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藏书:论语
评分《尚书》相传由孔子编定,孔子晚年集中精力整理古代典籍,将上古时期的尧舜一直到春秋时期的秦穆公时期的各种重要文献资料汇集在一起,经过认真编选,挑选出100篇,这就是百篇《尚书》的由来。《史记•孔子世家》也说到孔子修《书》。相传孔子编成《尚书》后,曾把它用作教育学生的教材。在儒家思想中,《尚书》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和《诗经》并列。《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后来春秋战国时期散文的勃兴,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
评分吕刑
评分36e23条
评分 评分周秉钧覃思力学,专意述作。早岁撰成《尚书易解》,“甄综诸家疏释,比考异同,定以已意,先儒不决之义,得尽明矣”。杨树达为之作序,极称许之。1957年起,编写《古汉语纲要》作教材, 1981年出版,至1989年重印7次,共13万册。于文字、音韵、训诂、语法、修辞,擎其纲维,自为家法,一时治古汉语者多宗之。1984年出版其反复推敲的《尚书易解》,已为126种专著专论引用,8种专书评价。《尚书易解》代表周秉钧训古学的最高成就,被杨遇夫评为“广览儒先之述作,复撷曾杨之善说......”。晚年作〈说文一日笺〉,“或因声求义,或取甲骨全文证许书,尤多创识”。其治学重师承而不拒新学。
评分甘誓
评分西伯戡黎
评分“尚书”一词的本义是指中国上古皇家档案文件的汇编。“尚”,“上”也,表示尊信的意味;《尚书》据说就是“上古帝王的书”,即 “公开的皇室卷宗”。《尚书》包括了虞、夏、商、周四代皇室文献,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该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汉人传说先秦时《书》100篇,每篇有序,题孔子所编。《尚书》所录,为虞、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其中虞、夏及商代部分文献是据传闻而写成;“典”是重要史实或专题史实的记载;“谟”是记君臣谋略的;“训”是臣开导君主的话;“诰”是勉励的文告;“誓”是君主训诫士众的誓词;“命”是君主的命令。秦汉以后,各个朝代的制诰、诏令、章奏之文,都明显地受它的影响。今天来看,绝大部分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准确地讲,它应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