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材料与技法课程是艺术院校或师范院校美术类本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本书是在本社2006年出版的《当代油画创作大参考——材料技法篇用》一书基础上修订改成版的,原书曾被一些高校作油画材料技法课程的基本教材之一。本次修订时作者又作了部分充实调整,使之*符合专业院校的教学实际。书中有关油画材料与技法的信息和资料不仅适合于教师和学生,对从事油画创作和研究的画家以及业余爱好者同样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因此也是一本颇为实用的专业工具书。
油画材料与技法无论作为基本的物质手段,还是给画表现语言,其重 要性正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油画在中国引入虽然已逾百年,但因缺乏悠 久传统和深厚土壤,对初学者来说,难以见到大量的经典原作,因此对材 料技法的感性认识和理论研究仍存在很多局限。本书内容是作者在多年从 事创作、研究和教学的基础上,对油画材料和技法体系进行系统梳理的成 果,通过材料技法基础理论介绍和具体作品的分析,为读者提供了颇为独 特而有价值的引导。
在本书中你可以发现:三大类油画材料的基本构成、作用及性能;二 十个常用油画底子涂料、调色媒介剂和上光剂的配方;五十五种不同色彩 油画颜料的成分和性能介绍;七大类不同风格油画作品的制作步骤概述; 五十幅经典大师名作的材料技法评析。
姚尔畅:1954年生于上海市,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在从事美术教育与油画创作的同时,长期关注并进行绘画材料与技法的研究和教学,曾撰写出版《美术家实用手册——油画》和《绘画颜料与色彩指南》等著作。
油画材料与技法课程教学刍议(代序)
**章 油画材料与技法发展概览
西方早期绘画的材料与形式
传统油画材料与技法的形成
近代油画材料与技法的演变
中国油画材料与技法的发展
当代油画材料与技法应用趋势
第二章 油画材料基础
油画材料概述
油画基底材料的类别与制备
基础材料
绷画布的方法
底子胶与底子涂层
画布底子的处珲
油画媒介剂的分类与加工
油画媒介材料的作用与类别
干性油的加工处理
稀释溶剂
树脂
蜡
调色媒介剂的配制与使用
油画用光油的配制与使用
油画作品的上光
油画颜料的性能与使用
油画颜料的组成成分
油画颜料的各项性能
几种特殊的油画颜料
油画颜料的识别和选择
各种色彩颜料的特性
白色
黄色
红色
紫色
蓝色
绿色
棕色
黑色
灰色
金银色
油画工具与设施
油画笔
油画刀
调色板
洗笔罐
油壶
画架
画箱
画杖
画凳
画柜
画布钳与钉枪
挤色器
第三章 油画材料与技法的运用实践
材料技法运用的基本原则与问题
材料技法与绘画内容及形式
油画层次结构关系原则
油画制作中的常见技术问题
不同流派风格的材料与技法
古典写实风格油画的材料与技法
传统写意风格油画的材料与技法
印象主义风格油画的材料与技法
照相写实风格油画的材料与技法
装饰绘画风格油画的材料与技法
表现主义风格油画的材料与技法
现代综合材料绘画的材料与技法
附录
油画媒介剂名称英中文对照表
油画颜料名称英中文对照表
常用底子涂料和媒介剂配方20种
各种油画材料的千燥速度一览
常用油画媒介剂主要性能参考一览
常用计量单位换算表
油画工作室安全与健康须知
油画材料与技法课程教学参考大纲
参考与推荐书目
编后记
这本书真是一场视觉与知识的盛宴!当我翻开它的时候,就被封面上那幅生动逼真的油画所吸引,那细腻的笔触,丰富的光影变化,仿佛让我置身于画家的工作室。我一直对油画的魅力充满好奇,但又觉得它遥不可及,总觉得需要极高的天赋和深厚的功底。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以一种非常亲切易懂的方式,将油画的神秘面纱层层揭开。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颜料选择和处理的部分,作者详细介绍了不同品牌的油画颜料的特性,比如干涸时间、透明度、遮盖力等等,甚至还提到了一些老式颜料的传统制作方法,这对于追求极致复刻感的画师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名家油画作品的临摹教程,从基础的轮廓勾勒,到色彩的叠加晕染,再到细节的刻画,每一步都讲解得十分到位。我尝试跟着书中的步骤,临摹了一幅简单的静物,虽然离大师作品还有天壤之别,但我确实感受到了油画独特的质感和厚重感,那种颜料在画布上堆叠的立体感,是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而且,作者并没有回避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反而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解决技巧,比如如何处理画面中的“灰”以及如何避免色彩的浑浊,这些都是我在实践中常常遇到的问题。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让我从一个门外汉,逐渐感受到油画艺术的精妙之处,也让我燃起了深入探索的决心。它不仅是一本技法指导手册,更是一本激发我艺术灵感的宝藏。
评分当我拿起这本书,我就知道我找到了我一直在寻找的油画“秘籍”。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法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循善诱地引导我走进油画的世界。我非常喜欢书中关于“绘制人像”的章节。人像写实,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想,但又觉得难度太大。这本书将人像绘制分解成了一个个易于理解的步骤,从头部结构的分析,到五官的比例关系,再到皮肤的质感和光影的处理,都讲解得非常细致。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如何捕捉人物的内在情感”的讲解所打动。作者强调,绘画不仅仅是对外形的模仿,更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通过眼神的刻画,嘴角的微表情,甚至是人物的姿态,来传递出人物的情绪和性格。这让我意识到,画一个人,不仅仅是画他的“形”,更是画他的“魂”。书中还提供了一些不同年龄、不同肤色的人物绘制范例,让我能够学习如何根据不同的个体特征来调整绘制方法。