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世界各种文明历来把教育视为神圣事业,夫子所言“诲人不倦”是一种行为,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原则。用“披星戴月”、“废寝忘食”描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的教学行为,已经不是修辞手段,而是写实。我们的教师不倦于讲坛耕耘,不倦于教学改革,自觉地把人才培养当做一要务,方式方法虽有不同,但尽心尽责却几乎已经成为我们的生活惯性。不倦的态度表现在教学上是韧性和耐性,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调整自己,不断充实自己,又不断地将自我的调整转化为教学实践。参与新编“中国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材的教师,大多有长期的教学经验,某种方法、某套讲义已经经过几轮、几十轮的教学尝试,新编教材是我们的教师不倦努力的成果。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其实全国所有大学的学生)都是几经筛选的优秀学子,不倦地建设、完善教学各个环节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始终坚守的原则。教材建设是整个教学事业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必须要根据时代的演变、学术的演变、个人研读的精进而不断完善。
目录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卷)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结论
第一节 文明的产生与文化的发展
第二节 作者的流变和文体的衍生
第三节 先秦审美精神和文艺观念
第四节 先秦文学的成就和地位
第一章 诗经
第一节 《诗经》的收集和功用
第二节 《诗经》的情感和思想
第三节 《诗经》的形式和手法
第四节 《诗经》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章 先秦史传散文
第一节 从甲骨卜辞到《春秋》
第二节 《左传》的思想和叙事成就
第三节 《战国策》的思想和记言艺术
第三章 先秦诸子散文
第一节 《论语》的语录体散文
第二节 《孟子》的论辩体散文
第三节 《庄子》的诗性散体文
第四节 《苟子》、《韩非子》等论说体散文
第四章 楚辞
第一节 楚文化和楚辞
第二节 《离骚》的思想和形式
第三节 《九歌》等其他楚辞作品
第四节 楚辞的流变和影响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绪论
第一节 秦代文学的概况
第二节 汉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
第三节 汉代文学的地位和成就
第四节 汉代的文学思想
第一章 汉代论说散文
第一节 西汉前期的论说散文
第二节 西汉中期的论说散文
第三节 西汉后期的论说散文
第四节 东汉前期的论说散文
第五节 东汉后期的论说散文
第二章 司马迂和《史记》
第一节 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创作
第二节 《史记》的体例和内容
第三节 《史记》的文学成就及影响
第三章 《汉书》和东汉史传散文
第一节 班固的生平和创作
第二节 《汉书》的体例和内容
第三节 《汉书》的写作特点
第四节 其他史传散文
第四章 汉赋
第一节 赋的名称和起源
第二节 汉代散体赋的兴盛
第三节 散体赋的发展
第四节 汉代骚体赋
第五章 汉代诗歌
第一节 汉代乐府诗的分类和内容
第二节 汉代乐府诗的艺术成就
第三节 汉代的楚歌和四言诗
第四节 《古诗十九首》和汉代文人五言诗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结论
第一节 士大夫文化形态与文学发展
第二节 文学集团的活动对文学的影响
第三节 各体文学的发展与相互影响
第一章 建安、正始文学
第一节 “邺下文人集团”创作风貌
第二节 曹操与曹丕
第三节 曹植
第四节 “建安七子”与蔡琰
第五节 阮籍与嵇康
第二章 两晋诗文
第一节 陆机、潘岳与太康文学
第二节 左思与刘琨
第三节 郭璞与游仙诗
第四节 《兰亭诗》与东晋玄风
第三章 陶渊明
第一节 陶渊明的生平与个性
第二节 陶渊明的田园诗
第三节 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
第四节 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四章 南朝文学
第一节 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
第二节 鲍照的诗文
第三节 沈约、谢胱与永明体诗歌
第四节 “齐梁文人集团”
第五节 宫体诗
