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修权回忆录

伍修权回忆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伍修权 著
图书标签:
  • 回忆录
  • 伍修权
  • 近现代史
  • 个人传记
  • 历史人物
  • 政治回忆
  • 中国近现代政治
  • 名人回忆
  • 时代印记
  • 传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ISBN:9787500685937
版次:1
商品编码:1016304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1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重大党史见证人,重要事件参与者。

内容简介

  为老一辈革命家伍修权的自传体回忆录,真实记录了他所参与和见证的重大历史事件与国内国际政治风云。从参加红军长征到出使联合国,从“文革”被囚牛棚到亲历审判林彪、江青两个集团要案,一一叙说历史端详,披露了鲜为人知的历史秘密。全书配有插图照片百余幅,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目录

代序
第一章 青少年时期
一、苦难中成长
二、走上革命道路

第二章 赴苏学习和工作
一、漫长的旅程
二、在莫斯科中山大学
三、在莫斯科步兵学校
四、在远东边疆保卫局

第三章 战斗在中央苏区
一、回国前后
二、初进苏区
三、在红军学校
四、在红军模范团和红三师
五、在汀连军分区
六、再回红军学校
七、为李德做翻译
八、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第四章 伟大的长征
一、长征的准备
二、长征初期
三、历史性的遵义会议
四、征途漫漫

第五章 为了抗战胜利
一、从东征到陕甘宁边区政府
二、在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
三、在延安军委总部

第六章 东北解放前后
一、进军争夺东北
二、在军调部执行小组
三、在东北军区
四、开国和还乡

第七章 外交部八年
一、随访莫斯科
二、建国初期的中苏关系
三、联合国之行
四、开城一月
五、出使南斯拉夫

第八章 中联部八年
一、初到中联部
二、参加庐山会议
三、出席布加勒斯特会议
四、1960年9月的中苏两党会谈
五、出席东欧四国党代会
六、1963年和1964年中苏两党的两次会谈
七、出席罗共九大
八、参加四清
九、二访阿尔巴尼亚

第九章 “牛棚”八年
一、风暴骤起
二、初进“牛棚”
三、长期“监护”
四、曙光初露
五、不堪回首

第十章 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
一、审判工作领导小组
二、特别检察庭和特别法庭
三、第一审判庭和第二审判庭
四、预审工作
五、特别法庭第一次正式开庭
六、十名主犯的主要罪行
七、关于量刑问题
八、特别法庭对十名主犯的最后宣判
九、尾声
附录
一、忆毛泽东
二、忆周恩来
三、忆朱德
四、忆陈潭秋
五、忆罗扬实
六、忆徐舜寿
七、忆我的老师
后记

精彩书摘

  例如他在讲授历史课时,反复地对我们说,不要仅仅从历代帝王的更迭来看待历史的演变,而要从经济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变迁,来考察历史在如何前进。他还对我们讲解了社会发展史,从劳动怎样创造了人类本身,讲到一种新的更先进的社会制度,必然要取代旧的落后的社会制度,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发展规律,每个要想对社会有点贡献的人,必须了解和顺应这条社会发展规律,努力使自己站在推动社会前进的一方面,而不是站在与它相对立的反动势力方面。
  由于陈老师知识广博,口才又好,他在讲解这些重要的革命理论时,不仅善于联系实际,又不超出讲课的范围,把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渗透到他要讲的课题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间接受了不少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他讲的道理既新鲜又深刻,语言又很生动和浅显,对于我们这群正处于求知欲旺盛期的青年来说,无疑是在革命知识的荒漠上,浇洒下一阵阵甘霖;在正待开发的处女地上,播下了一粒粒种子。我由于自己所处的家庭地位和环境,正对社会上的许多不平现象感到不可理解,听了陈老师的讲课和言谈,受到了很大的启示,开始拨开了思想上的重重迷雾。
  当时的中国,各派人物竞相表演,各种主义众说纷纭,有些人不断宣传“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等“治国良策”,听起来似乎也有一定道理。陈潭秋同志就针对这些不切实际的言论主张,结合社会上的现实情况,对我们进行耐心的解释开导。他说那些所谓“治国良策”,都不能使我国根本改变面貌,实际上也实行不了;只有彻底改变现存的社会制度,推翻反动统治,消除社会上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不平等现象,才是救国富民的惟一道路。有一次我问他:“许多像我这样的穷孩子,都上不起学,你看该怎么办?”他说:“这不是个别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即使由于某种原因,个别人偶然上了学,整个社会的问题仍然存在,你自己就是个例子。要根本解决问题,只有彻底推翻旧社会,让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所有的穷孩子才能都获得上学的机会。”
  20年代的武汉,是一个典型的半殖民地城市,陈潭秋同志又用现实例子,启发我们反对帝国主义的思想。他指着在武昌和汉口之间停泊着的一艘艘外国军舰,让我们好好想想,为什么这些洋船兵舰能在我国内河长驱直入?这些外国军舰上的大炮,日夜对着我们的国土,到底是要干什么?作为中华民族的新一代子孙,能不能长期容忍这种状况?

