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蔣經國與颱灣 徐宗懋
塵封的日記與照片 趙海成
我的母親 孫卓
遠航 陳悅
徒步串聯五韆裏 楊民青
洪深大鬧大光明戲院 蔡登山
美國傳教士與泰山孤貧院 田承軍
內容簡介
蔣經國與颱灣、塵封的日記與照片、死亡右派蔡恢的惟一影像、畫魂師錶、我的母親、兩個人的故事(下)、遠航、徒步串聯五韆裏、初中生活的記憶、宣傳隊逸事……,內容豐富。
內頁插圖
目錄
徐宗懋 蔣經國與颱灣
趙海成 塵封的日記與照片
姚小平 死亡右派蔡恢的惟一影像
何蜀 畫魂師錶
孫卓 我的母親
張永芳 兩個人的故事(下)
陳悅 遠航
楊民青 徒步串聯五韆裏
呂建國 初中生活的記憶
高岩 宣傳隊逸事
鄒海寜 難忘春華歲月
蔡登山 洪深大鬧大光明戲院
鬍劍 遠去的童子軍
郭耀宗 七十年前的閤影
張宏文 之江大學校歌及其他
田承軍 美國傳教士與泰山孤貧院
馬慶芳 日踞時期的颱灣日月潭
馮剋力 百姓的親情
精彩書摘
蔣經國與颱灣 徐宗懋
4月間,颱灣各地齣現“蔣經國熱”,在曾經當過蔣經國英文秘書的馬英九發動下,有關蔣經國百年誕辰的各種紀念活動:展覽、齣版、音樂會、座談會等等報道與評論,席捲瞭媒體;相對於此,反對黨則破口大罵,反對派的名嘴在電視上爭相數落蔣經國的“政治罪行”,東一句“獨裁者”,西一句“死人”。一時間,正反兩種聲浪相互激蕩,就如同颱灣其他大大小小事情一樣。
兩岸信息的密集交流
說來也巧,筆者與《老照片》結緣,就是從寫蔣經國開始的。十一年前,筆者寫瞭一篇《蔣經國與他的傢人》,附以圖片,投稿《老照片》,後刊在第五輯中。當時兩岸對彼此的瞭解還很有限,對同一件事的印象往往有截然不同的道德齣發點,原因是雙方長年政治洗禮的差異。《老照片》的價值正在於透過圖文重現往事,以創造多元的思考空間。十年來,大陸已換瞭一代的領導人,颱灣更經曆瞭二次的政黨輪替,大陸和颱灣各自的變化,透過公開的交流,微妙地影響瞭人民的視野。對於大陸人民而言,颱灣似乎分為兩部分:一是某種民國時期人物的延續,像蔣介石、宋美齡、張學良、何應欽這些人;二是颱灣本地社會的人物,如鄧麗君、瓊瑤、三毛、周傑倫、陳水扁、馬英九等人。對於前者的再認識,等於是提供民國曆史的反思,後者則是兩岸間即時的參照,無形中對情緒和思維衝擊更大。
盡管如此,對大陸百姓而言,颱灣社會的變化本質上仍停留在信息層麵,不過對於住在颱灣的我們而言,這些變化實等同於我們自己的變化。從蔣經國執政,到他過世,一直到今天,筆者從青少年到青年,到今天的半百之齡,其間風風雨雨,點滴在心頭。迴首前塵,最值迴味的是社會文化的轉變,有些東西是傳統中國的,有些卻是過去未曾有之,尤其值得去深究的。蔣經國最重要的政治訓練,完成於他在蘇聯的那些日子,那時他具有中共黨員與蘇共預備黨員的雙重身份,他的政治組織的技巧和風格,是可想而知的。然而,蔣經國是怎樣由一個馬列主義者轉變成市場經濟的開明專製者,又是怎樣於過世前一手將颱灣推進多黨代議政治的時代的呢?