第五章 庾信、王褒及北朝散文
第一节 庾信前期的文学创作
第二节 庾信后期的文学创作
第三节 王褒及其他北朝作家
第四节 《水经注》和《洛阳伽蓝记》
第六章 南北朝民歌
第一节 南朝民歌
第二节 南朝民歌的内容
第三节 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
第四节 北朝民歌的内容
第五节 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
第六节 南北朝民歌的影响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一节 中国古典小说的萌芽与发展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刘勰的《文心雕龙》
第三节 钟嵘的《诗品》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卷)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绪论
第一节 唐代文学的繁荣
第二节 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第三节 唐代文学的发展与分期
第一章 隋与初唐文学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王绩及隋代文学
第三节 唐太宗和初唐宫廷诗人
第四节 “初唐四杰”
第五节 陈子昂和其他诗人
第二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王维
第三节 孟浩然和其他诗人
第三章 盛唐边塞诗派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岑参
第三节 高适和其他诗人
第四章 李白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思想及人格魅力
第二节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第五章 杜甫
第一节 杜甫的生平、思想和诗人形象
第二节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第六章 中唐诗歌(上)
第一节 “大历诗风”
第二节 “韩孟诗派”
第七章 中唐诗歌(下)
第一节 “元白诗派”
第二节 刘禹锡与柳宗元
第八章 晚唐诗歌(上)
第一节 贾岛、姚合与苦吟诗风
第二节 杜牧、许浑与清丽感伤诗风
第九章 晚唐诗歌(下)
第一节 李商隐、温庭筠与深婉绮艳诗风
第二节 隐逸诗风
第三节 乱世悲慨与怨刺诗风-
第十章 唐代散文的发展
第一节 “古文运动”
第二节 韩愈、柳宗元的古文成就
第三节 中唐其他古文作者与晚唐小品文
第四节 唐代的骈文
第十一章 唐五代词
第一节 词的起源及体制
第二节 敦煌曲子词与早期文人词
第三节 温庭筠、韦庄与其他花问词人
第四节 南唐词人
第十二章 唐传奇与唐代通俗文学
第一节 唐传奇概述
第二节 唐传奇各阶段的创作特色
第三节 讲经文与变文
第四节 通俗诗
第五篇宋代文学
绪论
第一节 宋代社会文化与文学
第二节 宋代文人心态与美学趣味
第三节 宋代城市生活与宋词的发展
第四节 宋代诗文成就及其文学史地位
第一章 北宋前期诗文
第一节 王禹僻等人的散文
第二节 “白体”、“晚唐体”诗人
第三节 “西昆体”诗人
第二章 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第一节 诗文革新的开端
第二节 欧阳修的诗文成就
第三节 梅尧臣与苏舜钦
第四节 王安石、曾巩等人的散文
第五节 王安石的诗歌
第三章 北宋前期词坛
第一节 晏殊、欧阳修的词
第二节 张先与王安石等人的词
第三节 柳永
第四章 苏轼
第一节 苏轼的生平与思想
第二节 苏轼的散文
第三节 苏轼的诗
第四节 苏轼的词
第五章 北宋中后期诗坛
第一节 黄庭坚的诗
第二节 陈师道的诗
第三节 “江西诗派”的形成和发展
第六章 北宋中后期词坛
第一节 黄庭坚等人的词
第二节 秦观与贺铸
第三节 周邦彦
第七章 南宋前期文学
笸一节 奎涪昭
第二节 朱敦儒、张元斡等词人
第三节 陈与义和曾几的诗
第八章 南宋中期诗文
第一节 陆游的生平与创作
第二节 杨万里和范成大
第三节 朱熹等人的散文
第九章 辛弃疾
第一节 辛弃疾的生平与理想
第二节 辛弃疾词的思想内涵
第三节 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 “辛派”词人
第十章 南宋后期词坛
第一节 姜夔的词
第二节 吴文英的词
第三节 其他词人
第十一章 南宋后期诗词
第一节 “永嘉四灵”和“江湖诗人”
第二节 宋元易代诗人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卷
第六编 元代文学
第七编 明代文学
第八编 清代文学
第九编 近代文学
精彩书摘
