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整合(修订版):案例点评》内容简介: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全世界有目共睹,在中国企业迅速成长而抢占国际市场的同时,整个世界突然惊醒了,原来我们(包括中国人本身)对中国企业的了解竟是如此的不足。而我们的商学教育基本上也是失败的,全世界的商学教育包括中国内地、香港、台湾三地的主流高等学府,仍然使用美式的教材来教育和培训企业家。而更为令人不解的是,三地的一些大学竟然以奖金激励方式,要求教授以英语教授美国式的教材。但是,中国商学院的学生和中国的企业家对于管理知识的饥渴已远远超过了美式教材所能给予的。
以我个人的经验而言,2002年以前,从国外请几位商学院教授来给EMBA或MBA上课是当时的时髦事,学生也喜欢听外国教授讨论国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战略等课题。但是2002年以后,一切都突然变了,我作为最前沿EMBA教学的教授感触最深,而且心理压力也极大,因为国内商学院学生和企业家们已经不想再学国外的教科书了,也不想听国外的案例了,而几乎是一面倒地要求教授讲授中西合璧的中国企业案例。长江商学院的院长项兵有一句名言:“世界级的CEO是稀缺资源,而能教授世界级CEO的教授更是稀缺资源。”我本人相当同意这句话,能教授世界级CEO而拥有中西合璧知识的大师,才是中国今天最稀缺的资源。
作者简介
郎威平,美国沃顿商学院博士。曾任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被公认为公司治理方面的顶级学者。
中文著作有《操纵》、《整合》、《运作》、《思维》、《标本》、《科幻》、《模式》、《突围》、《误区》、《中国式MB0》、《本质I——破解时尚产业战略突围之道》、《本质II——破解娱乐传媒产业以小搏大之谜》、《蓝海大溃败一本质III:本质论VS蓝海战略》、《你想到的都是错的——本质IV:你的想法要符合行业的本质》、《郎咸平说:公司的秘密》、《郎咸平说:热点的背后》、《郎咸平说:金融超限战》、《郎咸平说:谁在谋杀中国经济》、《郎咸平说:谁在拯救中国经济》、《产业链阴谋I——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产业链阴谋II——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等等。
音像作品有《郎咸平说一秘密:公司的常识》、《郎咸平说——热象背后的逻辑:你所知道的是正确的吗?》、《郎咸平说——人间万象:一切都是经济学》等等。
内页插图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部分企业不应该做大做强
第一章 华润做大做强的理念导致成本失控
华润做大做强的思维及影响
专业化经营和分拆上市解决华润的问题
专业化经营和分拆上市无助解决华润的问题
零售业的困境
啤酒业的困境
石化业的困境
第二章 北京控股做大做强的理念导致成本失控
北控做大做强的思维及影响
北控通过扩张以进行重组
重组的行业在重组前后与行业的比较
未重组的行业在重组前后与行业的比较
北控整体在重组前后与行业的比较
北控困境来自于成本失控
燕京啤酒的困境
王府井百货的困境
第三章 青啤做大做强的理念导致成本失控
青啤做大做强的思维及影响
青啤做大做强的思维变成做强做大
青啤针对成本失控的重组
青啤重组后的经营绩效与市场反应
第二部分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
第四章 中信泰富的多元化战略有序投资、稳定进取
中信泰富多元化的战略方针及影响
第一个策略:投资有序,生生不息
第二个策略:稳定中不忘进取,进取中寻求稳定
中信泰富参与投资项目的分析
中信泰富与其他大型中资企业盈利的对比
中信泰富投资策略总结
第五章 上海实业的多元化战略集中产业、有限多元化
第一阶段:上实控股开始进行多元化做大做强的战略
上实控股进入医药业
第二阶段:上实控股采取集中产业、有限多元化的策略
上实控股“多元化中专业化”的策略与行业比较
上实控股整合医药业务
上实控股重新定位基建业务
第六章 和记黄埔多元化互补战略
长江集团的基本结构
策略一:通过业务多元化达到风险分散
业务多元化如何建立互补性
业务多元化分散风险的案例:1997年集团内部重组
策略二:通过业务全球化来分散风险
策略三:始终策略性地保持稳健的财务状况
策略四:通过“不为最先”来分散风险
第三部分多元化转成专业化经营的战略
第七章 中远太平洋的垂直整合战略
中远太平洋多元化投资失误
中远太平洋改采专业化的垂直整合策略
中远太平洋的专业整合策略分析
开发集装箱码头
中远太平洋的码头业务经营情况
中远太平洋码头业务的优势解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再进入物流业务
收购49%中国远洋物流公司(中远物流)股份的交易详情
中远太平洋专业化整合政策对其财务状况的冲击
第八章 招商局国际超越中远的专业化策略
招商局国际1997年的业务转型
招商局国际减少公路投资,加强码头收购