前言/序言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伍修权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7年11月9日零时2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伍修权同志1908年3月出生于湖北武昌一个城市贫民家庭,祖籍湖北大冶。青少年时期,在陈潭秋、董必武同志的引导下走上革命道路。1923年冬,经陈潭秋同志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lO月,由我党派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1927年9月,进入莫斯科步兵学校学习。1929年到苏联远东边疆保卫局工作,1930年转为苏联共产党(布)候补党员。1931年5月,在中国革命的困难时期,他几经努力,不畏艰险,毅然回到祖国,投入艰苦的武装斗争。回国后即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到中央苏区后,先后担任闽粤赣军区司令部参谋,瑞金红军学校第一期连指导员、第二期政治营教导员、第三期军事团教育主任,军委模范团政委,军委直属第三师政委,福建军区汀(州)连(城)分区司令员兼政委等职务。其间,参与编写了我军早期的军事教材,编译了苏军战斗条令,参加了第三、四次反“围剿”。在芦丰战斗中,英勇作战,身负重伤。1933年秋,任共产国际派驻中共中央军事顾问的翻译,参加了第五次反“围剿”。1934年10月,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1月,列席遵义会议。在与“左”倾错误路线的斗争中,始终旗帜鲜明地拥护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遵义会议后,任红三军团副参谋长,参与组织抢渡金沙江、吴起镇、直罗镇等战役战斗。过草地时,提出了战胜敌人骑兵的有效战术。在红军陕甘支队期间,遵照毛主席的指示,起草了发布全军的政治训令。1936年4月,任红十五军团七十三师参谋长,参加了东征战斗。1937年2月,任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长,负责边区政府日常工作。
《伍修权回忆录》 这是一部跨越近一个世纪波澜壮阔的史诗,是一幅描绘中国现代史宏大画卷的生动写照,更是一位共和国外交家、军事家、革命家伍修权先生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 本书并非一份简单的个人流水账,而是伍修权先生以其亲历的视角,为我们揭示了一个个至关重要的历史片段,勾勒出新中国成立前后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它承载着一位老革命家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对国家命运的拳拳赤诚,对人民福祉的殷切期盼。通过他充满智慧和勇气的叙述,我们得以窥见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理解那些影响深远的历史决策,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精神力量。 一、早年投身革命,风雨兼程的革命岁月 伍修权先生的革命生涯始于青年时代。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怀揣着救国救民的理想,他毅然投身革命洪流。本书将带领读者回到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感受青年伍修权是如何在革命的熔炉中淬炼成长。从早期参与革命活动,到历经战火洗礼,他一路走来,见证了中国革命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的艰难历程。 书中将细致描绘他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重要经历。他可能曾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指挥作战,也可能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从事秘密工作。每一个片段都将充满紧张的氛围和惊心动魄的情节,展现革命者在生死考验面前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无畏。读者将有机会了解到,在那些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时刻,像伍修权先生这样的革命者是如何以血肉之躯筑起共和国的基石。 二、参与新中国外交事业,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新中国成立后,伍修权先生肩负起更重要的使命,将他的才华和智慧投入到国家的外交事业中。本书将详细阐述他在新中国外交史上的重要贡献。作为新中国早期重要的外交官员之一,他参与了许多开创性的外交活动,为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尊重和地位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书中可能会深入描写他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的工作经历。他如何在新中国尚未获得合法席位之前,为争取国家权益据理力争?他如何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官周旋,巧妙地化解危机,增进理解?这些外交场景将充满智慧的博弈和唇枪舌剑的辩论,展现中国外交官的风采,以及他们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所做的艰苦努力。 此外,书中还可能涉及他参与重大国际谈判的经历,例如,在新中国初期处理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以及在处理地区冲突和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扮演的角色。这些经历不仅是中国外交史的宝贵财富,也为我们理解当今复杂的国际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视角。 三、在军事领域建树,为国防现代化贡献力量 除了在外交领域的光辉成就,伍修权先生在军事领域同样建树颇丰。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指挥员,在革命战争年代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新中国成立后,他将继续为国家的国防建设和军队现代化贡献力量。 本书将可能深入探讨他在军事理论研究、军事指挥实践以及培养军事人才等方面的贡献。他或许会分享他在战略部署、战术运用上的独到见解,以及他对现代战争特点的深刻洞察。这些军事方面的叙述,将展现中国军队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挑战与辉煌,以及像伍修权先生这样的军事将领是如何为打造一支强大的现代化国防力量而殚精竭虑。 同时,书中可能还会提及他参与国家安全政策的制定,以及在处理突发军事事件时的决策过程。这些内容将让我们更加了解新中国国防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其中的不易与艰辛。 四、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对未来的展望 《伍修权回忆录》的价值不仅在于记录历史事件,更在于作者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在回顾往昔的峥嵘岁月时,伍修权先生并非简单的叙事,他更会融入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对人物品格的评价,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感悟。 书中可能会展现他如何看待革命的曲折与复杂,如何理解历史的必然与偶然。他可能会对某些历史决策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这种反思,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后人的启迪。 同时,作为一位经历了百年风云的老一辈革命家,他一定会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充满关切。本书的结尾部分,很可能会包含他对中国未来发展道路的期望,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祝愿。这些充满智慧和哲理的思考,将为读者带来深刻的启迪,激励我们在新的时代继续奋斗,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伍修权回忆录》是一部充满智慧、勇气和深情的作品。它是一面映照历史的镜子,是一份传承精神的财富,更是一段激励人心的传奇。通过阅读本书,我们不仅能了解到一位共和国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更能从中汲取力量,理解历史的脉络,感悟人生的意义,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本书将以其详实的史料、真挚的情感、深刻的洞察,成为理解中国现代史,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前后那段伟大变革时期不可或缺的文献。它将带您走进历史的纵深,感受风云变幻的时代浪潮,倾听一位共和国功勋的肺腑之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字体和排版都透着一股沉静的力量,让人一看就觉得这是一本有故事的书。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很好,不是那种廉价的印刷品,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翻阅时还能闻到淡淡的油墨香,这对于我这种喜欢实体书的人来说,是一种享受。我一直对那个年代的历史和人物颇感兴趣,总觉得在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里,隐藏着无数鲜活的个体命运和不为人知的细节。这本书的书名,伍修权回忆录,虽然我之前对这位人物的了解并不算太深入,但“回忆录”三个字本身就代表着一段个人经历的梳理和一段历史的回顾,我非常期待能够通过这本书,窥见那个时代的冰山一角,了解那个时代背景下,一位重要人物的思考、抉择和感受。这本书是否能够如我所期,带给我深刻的阅读体验,让我对那个时代有更立体的认知,这正是让我迫不及待想要翻开它去探索的动力。