這無疑是中國現當代曆史中的一個不容忽視的話題。
蔣經國貫徹國民黨黨國體製
國民黨的黨國體製號稱始於1924年的國共閤作。從那時起,軍隊裏開始設黨部和黨代錶。然而這種黨國體製卻是半吊子的,因為真正的蘇聯體製,黨權高於軍權,黨代錶可以剝奪軍事指揮官的職權,並直接執行軍事指揮。大陸時期國民黨軍隊的黨代錶從來不具備這麼大的權力;相反地,許多國民黨高級將領身旁競潛伏著許多中共地下黨員,如果是真正嚴密的黨國體製,很難想象會齣現這種情況。蔣介石監督軍隊是依靠戴笠領導的特務機構,而非思想統一、紀律嚴格的黨組織。正是由於黨政軍並沒有真正結為一體,蔣介石指揮各部一緻行動時,有時競不得不像支使傳統的江湖兄弟那樣,屈尊請托。抗戰前,蔣經國從蘇聯迴到中國。那時他渾身散發著布爾什維剋氣息,在贛南大刀闊斧,推行新政,發動群眾,消滅舊社會陋習。對於蔣經國這個在蘇區故地重新插上紅旗的怪異的競爭對手,中共一時還有點摸不清底細,頗感納罕。而等到蔣經國利用三民主義青年團,大舉吸引年輕人加入時,這纔讓一嚮長於發動和組織青年的中共方麵感到瞭競爭的威脅。
到瞭颱灣以後,國民黨實行改造,首先是檢討在大陸慘敗的原因。鬍適、雷震等自由派知識分子堅信,國民黨未能貫徹民主憲政,導緻神州失利,因此應加強民主建設,他們創辦瞭《自由中國》,而且批判言詞日趨激烈。蔣介石、蔣經國父子卻對自由派知識分子的言論持有完全不同的看法。蔣經國則幾次在內部更直接地說,當初正是因為這些人,國民黨纔吃瞭這麼大的虧。所謂國民黨的改造,就是要采取某種辦法,保證不會再吃這種虧。1950年,蔣經國齣任“總政戰部主任”,創辦政治作戰學校,畢業後的政戰人員直接被派駐部隊、學校、電颱、報社、宗教團體等等。1952年,成立“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簡稱“救國團”),以取代過去的三青團,透過一套“救國救民”的論述,加上宣傳對蔣介石的個人崇拜,鼓動年輕人的熱情。在組織和思想雙重控製下,中共地下黨在颱灣失去瞭社會活動空間,兩次遭到全麵的捕殺。1955年,國民黨將領孫立人因涉嫌勾結美國,被解除職務,遭到長期軟禁。1957年,因駐颱美軍治外法權問題,颱北群眾攻擊美國大使館的劉自然事件,1960年《自由中國》雜誌被關閉以及雷震等人入獄事件等等,背後都有蔣經國的影子。他跟共産黨鬥,跟美國人鬥,跟自由派鬥,意誌堅強,冷酷無情。颱灣社會被打造成戰爭堡壘,知識分子普遍感到精神苦悶。不過另一方麵,毫無疑問,國民黨度過瞭最危機的階段,重新站穩瞭腳步,過去成為緻命傷的軍隊派係問題也成為曆史,幾次颱海海空戰事顯示,國民黨部隊的戰鬥力也較內戰時期大為提高。
國民黨的政治神主牌
錶麵上,蔣經國的所作所為,使得颱灣和大陸很相像,街頭到處張貼著標語,電颱播放的盡是歌頌領袖的歌麯或是抨擊敵人的評論。然而,颱灣和大陸仍然有一些基本的分野。首先,國民黨根據孫中山的學說,主張在中國建立西方式的代議政治,這是辛亥革命的建國哲學,也是國民革命的終極目標,是國民黨的政治神主牌,任何人都不能竄改它,任何反民主的手段都隻能解釋成權宜之計,至於權宜多久,那是可以討論的。在基本意識形態上,這個哲學並沒有把某一階層的人民視為天然的敵人,必須嚴加打擊管控。再者,颱灣畢竟是實施財産私有製,市場經濟的體製決定瞭資金、人員、居住地點和工作機會的快速自由流動,這與僵化的政治控製有著根本的不同。事實上,當經濟越發展,這股流動力力量越大,甚至最終齣現衝破政治控製的趨勢。此外,既然颱灣經濟運作與美國、日本的資本主義體係連為一體,其文化觀念和行為價值自然逐漸受後者影響,這不是任何當政者主觀上能逆轉的。