我尝试着根据书中的指导,画了一张我朋友的肖像,虽然还很稚嫩,但我第一次感受到,我能够通过画笔,将我眼中那个生动的朋友“复刻”出来。这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实现我艺术梦想的可能性。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经典教案系列丛书”的定位,真的名副其实。它所提供的知识点,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精华,而且讲解方式非常适合教学和自学。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色彩混合与调色”的部分。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红+黄=橙”的简单公式,而是深入探讨了色彩的“三原色”、“三间色”、“三复色”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色彩的冷暖、明暗、纯度来达到各种微妙的色彩效果。书中还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色彩对比图”,让我能够直观地看到不同颜色搭配在一起会产生怎样的视觉冲击。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去调出一些复杂的颜色,比如灰蓝色、紫红色,发现自己调出的颜色比以前鲜活、有层次多了。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提到了“色调”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控制整体的色调来统一画面,营造不同的氛围。这一点对我来说是全新的认知,我之前画画总是顾此失彼,现在我知道了,从整体的色调入手,才能让画面更加和谐。此外,书中还有关于“构图”的讲解,虽然篇幅不长,但却点出了几个关键性的原则,比如黄金分割、平衡、对比等,这些都为我今后的创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这本书让我从“画得出”向“画得好”迈进了一大步。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油画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高冷”。它更多的是一种对物质的理解和对色彩的驾驭,而这本书恰恰就在这两方面给了我极大的帮助。书中的“材料”部分,堪称是一部详尽的油画百科全书。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不同牌子的颜料会有如此大的价格差异,也知道了各种助剂(如调色油、稀释剂、媒介剂)的作用和最佳使用时机。作者花了大量篇幅讲解了画布的准备,从亚麻布、棉布到各种人造画布,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如何进行绷布和底料的涂抹,这些看似基础的步骤,却直接影响着画面的最终呈现效果。我之前总是草草了事,现在才意识到,一个好的基础有多么重要。更有意思的是,书中还分享了一些关于画笔的选择和保养的知识,比如不同形状和硬度的笔头如何影响笔触,以及如何正确清洗和储存画笔,这让我觉得,对待工具就像对待艺术品一样,需要用心呵护。而“技法”部分,更是锦上添花。我尝试了书中所讲的“厚涂法”和“薄涂法”,感受到了它们各自带来的不同质感和表现力。尤其是在处理阴影部分时,书中提到的“冷暖对比法”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让我不再害怕画出“死黑”的阴影。此外,对于肌理的塑造,书中也提供了多种方法,比如利用刮刀、海绵甚至旧牙刷,这些创意让我眼前一亮,也让我更加期待在未来的创作中去尝试这些新奇的技法。这本书让我不再被动地模仿,而是主动地去理解和运用,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评分作为一名对绘画怀揣热情但技巧尚浅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引导我入门的教材。这本书《油画材料与技法/经典教案系列丛书》,无疑是我近期最幸运的发现之一。它的结构非常清晰,从最基础的“材料”介绍,到逐步深入的“技法”讲解,再到最后的“创作实践”建议,层层递进,逻辑性极强。我最先被吸引的是书中关于“媒介与溶剂”的详细介绍。我以前只知道用松节油或清水稀释颜料,但这本书告诉我,还有各种各样的调色油、媒介剂,它们能带来完全不同的效果,比如增加颜料的流动性、光泽度、透明度,甚至改变其干燥速度。作者甚至还列举了不同媒介剂的“保质期”和“注意事项”,这让我感到非常严谨和专业。在“技法”部分,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笔触的运用”的讲解。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拿笔,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形状、大小、材质的画笔,在不同方向、力度下,是如何产生丰富多样的笔触纹理的。书中提供了大量的笔触练习范例,从写实的丝毛,到写意的泼墨,应有尽有。我尝试着模仿书中的笔触,发现即使是同一个物体,用不同的笔触去表现,也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视觉感受。这让我意识到,笔触本身也是一种强大的表现语言。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油画不仅仅是颜料的堆砌,更是笔触与材料之间一场精彩的对话。
评分我一直对艺术史上的大师们是如何创作出那些传世杰作感到好奇,特别是那些色彩斑斓、细节丰富的油画作品。这本书,可以说是满足了我这份好奇心,并且给了我远超预期的收获。它不像一些枯燥的理论书籍,而是将抽象的油画技法,通过非常具象化的图文结合,生动地呈现在我眼前。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光影”的处理讲解。不仅仅是告诉你“哪里亮,哪里暗”,而是深入剖析了光线的方向、强度、色温如何影响物体的色彩和体积感。书中提供了大量的范例,将同一个物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表现,以及不同光源(比如顶光、侧光、逆光)如何塑造出不同的氛围,都清晰地展示出来。这让我意识到,光影不仅仅是让画面看起来“真实”,更是塑造画面情绪和深度的重要手段。此外,书中还专门开辟了一个章节,讲解如何捕捉和表现“色彩的微妙变化”,比如同一红色在不同光照下会呈现出多少种不同的色调,以及如何通过冷暖色调的巧妙搭配,来营造画面的和谐感或冲突感。这一点对我启发很大,我之前画画总是颜色不够丰富,现在我知道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颜料有多少种,而在于我是否真正理解了色彩之间的关系。书中提供的练习方法,也让我从理论走向实践,一步步地学会观察和分析色彩。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艺术家,耐心地手把手教我如何“看见”并“表达”色彩。
