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譯南唐詞》
內容簡介
南唐詞在詞的發展史上具有承先啟後的重要作用。它的創作期在唐代詞人之後,稍晚於以西蜀詞人為主體的「花間詞派」,對前代詞人創作既有繼承的一面,更有拓新的一面。宋詞的繁榮雖在數十年之後,南唐詞卻是導夫先路,開一代風氣。本書主要收錄南唐詞人馮延巳、李璟、李煜詞作一百五十餘首,除了對作品的情感內涵及所運用的藝術表現手段做出研析,側重揭示其獨特性外,尤注意其在創新方面的貢獻,如題材的開闊、意境的昇華、哲思的鎔鑄等等,盡可能展示具體作品與詞的發展的某種內在聯繫,進而揭示出這些詞人的整體創作在詞的發展史上的意義,既有助於讀者對具體作品的理解,又有助於對詞發展線索的把握。
作者簡介
劉慶雲,女,湖南長沙人,湘潭大學教授。一九六五年武漢大學中文系研究生畢業,師從學者、詩人劉永濟、沈祖棻教授攻讀唐宋詩詞專業,長期從事古典文學教學及科研工作。著《詞話十論》、《詞通》、《雙柳居詩詞》(創作合集)等,主編《柳永新論》、《稼軒新論》、《放翁新論》,參與編注《增訂注釋全唐詩》、《全宋詞評注》等。曾任中文系主任、《中國韻文學刊》主編,現任中國韻文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韻文學刊》名譽主編。
目錄
馮延巳
鵲踏枝(梅花繁枝千萬片)
鵲踏枝(誰道閑情拋擲久)
鵲踏枝(秋入蠻蕉風半裂)
鵲踏枝(花外寒雞天欲曙)
鵲踏枝(叵耐為人情太薄)
鵲踏枝(蕭索清秋珠淚墜)
鵲踏枝(煩惱韶光能幾許)
鵲踏枝(霜落小園瑤草短)
鵲踏枝(芳草滿園花滿目)
鵲踏枝(幾度鳳樓同飲宴)
鵲踏枝(幾日行雲何處去)
鵲踏枝(庭院深深深幾許)
鵲踏枝(粉映牆頭寒欲盡)
鵲踏枝(六曲闌干偎碧樹)
采桑子(中庭雨過春將盡)
采桑子(馬嘶人語春風岸)
采桑子(西風半夜簾櫳冷)
采桑子(酒闌睡覺天香暖)
采桑子(小堂深靜無人到)
采桑子(畫堂燈暖簾櫳捲)
采桑子(笙歌放散人歸去)
采桑子(昭陽記得神仙侶)
采桑子(風微簾幕清明近)
采桑子(畫堂昨夜愁無睡)
采桑子(寒蟬欲報三秋候)
采桑子(洞房深夜笙歌散)
采桑子(花前失卻遊春侶)
采桑子(櫻桃謝了梨花發)
酒泉子(庭下花飛)
酒泉子(雲散更深)
酒泉子(庭樹霜凋)
酒泉子(芳草長川)
酒泉子(春色融融)
酒泉子(深院空幃)
臨江仙(秣陵江上多離別)
臨江仙(冷紅飄起桃花片)
臨江仙(南園池館花如雪)
清平樂(深冬寒月)
清平樂(雨晴煙晚)
清平樂(西園春早)
醉花間(獨立階前星又月)
醉花間(月落霜繁深院閉)
醉花間(晴雪小園春未到)
醉花間(林雀歸棲撩亂語)
應天長(石城山下桃花綻)
應天長(朱顏日日驚憔悴)
應天長(石城花落江樓雨)
應天長(當時心事偷相許)
應天長(蘭房一宿還歸去)
謁金門(聖明世)
謁金門(楊柳陌)
謁金門(風乍起)
虞美人(畫堂新霽情蕭索)
虞美人(碧波簾幕垂朱戶)
虞美人(玉鉤鸞柱調鸚鵡)
虞美人(春山拂拂橫秋水)
舞春風(嚴妝才罷怨春風)
歸自謠(何處笛)
歸自謠(春豔豔)
歸自謠(寒山碧)
南鄉子(細雨濕流光)
南鄉子(細雨泣秋風)
長命女(春日宴)
喜遷鶯(宿鶯啼)
喜遷鶯(霧濛濛)
芳草渡(梧桐落)
更漏子(金剪刀)
更漏子(秋水平)
更漏子(風帶寒)
更漏子(雁孤飛)
更漏子(夜初長)
拋球樂(酒罷歌餘興未闌)
拋球樂(逐勝歸來雨未晴)
拋球樂(梅落新春入後庭)
拋球樂(年少王孫有俊才)
拋球樂(霜積秋山萬樹紅)
拋球樂(莫怨登高白玉杯)
拋球樂(盡日登高興未殘)
拋球樂(坐對高樓千萬山)
鶴沖天(曉月墜)
醉桃源(南園春半踏青時)
醉桃源(角聲吹斷隴梅枝)
醉桃源(東風吹水日銜山)
菩薩蠻(金波遠逐行雲去)
菩薩蠻(畫堂昨夜西風過)
菩薩蠻(〈梅花〉吹入誰家笛)
菩薩蠻(回廊遠砌生秋草)
菩薩蠻(嬌鬟堆枕釵橫鳳)
菩薩蠻(西風嫋嫋淩歌扇)
菩薩蠻(沉沉朱戶橫金鎖)
菩薩蠻(欹鬟墮髻搖雙槳)
浣溪沙(春到青門柳色黃)
浣溪沙(醉憶春衫獨倚樓)
浣溪沙(轉燭飄蓬一夢歸)
