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法律與國傢》旨在嚮世人展示:從康德到耶林和耶利內剋的19世紀德國公法學說充其量是在為使用暴力作辯護;它們打著法律理論的幌子,而實際上是在試圖重新確立集權主義的國傢觀,特彆是確立對內和對外代錶國傢的君主的專製。與此相反,從1789年至今的法國法律學說一直緻力於尋找對國傢權力施加法律約束的真正司法約束以及保障其實行的手段。……這些理論所試圖達到的目的是……證明國傢的權力要受到高於國傢本身的法律規則的約束。
作者簡介
萊昂·狄驥,法國近代著名法學傢,“社會連帶主義法學”奠基人,公法理論中“波爾多學派”主要代錶人物。其法學思想對政治理論也産生瞭深刻影響,並成為政治多元主義思潮的重要代錶。主要著作有:《憲法學教程》、《私法的變遷》、《公法的變遷》、《客觀法學說》等。
冷靜,香港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1997年以全班第一的優異成績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學院,取得法學學士學位。2000年獲得北京大學和日本九州大學法學碩士學位,並於2005年取得多倫多大學法律科學博士學位。現任《香港法律學刊》編輯。研究旨趣體現跨學科特點,在金融監管、比較公司治理、法律與發展等各領域均有研究成果發錶。作品曾發錶於《中外法學》、《北大法律評論》以及《弗吉尼亞法律評論》等中外著名法學期刊。2009年齣版英文專著《中國轉型經濟中的公司治理與金融改革》(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Financial Reform in Chinas Transition Economy)。
目錄
導論
第一章 個人主義的形而上學學說——1789年《人權宣言》
第二章 讓一雅剋·盧梭與社會契約論
第三章 康德的政治和法律學說
第四章 黑格爾的法律學說
第五章 黑格爾的政治哲學——國傢理論
第六章 大革命以來法國的形而上學和個人主義學說
笫七章 德國的公法理論與形而上學的國傢觀
第八章 德國的現實主義國傢觀
第九章 法國的現實主義國傢觀
精彩書摘
理念需要通過人格來體現;體現為人格的理念通過君主而變為現實;也隻有通過這種辦法,思想纔能成為理念,即真理。……君主的尊嚴錶現為某種來自於他的本性的東西,這不僅涉及到形式,而且涉及到君主的決定性;君主這一概念不是派生的,而是絕對地起源於自身的。最符閤這個概念的觀念,就是把君主權看成是以神的權威為基礎的東西,因為這個觀念包含瞭君主權的絕對性的思想。但是,大傢都知道,在這一點上發生瞭各種各樣的誤解,而哲學思考的任務就在於確定君主這一神聖事物的屬性。”根據黑格爾的這一理論,國傢的人格就體現在君主的人格中,他的原生的、不受限製的權力就是國傢的全部權力的綜閤。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以哥貝爾、拉邦德和耶利內剋為代錶的當代德國法學傢所提齣的所有公法學說的萌芽,他們把國傢的公共權力看作是國傢的主觀權利,並且把君主看成國傢的一個直接的和擁有全部權力的機構。簡言之,黑格爾的這種學說就是德國公法學傢所努力建構的主觀主義和有機論公法學說的思想源泉,這種學說旨在為君主或皇帝的極權披上法律的外衣。
黑格爾既然這樣肯定瞭君主的主權,那麼人民的主權還享有什麼樣的地位呢?這個問題並沒有逃過這位哲學傢的注意,他試圖對它作齣詳細的迴答。
黑格爾認為,隻有當人民對外完全獨立並組成自己的國傢的時候,纔談得上人民的主權,大不列顛的人民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
前言/序言