评分这本书的每一页都充满了惊喜和启发,它让我在油画的世界里,不再感到迷茫和无助。我特别想赞美书中关于“写意油画”的讲解。我一直觉得油画只适合表现写实,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油画的另一种可能性——自由挥洒,尽情表达。作者介绍了如何利用油画的厚重感和丰富的色彩,来表现抽象的情感和意境。比如,通过大笔触的涂抹,来营造画面的动感;通过色彩的碰撞,来激发观者的情绪;通过肌理的塑造,来增加画面的视觉冲击力。书中提供了一些极具感染力的抽象油画作品范例,它们的色彩大胆,笔触奔放,却又能在看似随意的挥洒中,传递出深刻的意境。我尝试着模仿书中一些抽象画的笔触和色彩运用,发现即使是非常简单的点、线、面的组合,也能产生出令人惊叹的效果。这让我意识到,油画的魅力,不仅仅在于精湛的写实技巧,更在于艺术家内心世界的自由表达。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油画的认知,让我看到了它无限的可能性。它让我敢于去尝试,敢于去创新,敢于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读和表现这个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经典教案系列丛书”定位,让它在众多油画书籍中脱颖而出,因为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罗列,更是一种对绘画教育的深入思考和实践。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构图与视角”的讲解。它不仅仅告诉你“怎么把东西画进去”,而是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这么画”。作者分析了不同的构图方式,比如三角形构图、对角线构图、S形构图等等,以及它们分别能够带来的视觉效果和情感传达。书中还提到了“视角”的重要性,比如仰视、俯视、平视,不同的视角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画面感受。我之前画画,总是习惯于平视,现在我明白了,尝试不同的视角,能够让我的画面更加生动有趣。更有意思的是,书中还探讨了“留白”的艺术,以及如何通过画面的疏密对比,来引导观者的视线,增强画面的节奏感。这一点对我触动很大,我以前总是习惯于把画面填满,现在我知道了,适当的留白,能够让画面更加耐人寻味。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老师,它不仅教我绘画的“术”,更教我绘画的“道”。它让我明白,好的作品,不仅仅在于精湛的技法,更在于深邃的思考和独到的视角。
评分这本书的“经典教案系列丛书”定位,使得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套完整的学习体系。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色彩的情感表达”的深入探讨。它不再将色彩仅仅视为物理的混合,而是上升到了情感的层面。作者通过分析不同颜色所带来的心理感受,比如红色代表热情与力量,蓝色代表宁静与忧郁,黄色代表阳光与喜悦,来指导我们如何运用色彩来传递画面想要表达的情感。书中还提供了一些经典的案例分析,比如莫奈的印象派作品,是如何通过对光影和色彩的捕捉,来表达瞬间的视觉感受,以及梵高的作品,又是如何通过大胆而富有张力的色彩,来宣泄内心的情感。这一点对我启发很大,我之前画画,只是单纯地模仿形体和色彩,现在我知道了,色彩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情感力量,我需要学会如何去运用它,来打动观者。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关于“如何找到自己的色彩语言”的练习方法,让我能够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色彩表达方式。这本书让我明白,油画不仅仅是一种绘画媒介,更是一种与世界沟通的语言,而色彩,则是这门语言最动人的旋律。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却又不失专业性,就像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画家在聊天。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细节刻画”的讲解。它并没有忽视细节的重要性,而是把每一个细节都拆解开来,进行深入的分析。比如,在绘制人物的眼睛时,作者会详细讲解瞳孔的反光、眼睑的阴影、睫毛的疏密等等,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充满了艺术的智慧。书中提供了大量的高清细节图,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大师作品中那些精妙绝伦的笔触和色彩运用。我尝试着模仿书中对于细节的刻画,发现即使是描绘一个简单的物体,如果能够将细节处理到位,整个作品的质感和真实感都会大大提升。更有意思的是,书中还分享了一些关于“如何克服完美主义”的技巧。作者理解到,很多初学者会因为追求完美而陷入瓶颈,所以他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建议,比如“允许犯错”,以及“学会取舍”。这一点对我来说尤为重要,我以前总是因为一点小瑕疵而反复修改,导致效率低下,现在我学会了更加放松地去创作。这本书让我明白,细节是魔鬼,但也是天使,关键在于如何去驾驭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