绪论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的根基就立足于先秦时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先秦文学是先秦文化的产物,此时虽然还没有明确的文学自觉意识,却有蕴涵丰富、形式精致的文学作品,它体现了这一时期文化的精神特征,并在观念和形式上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学传统。
第一节文明的产生与文化的发展
中国有着非常古老的历史,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对多处史前遗址的发掘考察表明,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漫长的史前时代不但在耕猎、器物、建筑等方面有着伟大的成就,也萌生了丰富的美学观念,并且在劳动和祭祀活动中发明了多种艺术形式。
公元前21世纪,禹子启建立了夏朝,创立了中国最早的国家形态。中华民族由此走出原始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公元前16世纪,来自东方部落的汤推翻了夏朝最后一个暴君桀的统治,建立了商朝。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始自商朝。在巫术祭祀仪式中产生的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形态。通过对甲骨文的释读,我们对商朝的历史和文化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商朝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都与宗教祭仪紧密联系在一起,如《礼记·表记》所云:“殷人尊神,率民以事鬼,先鬼而后礼。”他们有着繁复而周密的祭祀仪式,巫师阶层享有很高的政治地位。陈梦家说:“王者自己虽为政治领袖,同时仍为群巫之长。”(《商代的神话与巫术》)由于崇尚巫鬼,多行祭仪,商朝歌舞之风颇为兴盛,《墨子·非乐上》概括为“恒舞于宫,是谓巫风”。《诗经》中的《商颂》部分也有不少学者认为是反映了商代祭祀文学的风貌。
前言/序言
时钟不停
新世纪已经迅速走过八年,放眼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百年也不过弹指之间。
在中国高校的时间刻度上,教材特别是文科教材的编写历程呈现着极为曲折的发展路线。近20年,学术背景的大变革首先影响了高校文科教材编写状态:改革开放,学术开放,高校文科教材编写走出了意识形态统一管理体制下的“统编”时代;出版机构的市场化转型、高校教师晋升职位评价体系调整又使高校文科教材编写进入“联编”时代;世纪之交,教育部及各地方教委甚至各出版社纷纷启动“面向新世纪”教材建设、精品教材建设等资助奖励项目,又使高校教材走进“工程”时
代。这样的发展历程中高校教材编写一直有两种形态:一是“修订”,一是“重写”。而二者选择大致源于“校本教材本位”、“讲坛本位”、“出版机构本位”等多重原因。
然而,高校教材编写的“时流”中,始终有三种努力:一、国家殷切希望持续保持并逐渐完备一大批最优秀的教材;二、各层次教学单位和出版单位苦心经营努力建设一套既符合本单位教学实际又有大面积辐射力度的精品教材;三、站在讲台上的教师则孜孜不倦努力编写出一套最理想的讲义。
应该说,所有这些因素的演变都在积极地推进着中国高校教材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也正是这个积极力量的推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呈献出这一套新编“中国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材。
流水不腐。
一座大学,本科生教材的编写和修订总是一项必做的常规任务。就文学院建设的两个本科专业来说,这项常规任务目前又有两个新目标。
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中国汉言文学基础课系列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套装全3册)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质量非常好,与卖家描述的完全一致,非常满意,真的很喜欢,完全超出期望值,发货速度非常快,包装非常仔细、严实,物流公司服务态度很好,运送速度很快,很满意的一次购物
评分
☆☆☆☆☆
普及一下文学知识
评分
☆☆☆☆☆
选择京东,更多的原因是京东的快递。
评分
☆☆☆☆☆
物流很快,书的内容很好
评分
☆☆☆☆☆
3本从外地调拨过来的,带塑封哦,比较新。满300减100。
评分
☆☆☆☆☆
非常满意,五星
评分
☆☆☆☆☆
质量不错,一如既往相信京东!
评分
☆☆☆☆☆
不错,真心不错,相信京东的品质,永恒的选择!
评分
☆☆☆☆☆
绝对正版,包装很好。是新版图书,与图稍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