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曾由邓小平钦点成立、荣老板倾注毕生心血的红色企业
这是一个以市场为导向,无数次挑战政策的底线,突围成功的改革急先锋
这是一个从地产到卫星通信、从金融到实业,跨行业经营的中国较大的企业集团
这是一个在改革开放30年间悄然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却不为人知的神秘企业
1.中信公司在改革开放30年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多次冲破制度障碍,引导时代的发展潮流。
内容简介
《艰难的辉煌:中信30年之路》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全面解读中信公司初创过程和30年发展历程的重要作品。1979年10月4日,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宣布成立。这家由邓小平同志亲自授意下,由“红色资本家”荣毅仁执掌的公司,在后来的岁月中,成为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窗口,多次冲破体制障碍,开创了一个个新的经济模式,引导了时代发展的方向,也悄然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作者简介
王伟群,知名媒体评论人、作家、传媒人。曾先后担任《中国青年报》记者、编辑,北京电视台7频道新闻部主任、制片人,《成功营销》杂志总编辑等职。
目录
楔子/1
第一章 呼唤荣毅仁/5
第二章 邓小平点将/19
第三章 荣毅仁的前世今生/27
第四章 中信元年/39
第五章 第一只螃蟹/61
第六章 试水房地产/71
第七章 煤渣胡同风景/81
第八章 笼中鸟/93
第九章 大象在笼子里跳舞/107
第十章 大船入海/125
第十一章 抢滩香港/141
第十二章 1989大棋局/159
第十三章 亚洲一号卫星/177
第十四章 资本过山车/193
第十五章 荣毅仁的谢幕之作/207
第十六章 知向何方/221
第十七章 王军布局/247
第十八章 钱啊钱
精彩书摘
2006年初,当王军即将退休的消息传开时,在香港,有记者问他:“这些年来您的成就感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
王军回答说:“有人认为我在1996年卖掉中信泰富做得很好,但也有人说我做错了,我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成就。”
记者顿时瞪大了眼睛。
一个构筑了中信集团巍峨大厦的人,一个在13年时间里将中信从800亿总资产猛增到8 000亿的人,竟然将一次颇有争议的百亿资产转让当做其最具成就感的大事,这一答案令媒体深感诧异。
1996年,王军向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汇报中信公司的情况,他简短而明确地说:“
前言/序言
2009年10月4日,这本该是中信集团成立30周年的大日子。因为和60年国庆大典相重合,中信将自己的生日庆典推迟了12天。
但是,当这一天终于到来的时候,每一位有幸出席庆典的人却惊讶地发现,这只是一个无比简朴、无比低调的庆祝仪式。仪式的举行地点甚至都没有离开中信人每天办公的大楼。组织者选择了京城大厦地下一层的国际会议厅,全部挤满了也只能容纳200多人。因此,参加者必须符合相当的标准,比如在中信工作若干年(20年、30年)以上,比如必须是子公司的第一把手,等等,其余的人只能在自己的办公室通过视频信号
艰难的辉煌:中信30年之路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而30多年后的今天,当我重温中信发展路,被中信传奇的发展历程所吸引的时候,我发现,中信是相当具有魅力的企业。每个中信人,都为在中信工作而感到自豪。
评分
☆☆☆☆☆
写的像流水账,但是算是解读了中信
评分
☆☆☆☆☆
还有它和它的子公司--香港的中信的微妙关系
评分
☆☆☆☆☆
中信是国家授权的投资公司,是国务院直属单位,所以它从诞生之日其就把爱国奉献放在第一位。当北京奥运会的鸟巢建设的联合竞标陷入外资企业撤出的情况下,中信把爱国心放在第一位,不计成本去竞标。中信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80年代中信在北京建设起第一座现代化写字楼,中信是文革后第一次引进外资的企业。中信也是注重诚信的企业,即便在中信发展最困难的时候,中信也没有向国家要过一分钱,没拖欠过投资方一分欠款……
评分
☆☆☆☆☆
看完才来评价的,值得细细品读。
评分
☆☆☆☆☆
“勇于创新,多做贡献”这是邓小平同志当年为中信公司成立五周年所作的题词。这是一代领导人对中信这样一个企业的定位和期许。中信公司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不仅完全达到了这句话的要求,其表现也不仅仅停留于这句题词中,而是做的更精彩。
评分
☆☆☆☆☆
评分
☆☆☆☆☆
是本好书,值得一看,颇有收获
评分
☆☆☆☆☆
很好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