相見歡(曉窗夢到昭華)
三臺令(春色)
三臺令(明月)
三臺令(南浦)
點絳唇(蔭綠圍紅)
上行杯(落梅著雨消殘粉)
賀聖朝(金絲帳暖牙牀穩)
如夢令(塵拂玉臺鸞鏡)
憶秦娥(風淅淅)
憶江南(去歲迎春樓上月)
憶江南(相逢花未發)
思越人(酒醒情懷惡)
長相思(紅滿枝)
莫思歸(花滿名園酒滿觴)
金錯刀(日融融)
金錯刀(雙玉鬥)
玉樓春(雪雲乍變春雲簇)
壽山曲(銅壺滴漏初盡)
李璟
應天長(一鉤初月臨妝鏡)
望遠行(玉砌花光錦繡明)
浣溪沙(手捲真珠上玉鉤)
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
浣溪沙(風壓輕雲貼水飛)
李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虞美人(風回小院庭蕪綠)
烏夜啼(昨夜風兼雨)
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
烏夜啼(無言獨上西樓)
一斛珠(晚妝初過)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子夜歌(尋春須是先春早)
臨江仙(櫻桃落盡春歸去)
望江南(多少恨)
望江南(多少淚)
望江梅(閒夢遠,南國正芳春)
望江梅(閒夢遠,南國正清秋)
清平樂(別來春半)
采桑子(庭前春逐紅英盡)
采桑子(轆轤金井梧桐晚)
喜遷鶯(曉月墮)
蝶戀花(遙夜亭皋閒信步)
長相思(雲一緺)
長相思(一重山)
搗練子令(深院靜)
搗練子令(雲鬢亂)
浣溪沙(紅日已高三丈透)
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
菩薩蠻(蓬萊院閉天臺女)
菩薩蠻(銅簧韻脆鏘寒竹)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浪淘沙(簾外雨潺潺)
玉樓春(晚粧初了明肌雪)
謝新恩(金窗力困起還慵)
謝新恩(秦樓不見吹簫女)
謝新恩(櫻花落盡階前月)
謝新恩(庭空客散人歸後)
謝新恩(櫻花落盡春將困)
謝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
漁父(浪花有意千重雪)
漁父(一櫂春風一葉舟)
青玉案(梵宮百尺同雲護)
潘佑
(失調名)(樓上春寒山四面)
盧絳
菩薩蠻(玉京人去秋蕭索)
序
南唐詞在中國詞的發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謂是開一代風氣。宋朝為詞體發展的黃金時代,但如果沒有南唐詞的創作實踐,作為由《花間集》代表的晚唐、西蜀詞到宋詞的過渡,宋詞的發展、繁榮將不會如此迅疾,也許其進程將推遲數十年以至半個世紀。在我們進入對南唐詞作的具體解讀時,不妨先作一番鳥瞰式的掃瞄,以觀其大略。
唐朝滅亡後,中國進入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先後占據北方黃河流域一帶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由於戰禍頻仍,造成長期社會動盪,民生凋敝,經濟破壞慘重。而占據長江流域及南方的各個小國,雖也時有小規模的戰爭發生,但社會相對穩定,經濟也相對繁榮,統治階層享樂風氣日盛,加之文人在某些地域相對集中,因而先後出現了西蜀詞人群和南唐詞人群。
西蜀詞人群(以成都為中心),其創作以廣政三年(西元九四○年)結集出版的《花間集》為主要標誌。該詞集選錄十八家詞人(其中有兩人為晚唐詞人,兩人非蜀地作者),收詞五百首,因作者審美趨尚相同或相近,作品主要寫男女豔情,風格追求柔媚、婉麗,故被後人稱為「花間詞派」。南唐詞人群以金陵(今南京)為中心,其主要作家為馮延巳、李璟、李煜。《花間集》編定時馮延巳三十八歲,李璟二十五歲,李煜才四歲,可見其詞的創作時間略晚於西蜀,大略為十世紀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他們的創作無疑會受到西蜀詞人群的某些影響,但由於所處時勢不同,詞人經歷、遭遇有異,加之才情性分自有特點,因此,南唐詞又自具面貌,並對這一文體在題材及藝術表現手段方面有所開拓與發展,對後來宋詞的繁榮,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南唐詞人人數雖少,但能各有創獲與貢獻,下面依時代先後,分別對其所處時代環境、個人經歷及其創作特色,勾勒其大概,以期使讀者有一初步印象。