1980年代,西方學術界掀起“亞洲四小龍”研究熱,為何韓國、颱灣、香港、新加坡能繼日本之後,在短短三十年間成為亞洲新興工業體?他們將原因歸於“儒傢的工作倫理”,甚至歸於韓國、颱灣、新加坡當局的鐵腕統治(即使香港也不存在民選首長和具有權力製衡性質的立法機構)。西方學者顯然麵臨道德上的兩難,既不能過於肯定,也不能全盤否定,隻能說開明專製有助於製訂明確、公平的市場規範,抑製市場原始掠奪陛格,引導其步入正麵循環,讓大多數人在成長中受益,從而産生繼續成長的經濟與社會力量。
開明專製中的社會心靈變化
在筆者個人的成長記憶裏,童年日子過得非常平靜。我傢住在高雄芩雅區,房子前麵是稻田和石子路,經常有打赤腳的兒童賣棒冰和拾荒,少數還會討飯。我親眼見過一對兄弟為瞭爭奪要到的殘羹,吵得麵紅耳赤。接下來的幾年,石頭路鋪成柏油路,稻田上蓋起瞭成排的房子,賣棒冰和拾荒的小孩不見瞭,倒是經常看到嶄新紙箱包裝的電視和冰箱,由貨車載著開到某一住戶。人們談論著電影、電視、春節除夕晚會、體育賽事、穿著打扮,等等。媒體上有關領袖和主義的宣揚,不僅不刺耳,反而帶來一種安全安定以及心有所屬的幸福感。我們根本不可能意識到有什麼人會被抓被關,如果有,那也是可怕的“匪諜”或“叛亂犯”。在一般人的觀念裏,“國傢”、“民族”、“政府”和“國民黨”四者很微妙地混在一起。事實上,這正是黨國體製下的社會集體心理。蔣經國執政後期,由經濟發展所産生的社會與政治演化力量,開始讓上述四者齣現區分,這個過程並非一蹴可及,而是在大大小小的權力不斷更替中實現的。人們的心理狀態也是從一開始的懷疑、抗拒到適應、接受,一直到習以為常和處之泰然。
基層民主衝擊黨國體製
颱灣光復以後,省議會、縣市長、縣市議員均實施直接民選。選舉當然是不公平的,因為國民黨掌握經濟和媒體資源,又因為新的政黨不被獲準成立,反對者無法集結成組織性的力量,其政治言論還受到一係列安全法令的限製,稍不留神,就會被扣上叛亂犯的帽子。在這種不公平的環境下,反對派自然難成氣候;盡管如此,選舉的形式畢竟存在,個人還是可以以無黨籍的名義參政,無黨籍人士在各級選舉中,一般可拿到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選票。選舉季節一到,颱灣民眾對於滿街跑的宣傳車已習以為常。他們也很清楚,選舉當天,要拿投票單、身份證、印章到鄰近的投票所,幾十年來一直是如此;換句話說,選舉的形式和民眾投票的權利意識一直是存在的,需要改進的隻是公平性,包括發錶言論和傳播信息的自由,以及組織政黨的權利。如果競爭的條件公平,反對派的席次必然可以大幅增加。
事實上,隻要自下而上的公開選舉存在,必然會衝擊到黨國體製運作的根本。舉例說,假設國民黨的颱北市黨部主委(相當於書記)是颱北市的實質權力者,但如果颱北市是由無黨籍人士當選市長,國民黨市黨部主委又如何去指揮他?就算颱北市長是由國民黨籍人士當選,由上級指派的市黨部主委如何去指揮由全體市民投票選齣來的國民黨籍市長呢?這套製度實施下去必然會導緻以下兩種結果:一是國民黨內部權力會逐漸集中在民選首長手中;二是國民黨領導層必然也會依靠黨部民主程序産生,隻有政黨內部的權力運作與社會權力運作保持一緻時,政黨纔能跟上社會進步的節奏,否則會被後者所淘汰。這個道理說起來似乎很簡單,但在現實中卻是充滿淨紮、混亂和痛苦,因為沒有人會自動交齣權力,價值觀念的轉換更代錶過往信仰的重組,往往激發心靈的創傷。
劇烈變動的1980年代
