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9億農民既可以自由進城,又可以順利返鄉,這就使得中國既可以從工業化中獲取好處,又可以避免工業化所可能帶來的負麵後果。理解中國式的農民進城與返鄉,及構成農民進城與返鄉結構性前提的中國式城鄉二元結構.是理解中國農村和理解中國社會的基本前提。
作者簡介
賀雪峰,1968年生,湖北荊門人,現為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教授,長期從事鄉村治理研究和鄉村建設實踐.著有《新鄉土中國》(2003)、《鄉村治理的社會基礎》(2003)、《鄉村研究的國情意識》(2004)、《鄉村的前途》(2007)、《什麼農村.什麼問題》(2008)、《村治模式:若乾案例研究》(2009)、《村治的邏輯——農民行動單位的視角》(2009)等多部著作。
目錄
導論中國式城鄉二元結構與農民工返鄉1
第一章 農民工打工與返鄉現狀36
第一節 農民工個體38
第二節 農民工的傢庭生活47
第三節 農民工的村莊生活58
第二章 農民工的情感世界64
第一節 又愛又恨的城市64
第二節 也愛也恨的傢鄉68
第三節 農民工的親情73
第四節 打工青年的戀愛與婚姻77
第三章 農民工返鄉曆程86
第一節 農民工返鄉過程的基本特徵86
第二節 農民工返鄉的心路曆程92
第三節 農民工返鄉曆程的群體差彆96
附錄:返鄉曆程的深度個案102
第四章 返鄉農民工的村莊適應114
第一節 農民工返鄉的村莊背景114
第二節 返鄉農民工村莊適應的代際差彆118
附錄:福州市永泰縣赤锡鄉壽山村四例返鄉農民工的基本情況126
第三節 返鄉農民工的村莊生活129
第五章 農民工返鄉與村莊吸納143
第一節 人均耕地多的村莊吸納144
第二節 人均耕地少的地區的吸納情況151
第三節 村莊其他方麵的吸納160
第四節 擴展性討論:慎防新的城市剝削農村166
第六章 “打工經濟”中的小農傢庭170
第一節 宏觀經濟結構中的農民工返鄉170
第二節 “離土不離傢”的農民工180
農民工返鄉調查報告摘編192
打工無前途,迴鄉沒意思——貴州湄潭縣聚閤村調查192
金融危機下的返鄉農民工——貴州省湄潭大寨村調查197
務工與返鄉——江西萍鄉餘傢山下自然村農民工調查204
農民工返鄉調查——以江西省S縣Y鄉桃村為例211
那些城市過客們的生活——廣西興安縣一甲村調查217
理性的糾結——福建永泰下涸村農民工調查222
小農經濟與外齣打工——河南省光山縣G村調查233
兩代農民工——豫東虞城縣董北村調查239
農民工:走齣去,返迴來——湖北陽新宏村調查244
離鄉與返鄉——湖北恩施安樂屯村調查257
失去傢園的第二代農民工——來自湖北陽新縣大王鎮的調查報告267
外齣務工與農民閑暇——湖南長沙新勝村農民工狀況調查270
難捨難留——魯西北章村返鄉農民工調查273
在打工的路上——皖北老集村農民工返鄉調查282
返鄉農民工——湖北房縣化龍村調查292
外齣還是留守?——福建長泰縣新村返鄉農民工調查297
勞纍與迷茫——湖北石首市五碼口村返鄉農民工調查298
非穩定就業——湖南漢壽縣斷堤村劉傢組調查300
打工者素描——湖北隨州市黃村調查301
農民工返鄉的適應——江西新餘市雁塘村調查305
農村吸納金融危機的機製——貴州湄潭縣返鄉農民工調查309
流動中的婚姻——山東臨清市瓦房村農民工調查312
打工潮下的小農生計——魯中磨石村農民工返鄉調查315
變遷的時代——山東萊蕪市西施村農民工調查316
打工對婚姻的影響——河南南樂縣西村農民工調查318
尋求生存——河南欒川縣上園村農民工調查報告320
後記322
精彩書摘
由於常年在外務工,第二代農民工尤其是女性不可能在農村建立社會網絡。她們外齣打工的時間較長,將來又會齣嫁到異地,迴到村子的時候,連村裏的許多父老鄉親都不認識。她們如果提前迴村的話,與之同齡的本村女孩都已齣嫁,她們隻能在電視麵前消磨時光。因為迴傢時缺乏一起交往的夥伴,她們過年都不太願意迴傢。
心理層麵的適應是指在生活環境中滿足心理和情感需求,獲得較高的生活滿意度的能力。對大多數第一代農民工而言,他們清楚地知道自己隻是城市的“過客”,自己來自農村,歸宿也在農村,打工隻是為瞭賺錢,是一種等同於農閑時節的兼業性質的勞動,隻是這種兼業活動持續的時間較長而已。但是第二代農民工缺乏明確的身份定位,他們往往不清楚自己的未來在哪裏。在農村調查時詢問年輕人關於未來的打算時,最常見的迴答是:“以後的事情誰說得死啊,我也不知道將來會怎樣,反正大傢現在都這樣。”
對於這些年輕人而言,城市意味著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意味著不一樣的前途,不一樣的命運。他們希望通過進城務工經商,告彆祖祖輩輩“麵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但是他們都知道自己不可能在城市立足,也知道自己不可能打工一輩子。沒有多少人考慮在城市買房子,男孩子打工主要是幫傢裏建新房,女孩子隻是打幾年工後就迴來相親嫁人,他們中很少有人通過參加專業培訓來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由於對人生沒有長遠的明確的規劃,他們容易“今朝有酒今朝醉”,在“走一步看一步”、得過且過的情況下,他們會在勞動能力富有的年輕時代揮霍金錢,不斷追尋情緒的正反饋。
前言/序言
2008年底的金融危機導緻約2000萬農民工失業返鄉,這些失業返鄉農民的狀況如何,他們能否適應返鄉後的農村生活與生産?他們將嚮何處去?現有製度安排對他們的返鄉生活會有什麼影響?這些都是本書期待通過調查來迴答的問題。
本書最初的調查是2008年12月在湖南、貴州三縣8個村進行的。2008年底,我與董磊明分彆帶領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10多名研究人員到貴州湄潭縣、綏陽縣和湖南漢壽縣調查農民工的返鄉。當時正值金融危機波及中國沿海製造業,沿海製造業的關停導緻大批農民工返鄉。又逢春節,農民工返鄉成為一股洪流,引起各方麵的高度關注。主流觀點認為,農民工返鄉不僅會嚴重影響農民的生活,而且可能導緻嚴重政治社會後果。我們的調查結論則是,對於農民來講,失業返鄉無非是將返鄉計劃提前而已,比如由之前計劃的40歲返鄉提前35歲。對於在農村有住房有土地,甚至父母子女一直都生活在農村的農民工來講,失業並不是不得瞭的大事。農民工返鄉不會導緻嚴重政治社會後果。農村再次充當瞭中國現代化的“穩定器”和“蓄水池”。
貴州、湖南調查迴來,我們即安排中心學生利用寒假進行農民工返鄉社會適應的調研。春節結束後,共收迴40份農民工返鄉的調研報告。2009年開春之後,大量返鄉農民工再次踏上外齣務工的行程。我們又安排宋麗娜、袁鬆、張世勇、劉燕舞分赴湖南、湖北、河南、四川等地農村作進一步的調研。
農民工返鄉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