書評
這本書內容完善,會先對南唐詞人的生平與風格做詳盡介紹,再導引讀者欣賞詞作。每首詞除了注釋和語譯,賞析的部分也是說明豐富,幾乎每句都有寫作技巧分析及對作者情思的闡釋,並會旁徵博引各家的點評,讀了之後對詞作內涵有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獲益頗多!──賀琳
作者:劉慶雲
出版社:三民書局
ISBN:9789571453644
分類:文學 > 中國古典文學 > 詞
叢書名:古籍今注新譯叢書
出版日期:2010年8月
語言版本:中文(繁)
頁數:339 頁
版次:第 1 版
裝幀:平裝
这套《新译南唐词》,让我重新认识了那些曾经被我忽略的词人。过去,提到南唐,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必然是李煜,他的词作带着亡国之君的悲怆,无可争议地成为南唐词的巅峰。然而,刘庆云先生的这部译作,像一盏聚光灯,照亮了其他同样才华横溢却相对黯淡的词人。我这才发现,像冯延巳、李璟,甚至是一些名字相对陌生的词人,他们的作品同样有着独特的韵味和价值。冯延巳的词,细腻、婉约,充满了文人的雅致和对生活的感悟,不像李煜那样充满戏剧性的悲情,却有着一种更为深沉的、属于士大夫阶层的忧思。而李璟的词,虽然不及李煜的传世之作多,但其遣词造句的功力也可见一斑。通过刘庆云先生的译文,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更为立体、更为丰富的南唐词坛。他不仅仅是在翻译,更是在为这些被时间尘封的声音,赋予新的生命和更广泛的传播。书中的注释和赏析,也帮助我理解了词作的创作背景,以及词人当时所处的时代氛围。这种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让我深深地感动。
评分我一直认为,文学的魅力在于其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触及人类共通的情感。而《新译南唐词》,正是这样一部能够让我产生强烈共鸣的作品。刘庆云先生的翻译,非常有温度,他没有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学术姿态,而是以一种平和、亲切的语言,将南唐词的精髓传递给我。当我读到那些描绘相思之苦、离别之愁的词句时,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词人内心深处的哀伤;当我读到那些描绘自然景色的词句时,我仿佛能一同感受那份悠远和宁静。书中的很多词,虽然表达的是古代文人的情怀,但其中蕴含的对生命、对情感的体悟,却依然能在现代人的心中激起涟漪。特别是那些关于时间流逝、世事无常的感叹,在如今这个节奏飞快的时代,读来更有一种别样的感慨。我曾尝试着去读一些原汁原味的古文,但往往会因为不理解其中的一些表达方式而感到沮丧。而刘庆云先生的译文,恰好弥补了这一点,它让我能够更轻松、更深入地理解这些经典之作,从而真正体会到它们的美学价值和人文精神。