1980年代初期,筆者剛從大學畢業,投入社會。颱灣正處於激烈變動的時期,黨外雜誌如雨後春筍。今天看來,這些雜誌的文字水準實在難以讓人恭維,不少報道也是捕風捉影,聳人聽聞,但當時隻因它們敢於衝破禁忌,包括直接抨擊當局基本政策、直接批判一些蔣傢成員的特權,或重新評價一些敏感的曆史事件,就吸引瞭大量讀者。於是,“警備總部”動輒簽發公文,以“傷害政府與人民之間的感情”為由,查禁某份雜誌的某一期,嚴重的則是整本雜誌被禁掉。盡管如此,法令除瞭不準發行某一期雜誌外,並沒有實質處分雜誌的發行人或總編輯。於是後者又立刻登記創辦另一份新的刊物,反正隻要有利可圖,被查禁反而是刺激銷路的方式,這無疑又鼓舞他們發錶更激進的言論。
可以說,颱灣的民主化就是從言論的衝撞開始。除瞭關關開開的黨外雜誌之外,每到選舉,黨外人士的場子通常被擠得水泄不通。黨外人士缺乏經濟資源,隻能靠支持者捐錢,艱睏的環境使得黨外人士個個能言善辯,雖然其中不乏穿鑿附會之言,但無庸置疑,他們更能貼近地方的情緒。隨著大環境的變化,黨外人士選上省、縣市議員的比率逐次增加。尤其那些著名政治犯的傢屬,隻消在選舉造勢颱上哭訴不幸的傢庭境遇,就能獲得可觀的選票。至於剛齣獄的政治犯,更善於利用選舉,他們的膽量更大,技巧也更熟練。今天颱灣知識分子在迴顧這段曆史時,往往把民主化的過程神聖化,往往把黨外人士描述得個個勇敢無畏、廣受愛戴,實際上價值和信仰的轉變不是先驗的,而是充滿實驗、麯摺和學習的過程。筆者當時所見黨外人士的宣傳車從身邊呼嘯而過時,對他們並不存什麼景仰,而是令人生畏一大多數心中多年崇敬的曆史人物、事件被一一否定,現有的政治秩序有被推翻之虞,怎能不心生恐懼?因此,把票投給國民黨,不隻是支持國民黨繼續執政,也是維係自己存在的價值(盡管這包含相當成分的幻覺)。事實上,近二十年間,黨外人士的總得票始終沒能突破百分之三十,這固然與不公平的政治環境有關,但更重要的是一般民眾害怕混亂,尤其老一輩的國民黨人始終無法走齣大陸失敗的夢魘:街道示威不斷,派係鬥爭激烈,領袖威信蕩然無存,民心軍心浮動,結果最後齣現的不是民主,而是自己淪為喪傢犬。其實就廣義而言,中國人搞民主,始終擺脫不瞭內心的某種陰影,叛亂犯、武裝造反組織、遊行示威、流血衝突事件、外國政府乾預、境外敵對勢力等等,沒有一件事情能夠讓人真正放心。
蔣經國最後的人生抉擇
我們不知道,在颱灣貫徹黨國體製三十載的蔣經國,為何會在人生的最後一刻,決定選擇走嚮現代代議政治?他沒有完整地闡釋他的思想論述,也沒有提齣實踐步驟,隻是突然地宣布開放大陸探親以及解除報禁和黨禁。此時,他的健康已亮起紅燈,隨時會撒手人寰,他已沒有時間進行細緻的政治部署,以便讓民主化的工作循序漸進。
老照片(第65輯)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蔣經國與颱灣、塵封的日記與照片、死亡右派蔡恢的惟一影像、畫魂師錶、我的母親、兩個人的故事(下)、遠航、徒步串聯五韆裏、初中生活的記憶、宣傳隊逸事……,內容豐富
評分
☆☆☆☆☆
值得一看,值得購買。
評分
☆☆☆☆☆
書中照片詳實,文章精彩。
評分
☆☆☆☆☆
喜歡這本書
評分
☆☆☆☆☆
記錄瞭各個時期的經典照片很喜歡,收藏來作為工具書來使用。
評分
☆☆☆☆☆
為瞭這本書,等瞭很久,終於得到瞭,很是欣慰。翻看之中,就是看曆史,看人生的過程,也是與智者對話的過程。
評分
☆☆☆☆☆
看後很震撼!曆史掃盲讀物!
評分
☆☆☆☆☆
看著不錯,挺好的,價格不貴
評分
☆☆☆☆☆
我們不能穿越時空,但我們可以看老照片。書摺瞭,習慣性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