招商局国际收购码头的影响
招商局国际减少深圳码头的竞争
招商局国际加强各码头的协同效应
招商局国际、中远太平洋整合方案的比较
投资者为何青睐招商局国际
第九章 香港中旅国际投资专业化/多元化/专业化的转变
中旅国际投资初期发展以专业化核心业务为主
中旅国际投资后期业务重新确立以旅游为核心的策略
中旅国际重组前后的比较
中旅国际与行业的比较
第四部分其他形态的整合战略
第十章 光大控股做大做强造成经营绩效下跌、主营业务衰退的主因
朱小华时代的重组
朱小华重组绩效与其他红筹公司的对比
刘明康时代的重组
王明权时代的重组
光大控股与其他红筹公司的对比
光大证券业绩不振原因分析
光大控股证券投资的业务不振原因分析
第十一章 越秀投资重组战略分析
越秀投资经营绩效下滑
行业比较
重组策略——精益求精
造纸及制浆、水泥及高科技项目
重组后公司表现(2002~2003年)
越秀企业注入优质资产或是另有内情
越秀企业高位套现
第十二章 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专业化的整合
三大石油公司的组成
中石化收购新星石油
贵买贱卖国家资产并由有关部门向股市圈钱
三大石油公司上下游业务结构
三大石油公司与外国公司的比较
三大石油公司如何给股东创造财富
后记
精彩书摘
中国企业不是不能做大做强,而是中国企业只要做大做强,成本就很可能失控,而造成企业后续经营困境。企业做大的原则是在做大的过程中必须“精益求精,控制成本”,否则很难做强。
我最近在广东省包括广州、深圳、中山等地巡回演讲,特别讲到了这个题目,每次几乎都有上千位民营企业家急切地想聆听我有关企业如何做大的观点。我本人理解民营企业家的惶恐与紧张,想把企业做大做强的心理,但是我认为“中国企业如要做大做强,只会造成悲剧”!
以华润为例,该公司2000~2002年3家上市公司的总资产由340亿元暴涨至400亿元左右,但是总资产收益率也由不到7%跌到了5%左右。
北控由1998年开始到2002年大事扩张的结果,其总资产由120亿元提升到了180亿元左右,但总资产回报率却由6%跌到4%。
以青岛啤酒为例,由1993年到2001年,在当时总经理彭作义做大做强思维的引导下,展开了一连串的收购,因此带给青啤的结局是,股价和盈利不断地下跌。净资产收益率由1993年的12%跌到20()1年的3%,而H股的股价也由1993年刚上市的8元跌到2001年的1元左右。
我认为企业做大做强的理念所带来的虽然是表面资产的增加,但代价却是资产素质和股价的不断下跌,我不认同这种经营手法。我在北控和华润的案例中,将详细地介绍这两家公司做大做强的经营理念与实际操作手法。我认为这两家公司的最大问题是,在大幅扩张的同时,成本失控。举例而言,我把北控和华润的啤酒和零售行业的会计数据图列出来,发现两者的营业总收入直线上升,而净利润却是非常平稳地下滑。那么,营业额的上升和净利润的下滑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就是成本的提高。
到底什么经营策略是我心目中所认同的策略呢?我想以青岛啤酒2001年到2003年的重组为例做说明。彭作义在2001年过世以后,青啤由金志国接任。金志国立刻改变了青啤的经营策略而由“做大做强”改为“做强做大”。我认为他的成功在于他的“精益求精”的思维,并由最简单的减低成本开始做起。我在该案例中详细地提出了他的重组手法,包括引入ERP系统,缩减营运、仓储和运输成本等等。股市对于青啤的做法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因此青啤H股的股价由最低的1元左右上升到了10元,而首次超过了国内A股股价。当然,我不排除青啤2003年年底的股价可能过于高估。
前言/序言
首个中国企业案例系列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全世界有目共睹,在中国企业迅速成长而抢占国际市场的同时,整个世界突然惊醒了,原来我们(包括中国人本身)对中国企业的了解竟是如此的不足。而我们的商学教育基本上也是失败的,全世界的商学教育包括中国内地、香港、台湾三地的主流高等学府,仍然使用美式的教材来教育和培训企业家。而更为令人不解的是,三地的一些大学竟然以奖金激励方式,要求教授以英语教授美国式的教材。但是,中国商学院的学生和中国的企业家对于管理知识的饥渴已远远超过了美式教材所能给予的。
以我个人的经验而言,2002年以前,从国外请几位商学院教授来给EMBA或MBA上课是当时的时髦事,学生也喜欢听外国教授讨论国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战略等课题。但是2002年以后,一切都突然变了,我作为最前沿EMBA教学的教授感触最深,而且心理压力也极大,因为国内商学院学生和企业家们已经不想再学国外的教科书了,也不想听国外的案例了,而几乎是一面倒地要求教授讲授中西合璧的中国企业案例。长江商学院的院长项兵有一句名言:“世界级的CEO是稀缺资源,而能教授世界级CEO的教授更是稀缺资源。”我本人相当同意这句话,能教授世界级CEO而拥有中西合璧知识的大师,才是中国今天最稀缺的资源。
整合(修订版):案例点评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