评分我一直觉得,好的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递和情感的共鸣。《新译南唐词》给我带来的,正是这样一种体验。刘庆云先生的译文,没有那种刻意的雕琢,也没有生硬的堆砌,而是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如同清泉一般,滋润着我的心田。他笔下的南唐词,既保留了原有的古典美,又增添了现代读者的理解视角。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词人笔下的愁绪,那是一种深沉的、难以言说的忧伤,仿佛能穿透千年的时光,直接抵达我的内心。同时,我也能体悟到词人对美好事物的眷恋,那种对江南烟雨、对故国山河的深情,让人动容。书中的排版也十分精美,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透露出出版者的用心。对于我这样追求阅读体验的读者来说,这本《新译南唐词》无疑是一份宝贵的馈赠。它让我有机会重新审视南唐词的魅力,也让我对中国古典文学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喜爱。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古典文学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常常感到,很多经典的古籍,因为年代久远,语言隔阂,成为了我们与历史之间的一道鸿沟。然而,《新译南唐词》的出现,无疑为我搭建了一座通往南唐盛世的桥梁。刘庆云先生的译文,做到了“信达雅”的完美结合。他既忠实于原文的意境和情感,又用现代汉语将其生动地表达出来,同时在语言的运用上,又保持着一种古典的韵味,不会显得过于白话而失了格调。我尤其欣赏他对一些意象的处理,例如“落花”、“残月”、“杨柳”等,这些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在刘先生的笔下,被赋予了更为丰富和鲜活的生命力,能够让读者立刻捕捉到词人想要传达的情绪。此外,书中详实的注解,对于我理解那些晦涩的词语、典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时候,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词语,背后却承载着一段历史,一种文化。刘先生的注解,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导我一步步探寻词作背后的深意,让我从量的阅读,走向质的理解。
评分这本《新译南唐词》的出现,对我这个古文爱好者来说,简直是久旱逢甘霖。一直以来,对南唐词的喜爱,很大程度上是停留在对李煜词的朦胧感知,以及一些零散的诗句里。知道有刘庆云先生翻译的版本,而且还是台版三民书局出品,心里就充满了期待。拿到书后,首先被它沉甸甸的质感和典雅的设计所吸引,那种纸张的触感和墨香,就已经是一种文化的享受。翻开书页,刘庆云先生的译文,没有我想象中的生硬和晦涩,反而带着一种温润如玉的气质,将那些词句的意境巧妙地呈现出来。他不仅是对字词的翻译,更是对词人当时心境的揣摩和解读。读着译文,仿佛能看到南唐那些词人在风花雪月、家国兴衰中的种种悲喜。特别是一些描绘江南风情的词,译文处理得格外细腻,那种烟雨朦胧、桨声灯影的画面感扑面而来,让人身临其境。而且,翻译后面还附带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这对于我这种半路出家的读者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很多之前不理解的典故、典籍,在刘先生的讲解下豁然开朗,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深度和乐趣。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博学的朋友,耐心地引领我走进南唐词的幽深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