说实话,一开始拿到这本《宋明理学概述》,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学术专著。但事实证明,我的顾虑完全是多余的。钱穆先生的文笔,可以说是将学术的严谨与文学的优美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他解读理学,不像一些学者的论述那样晦涩难懂,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和历史感。他讲到那些伟大的思想家时,仿佛就把他们的人生经历、心路历程都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感受到他们思想的温度。 比如,先生在谈到朱熹面对的时代困境,以及他如何殚精竭虑地构建自己的哲学体系时,那种悲壮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同样,在描述陆九渊“东莱先生”的豁达与自信,以及王阳明“龙场悟道”的传奇经历时,也能感受到先生对其人格的欣赏。这种叙述方式,让原本可能令人望而生畏的哲学理论,变得鲜活起来,充满了吸引力。阅读这本书,不只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让我们得以窥见中华民族智慧的深邃与传承。
评分读完《宋明理学概述》这本钱穆先生心血之作,最深的感受便是其宏大视野与精微洞察的完美结合。先生以极其通透的笔触,梳理了宋明两代理学思想的发展脉络,从周敦颐、张载、邵雍这些先驱人物的萌芽,到程颢、程颐的系统建立,再到朱熹集大成,以及陆九渊的异军突起,直至王阳明的集大成与新发展,每一个环节都显得那么清晰且逻辑严谨。这不是简单的罗列名家名说,而是深入剖析了他们在各自时代背景下,如何回应时代挑战,如何继承与创新儒家传统,如何在人性、宇宙、政治等根本问题上给出自己的解答。 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钱穆先生并没有将理学视为僵化的教条,而是赋予了它鲜活的生命力。他解释了理学为何会在宋代兴起,如何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以及它对后世中国文化乃至东亚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先生对朱熹的评价尤为细致,既肯定了其集大成的历史地位,也指出了其思想中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同时,对陆九渊“心即理”的主张,以及王阳明“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创新,先生都给予了公正的解读,让我看到了理学内部多元化的思想光谱。阅读此书,如同穿越时空,与先哲们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体会他们思想的博大与精深。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我以为最显著的一点在于其扎实的研究功底和独特的视角。钱穆先生对于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深刻理解,使得他在解读宋明理学时,并非孤立地看待这些思想流派,而是将其置于整个中国思想史的大背景下进行审视。他清晰地勾勒出理学与先秦诸子、汉唐经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让我们理解理学是如何在“内圣外王”的传统命题上,发展出新的理论体系。先生对“理”的内涵,以及“心”、“性”、“天命”等核心概念的阐释,都极具启发性,揭示了宋明理学并非是空洞的哲学思辨,而是试图解决现实人生和社会问题的实践智慧。 更值得称道的是,先生在论述过程中,常常引用大量的原始文献,并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还原了思想家的原意。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得他的论述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事实的支撑。对于像我这样对中国古代哲学有兴趣但又缺乏系统知识的读者来说,这本《宋明理学概述》无疑是一座宝库。它不仅提供了关于宋明理学基本知识的框架,更引导我们去思考这些思想的意义,以及它们对于我们理解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每一次重读,都能发现新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情有独钟,但接触到的多是零散的片段,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宋明理学概述》这本书,恰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空白。钱穆先生以其卓越的学识和洞察力,为我们勾勒出了宋明理学这幅波澜壮阔的思想画卷。他没有停留在简单的概念辨析,而是深入到理学产生的历史土壤,分析了佛教、道教对儒学的影响,以及宋代社会转型的时代特征,是如何共同促成了理学的勃兴。 书中对“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理学核心概念的阐释,都非常到位,清晰地揭示了这些概念的演变和发展。尤其让我佩服的是,先生在梳理了朱熹理学的主流地位后,并没有忽略像陆九渊、王阳明这样的重要思想家,并对他们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和分析。这种多角度、多层次的解读,让我们看到了理学思想内部的复杂性与丰富性,也看到了中国哲学思想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评分这本书最令我惊叹之处,在于钱穆先生对于宋明理学背后所蕴含的“人”的关怀。他不仅仅将理学视为一套抽象的哲学体系,而是将其看作是历代先哲们在面对人生困境、社会挑战时,所探索出的安身立命之道。先生在论述中,常常穿插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等观念的探讨,并以此来解释理学思想的落脚点。 例如,先生在解释“格物致知”时,并非仅仅强调知识的获取,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事物的探究,来体悟宇宙人生的真理,从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这种将哲学与人生实践紧密结合的视角,让我对理学产生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书斋里的玄谈,而是充满生命力,关乎每个人如何认识自己、如何与世界相处的智慧。读罢全书,我深感宋明理学并非遥不可及的哲学,而是根植于中国文化深处,对人生意义的不懈追寻。
评分书不错 字体漂亮。看着舒服。印刷和台版一无二致,很好很好。就是价格贵了些。慢慢看。慢慢琢磨了。
评分1949年,國學大師錢穆先生只身來到英殖民地香港,為求保存中華優秀文化傾注畢生精力,并在蔣中正,胡適等自掏腰包的資助下,以及港英政府的批准創立,新亞書院,亦是香港中文大學的前身。
评分“万象挂空明,秋欲三更。
评分我让西西弗留在山下,让世人永远看得见他的负荷!然而西西弗却以否认诸神和推举岩石这一至高无上的忠诚来诲人警世。他也判定一切皆善。他觉得这个从此没有主子的世界既非不毛之地,亦非微不足道。那岩石的每个细粒,那黑暗笼罩搭讪每道矿物的光芒,都成了他一人世界的组成部分。攀登山顶的奋斗本身足以充实一颗人心。应当想象西西弗是幸福的。
评分理学是中国文学史上很重要的一部分。并且,一直以来也是我们批判的对象,“存天理,灭人欲”也为今人所批判。
评分民国十二年,余初任怃阳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之国文教席,该校规定每一国文教师随班提升,经四年,原班毕业后,再周而复始。又规定除国文正课外,分年兼授文字学、论、孟及国学概论,皆撰有讲义。惟文字学讲义当年未付印,今已散失。或当年受噪同学中尚有保留者,当俟他年得归大陆,再加寻求。论语要略、国学概论皆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付印,孟子要略则在上海另一书肆印行。
评分虽然只是五折还是决定把钱穆全集补齐。只剩几本强迫症受不了啊!
评分钱穆先生全集(繁体版):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新校本)钱穆先生全集(繁体版):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新校本)钱穆先生全集(繁体版):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新校本)钱穆先生全集(繁体版):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新校本)钱穆先生全集(繁体版):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新校本)钱穆先生全集(繁体版):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新校本)
评分好书,一直想买,这一次终于买到,感谢京东,太喜欢了,下次一如既往的支持京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