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象山語錄》為陸九淵的多名弟子所記匯編而成。《語錄上》為傅子雲和嚴鬆所記,《語錄下》為周清叟、李伯敏、包揚、詹阜民和黃元吉所記。由於是多人記錄而成,風格不一,又由夾雜瞭許多方言口語,以及一些沒有頭柄的話,使人讀來不免有摸不頭腦的感覺,所以《象山語錄》中許多關於陸九淵思想的材料都沒有得到很好的應用。
作者簡介
陸九淵(1139-1193),南宋哲學傢、教育傢,嘗於江西貴溪象山建“精捨’’聚徒講學,學者因稱象山先生。陸氏為“心學”創始人,其易學思想構成瞭心學的根本內涵,他本人也成瞭中國古代易學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象山語錄》在言談之間涉及到廣泛的內容,除瞭心學體係自身的概念、方法外,還包括為學的淵源、任務等,既是心學建構的體現,也是心學觀點的運用。
目錄
象山語錄導讀
象山語錄
語錄上
語錄下
陽明傳習錄導讀
陽明傳習錄
傳習錄上
傳習錄中
答顧東橋書
啓問道通書
答陸原靜書
答歐陽崇一
答羅整庵少宰書
答聶文蔚
衰亂濛大意示教主裁判劉伯頌等
教 約
傳習錄下
附錄硃子晚年定論
精彩書摘
象山語錄導讀
陸九淵(1139-1193),字子靜,自號存齋,曾講學於貴溪應天山,並將應天山易名為象山(《年譜》),由此又被稱為象山先生。陸九淵一生不重著述,留下的大多是往來書信、單篇雜著及語錄等。陸九淵死後,陸九淵的兒子將其論著編成《象山先生全集》,初為32捲,後陸續增加《語錄》、《年譜》等,成為36捲。在明正德以前,《語錄》係另行,尚未編人全集,但從內容看,它卻較集中地、多方麵地反映瞭陸九淵思想的特徵。
作為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陸九淵思想的形成與發展,始終沒有離開理學本身的衍化過程,事實上他的哲學在某種意義上即錶現為對程、硃一係,特彆是硃熹理學的迴應;因此,欲把握其心學,便不能不對其批評對象——硃熹哲學作一考察。
一、陸九淵心學形成的理論背景
心、性關係是理學所辨析的重要問題,正是對心性的關注,使理學常常被稱為“心性之學”。在陸九淵以前,二、程(程顥、程頤)和硃熹曾對心、性關係作瞭較為係統的考察。
在程、硃那裏,心泛指一般的精神活動及精神現象,並與人的感性存在相聯係。二程說:“在人為性,主於身為心。”(《二程遺書》捲十八)與身相對的心側重於人類的本質,身則首先與個體的感性生命相聯係。主於身既意味著心的靈明知覺對形體的製約,又蘊含著感性存在對心的滲入。
心作為靈明知覺與感性存在的統一,更多地錶現為一種本然(本來如此的形態)。從本然到當然(應當達到的形態),便涉及心與理、心與性的關係。硃熹認為,心與理並不彼此分離:“心與理一。”(《硃子語類》捲五)理與心的統一並不是指心與理彼此等同或融閤為一,它具體展開為心具理:“心包萬理,萬理具於一心。”(同上,捲九)所謂心具理,也就是理內在於心而主宰心。具於心之理,也就是性:“理在人心,是之為性。”
……
前言/序言
象山語錄:陽明傳習錄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50歲時升至南京兵部尚書。後退職迴鄉。晚年又總督兩廣軍務,病死歸途。遺著有《王文成公全書》38捲。
評分
☆☆☆☆☆
是一本好書!值得學習和珍藏!包裝很好,塑封,發貨快。推薦一下。
評分
☆☆☆☆☆
不知道放哪裏瞭
評分
☆☆☆☆☆
終明之世,文臣用兵製勝,未有如守仁者也。當危疑之際,神明愈定,智慮無遺,雖由天資高,其亦有得於中者歟。
評分
☆☆☆☆☆
本書有點深奧,不適閤初學者
評分
☆☆☆☆☆
建議彆買,排版印刷褻瀆經典。
評分
☆☆☆☆☆
看瞭一點,很好看,推薦大傢買。
評分
☆☆☆☆☆
買瞭三種王陽明的書瞭。希望有所得!
評分
☆☆☆☆☆
很不錯的一本書,印刷還可以,紙張質量也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