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什么时候能宠孩子,什么时候不能宠
:28.00元
作者:(日) 东千裕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14342017
字数:114000
页码:19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l 日本亲子教养类经典指导用书,已加印10余次,日本五星好评!
l 日本育儿专家东千裕根据多年的亲子教育研究经验,告诉家有0-6岁儿童的新手父母:宠爱与溺爱完全不同,越是忙碌越应该好好宠爱孩子!
模拟实境,以问答的形式,图文并茂为家长分别指出正确疼爱孩子的方式,典型实用,操作性强。内容提要
本书是针对“宠爱孩子”这一教育难题所写的家教育儿指导用书。孩子幼儿期是家庭教育关键的时期,而在这一时期大多数家长却不知如何正确宠爱孩子。
日本育儿专家东千裕,根据多年亲子教育实践,向家有0-6岁宝宝的新手家长们分析了什么时候宠爱与溺爱的区别,以及如果停止溺爱,如何正确地宠爱孩子。同时她通过本书指出:越是忙碌,就越应该好好宠爱孩子。目录
章 该如何宠爱孩子// 1
什么叫宠爱孩子/ 3
宠爱能培养孩子的自信/ 5
激发孩子自信和干劲的心灵储蓄理论/ 7
心灵储蓄的五大法则/ 11
“宠爱”和“溺爱”不一样/ 15
“宠爱”与“得意”/ 20
越是忙碌,就越应该好好宠爱孩子/ 21
不对孩子发火的处方笺/ 23
孩子应该呵护到9岁/ 26
第二章 一问一答&一看就懂!// 29
1 力所能及的事情却让妈妈做/ 33
2 总想要零食却不知满足/ 37
3 孩子总是要抱抱/ 41
4 吃饭的时候故意磨蹭/ 45
5 让我给他收拾玩具/ 49
6 越是忙的时候,越让我陪他上厕所/ 53
7 孩子说他讨厌妈妈/ 57
8 认为什么都是妈妈的错/ 61
9 无法制止孩子说脏话/ 65
10 哥哥总是和弟弟吵架/ 69
11 跟孩子说话他却不理我/ 73
12 一到睡觉前就任性/ 77
13 这也想要那也想要/ 81
14 孩子易怒易哭叫/ 85
15 想请假不去幼儿园/ 89
16 送到幼儿园去的时候,哭着不让妈妈走/ 93
17 不会向老师和小朋友打招呼/ 97
18 不会对讨厌的事情说“不”/ 101
19 交不到朋友/ 105
20 不跟妈妈聊幼儿园的事情/ 109
21 不想去兴趣班了/ 113
22 过了约定的时限,还想玩游戏机/ 117
23 不做作业/ 121
24 作业写得慢/ 125
25 孩子做作业注意力不集中/ 129
26 孩子不认真审题/ 133
27 骗家长说去了补习班/ 137
28 不做好上学前的准备/ 141
29 在家发泄对朋友的不满/ 145
30 在学校开放日故意捣乱/ 149
第三章给妈妈的育儿处方笺// 153
丈夫花掉了孩子的心灵储蓄/ 155
婆婆总是说“爱孩子是害了孩子”/ 158
妈妈累得筋疲力尽/ 161
妈妈的内心容易动摇/ 163
老生孩子的气会导致自我厌恶/ 165
自己不想被父母说教的话反倒拿来训斥孩子/ 167
妈妈圈对自己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169
妈妈缺乏自信/ 170
作者介绍
东千裕
曾担任过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中学辅导员和教育委员会委员。获得过高级教育顾问、日本咨询学会认定咨询师等职称。她利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独创了一套研究方法,并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作品有《孩子长大了!具有魔力的教导术》《让男孩子茁壮成长!妈妈们的育儿方法》《怎样教育不懂规矩的孩子》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书名真是直击人心啊,让人一看到就忍不住想翻开看看。我最近一直在琢磨怎么平衡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有时候感觉自己一不小心就宠过头了,但又怕管得太严会扼杀孩子的天性。这本书的名字似乎就给了我一个方向,让我期待能在里面找到一些实用的指导,教我如何在不同的情境下拿捏好“宠”与“不宠”的尺度。尤其现在很多育儿观念都在不断更新,传统的做法未必适用于现在的孩子,所以一本有实操指导的丛书,对我这种时常感到迷茫的家长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和可操作的建议,而不是空洞的理论,让我能对照着自己的情况,找到最适合我家孩子的教育方式。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能有一本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指导的书,真是太难得了。
评分作为一位长期关注儿童心理和家庭教育的爱好者,我一直对市面上那些号称“育儿秘籍”的书籍持谨慎态度。但这本书的标题却给我带来了一种久违的踏实感,它没有用夸张的辞藻去描绘一个“完美育儿”的蓝图,而是直截了当地提出了一个所有家长都会面对的困境:“什么时候该放手,什么时候该坚守原则”。这种坦诚的姿态,让我觉得作者是真正深入理解了为人父母的心路历程。我特别期待它在处理孩子“合理需求”与“过度溺爱”之间的界限问题上,能给出一些清晰的划分标准。很多时候,我们连自己都分不清什么是爱,什么是碍。如果这本书能帮我建立起一套内在的评判体系,让我面对孩子的撒娇或任性时,不再手足无措,那它就非常有价值了。我关注的重点在于,它如何指导我们识别出那些“甜蜜的陷阱”,从而引导孩子建立真正的责任感和独立性。
评分我最近对“正面管教”的概念非常感兴趣,但实践起来却发现,如何将“正面”与“坚持规则”有效结合起来,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很多时候,我们害怕说“不”,怕孩子不开心,怕破坏亲子关系,结果就让孩子错失了学会面对失望和规则的机会。这本书的标题暗示了它将聚焦于这种微妙的平衡艺术。我特别想了解的是,作者如何定义“宠爱”的边界?是从物质层面来看,还是从情感支持的强度来看?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清晰的工具箱,让我明白在什么情况下,坚定的拒绝本身就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爱和保护。这种“痛并快乐着”的教育方式,才是真正能培养出内心强大、懂得感恩的成年人。我非常看重这种能够帮助家长建立教育自信心的内容。
评分说实话,我买书前犹豫了很久,主要担心这种“实操指导丛书”会不会内容过于刻板、缺乏人情味。我们家孩子正处在一个非常敏感的年龄段,他开始有了自己的小世界和小心思,我深知粗暴的干预只会适得其反。但同时,对于那些明显需要纠正的不良习惯,我又不能一味纵容。所以,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在走钢丝,我需要的是那种既有科学依据,又能充满弹性的育儿哲学。我希望看到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充满智慧的“微调”技巧。比如,当孩子因为挫折而哭闹时,我们究竟是应该抱紧他让他感受到无条件的爱,还是应该鼓励他自己站起来?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细腻的场景分析和对应的沟通脚本,那就太棒了。我期待它能让我从“反应式教育”转变为“预见性引导”。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名字都透露着一种务实、不打马虎眼的风格,这很吸引我。我厌倦了那些贩卖焦虑的育儿书籍,我需要的是能够立即应用到日常琐碎中的方法论。我关注的重点是它如何处理“爱”与“责任”的对等关系。一个被过度宠爱的孩子,往往缺乏对他人和环境的责任感。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教父母如何在给予孩子充分安全感的同时,也让他们清晰地认识到,任何“被满足”的背后,都应该伴随着相应的努力或付出。如果它能提供一些循序渐进的训练计划,帮助孩子逐步建立起“我能行,但我需要努力”的自我认知,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就无可估量了。我期待它能真正成为我教育孩子路上的一个可靠指南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