域外法學名著和典籍的中譯,幸有吾國法學界同仁的不懈努力,近些年來已成蔚為大觀之勢。然而,要使這種勢頭持續下去,最終完成西學東漸中文資料庫的基本建設,還有賴更多的組織和投入,尤其是新生代學人應該以追學前賢的精神,竭力奉獻自己的心智和學力。此為本套翻譯叢書的緣起,或謂“承繼誌業”,或謂“眾人拾柴火焰高”。參加本叢書的譯者主要是一批青年學人,他們的視野比較新銳,學術基礎較為寬厚,精力也比較充沛,他們也非常樂於奉獻。應該說,本叢書也是他們的熱忱推動的結果。本套叢書命名為“法學經典譯叢”,其實並非要將法學經典悉數囊括,編者的真實意圖在於拾遺補闕而已。吾國前輩譯者已經翻譯瞭不同時期的大量經典著述,但是由於精力和時間有限,不免留下瞭若乾空當。例如,法學成型時期即中世紀的注釋法學傢們的著述;又例如,法學忽然得以空前發展、大放異彩時期即十八、十九世紀法學傢們的著述,甚至法學現代化強勁時期的二十世紀初期的相當數量的重要著述,為譯者甚少,而這些關乎法學形成和興起的經典著述、文獻的缺譯,對於我們曆史地體會、研習西方法學、法治的脈絡、精髓,不啻為一道鴻溝。本套叢書打算在一定程度上填補這一缺憾。本叢書名義上由我個人主持。我本打算邀請幾位學界同道好友組織一個編委會,後來一想這種做法雖然有益於集思廣益,但是有時也不免流於形式,有時還有規避個人責任的嫌疑,因此作罷。但這不等於說本叢書就是個人決斷,實際上,本叢書每位加入的譯者都是隱形編委,他們都參與整體規劃,並且在一種開放的商談中影響本叢書的形成和發展。譯事多難為,毋庸贅述,學界同行和讀者已經完全能夠體會。本叢書的組織者和譯者絕對不敢懈怠,一方麵當竭力提升自己的視野和纔學;另一方麵當以認真對待的態度付諸紮實努力。然而,我們也深知,不足之處終究難免,懇請讀者和同行斧正和包涵。
2007年1月12日於軍都山下
法律與國傢 [The Law and the State]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因此,不存在什麼正義之類的東西,或者說,如果存在的話,那它也是最大的愚蠢,因為它導緻我們為他人的利益而傷害自己。”從這句話可以反推齣正義的內涵——即是利他的傾嚮,至少不侵害他人。而國傢就是“一個關於正義的協議的集閤體”。所謂的正義就是大傢要約束自己,不要侵害彆人利益甚至為一定有利於他人和社會的行為,所謂的協議就是大傢既然已經生活在社會和國傢之中,就錶明大傢已經達成瞭這種妥協和一緻,就要遵守自己的諾言,履行約定。“一個政府若是沒有不正義的話就不能維持下去;然而萊利烏斯為正義辯護,主張對一個國傢來說沒有比缺少正義更為有害的,認為如果沒有正義國傢不可能持久”。因此,國傢的前提是正義。不過組成國傢的民眾內部要達成這樣一個協議,國傢之間也要形成這樣一個協議。雖然為瞭一國利益國傢之間的武力不斷,但更長久地看,還是必須要有一個“關於正義的協議”,因為一個國傢要想長治久安就必須“基於正義”而非“基於武力”。
評分
☆☆☆☆☆
第三個案例:如果一艘船失事,有兩個人抓住瞭一塊隻能支持一個人的木闆,那麼兩人中那個更為強壯的人會乾些什麼?如果他鬆手,他會是一位正直的人,但他會被淹死!如果他是明智的,那麼他就會不正義而把那人送入死亡。
評分
☆☆☆☆☆
三、正義的淵源
評分
☆☆☆☆☆
第三個案例:如果一艘船失事,有兩個人抓住瞭一塊隻能支持一個人的木闆,那麼兩人中那個更為強壯的人會乾些什麼?如果他鬆手,他會是一位正直的人,但他會被淹死!如果他是明智的,那麼他就會不正義而把那人送入死亡。
評分
☆☆☆☆☆
一本名著,早想買瞭,值得一讀。
評分
☆☆☆☆☆
二、何謂正義
評分
☆☆☆☆☆
為什麼人具有這種傾嚮?請看兩個假設的案例(原文摘錄).
評分
☆☆☆☆☆
好書,好書,真正的好書,值得看
評分
☆☆☆☆☆
然而正義是如何形成的呢?其實正義的形成與社會與國傢的形成具有同步性.由以上論述可以略微看齣,沒有正義社會就無法形成,國傢就無法維持.因此,探尋正義的源頭一定程度上就是探尋社會形成的源頭.前社會階段,人還不稱之為人(因為人的本質是社會性).前社會時期即是一幅弱肉強食物競天擇的動物王國,人們散落在陸地上的各個角落,孤立無援,相互沒有來往,完全是一個個的原子體的存在.但人同時又是一種趨嚮於社群的動物,亞裏士多德所說的“人天生是一種政治動物”就是指的這個意思.人類一方麵需要聯閤起來共同抵禦自然災害和突發情況,另一方麵,“因為人並非一種獨居的或不閤群的造物,他生來便有這樣一個天性,即使在任何一個富足繁榮的條件下,他也不願孤立於他的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