评分

我向来对那些能够穿越时空的叙事充满好奇,尤其是有年代感的文献,总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温度。这本书的书名,伍修权回忆录,在我看来,就像是一扇通往过去的窗户,我渴望透过这扇窗,去观察、去聆听、去感受那些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我希望它能让我看到一个真实的人物,一个有血有肉、有喜有悲的人,而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名字。我期待作者能够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他的生命轨迹与历史洪流巧妙地结合,让我仿佛身临其境,体会那个时代特有的氛围和挑战。或许,这本书能够解开我心中一些关于那个时代的疑问,填补我对某些历史事件的认知空白,甚至能够提供一些新的视角,让我对过去有更深入的理解。这是一次精神的旅程,一次与历史对话的机会,我准备好迎接它带来的启迪了。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确实很讲究,看得出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封面那种略带做旧的色彩,搭配沉稳的字体,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那个年代。我通常喜欢那些有着深度和故事的书籍,而“回忆录”这个类型,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个人见闻和时代印记。我对于伍修权这个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总觉得他扮演着某种重要的角色,但具体的细节和他的个人经历,却是我所知甚少的。因此,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了解他人生轨迹的窗口,让我能够通过他的视角,去审视那个时代,去感受那个时代下人物的命运沉浮。这本书是否能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以及一位亲历者内心的声音,是我最期待的。

评分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历史,往往隐藏在个体的回忆之中。那些宏大的事件,最终都是由无数鲜活的生命串联而成。这本书的书名,伍修权回忆录,就如同一个邀请,邀请我走进一位重要人物的内心世界,去聆听他讲述自己的故事,以及他所经历的时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感受到一种真实的力量,一种来自过去的呼唤。它是否能够带领我穿越时空的界限,去体验那个年代特有的艰辛与辉煌?是否能够让我窥见那位伟大的历史人物,在做出一个个重要抉择时的思考与挣扎?我期待的不仅仅是事件的罗列,更是情感的共鸣,思想的碰撞。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深入历史肌理的探索,一次与智者对话的机遇。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人一种沉静而有力的感觉,书名“伍修权回忆录”更是直接点明了其内容的核心,让我充满了探究的兴趣。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带我回溯历史、认识风云人物的著作情有独钟。回忆录这种形式,尤其能够提供一种近距离的观察,让我们得以窥见历史进程中的个体视角和内心世界。我好奇这位伍修权先生,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在那些重要的历史节点上,他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又有着怎样的思考与感悟。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真挚而生动的方式,向我展现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以及他所亲身经历的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一次感受历史温度的绝佳机会。

评分

,书中自有颜如 玉。” 新闻记者理当对世界充满质疑,但之所以不懈追问,也是因为相信世间总有一套标准,关乎真理与自由。因为这种最根本的信仰,很多人才选择上路。   《京东》

评分

此用户未及时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评分

确无误地工作。重复以上步骤,无限类推。   3.丹尼特正在慢慢地说服很多心理学家,让他们相信,意识是从一个由许许多多微渺而无意识的神经环路构成的分布式网络中涌现出来的。

评分

包装物流都很满意,就这样

评分

内容不错资料比较丰富书还是可以的

评分

正版,早就想买了。。。

评分

满对生活的希望  未来,“天造物”与“人造物”将联系得更加紧密,现在已经发生的很多现象已经能看出端倪:美瞳除了有矫正视力的功效,还能改变眼球颜色(从外人看来),它正被越

评分

很不错的一本书,会认真读完。

评分

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致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