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2-02
孝經注疏(繁體竪排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孝經注疏(精)(繁體竪排版)》齣版後將成為《孝經注疏》的最好版本。《注疏》相傳是孔子為曾子陳述孝道所著,是《十三經注疏》中篇幅最小的一部經典。漢代有今文古文兩種版本,分彆由鄭玄作注和孔安國作傳。到唐代唐玄宗李隆基融閤今古文兩傢,親自為《孝經》作注,並命元行衝作疏,頒行天下。鄭、孔兩傢之注逐漸消亡。到宋代邢昺以元行衝之疏為基礎,重新作疏,遂成《十三經注疏》中《注疏》之定本。此次整理以明代泰定本為底本,參校吸納瞭清阮元本等的整理校勘成果,重新進行瞭勘誤補缺,並加瞭標點。書後還附有序跋提要,供讀者研究。整理者金良年先生對《注疏》研究多年,頗有心得,是這方麵造詣很深的專傢。
校點前言
孝經序
捲第一
開宗明義章第一
天子章第二
捲第二
諸侯章第三
卿大夫章第四
士章第五
捲第三
庶人章第六
三纔章第七
捲第四
孝治章第八
捲第五
聖治章第九
捲第六
紀孝行章第十
五刑章第十一
廣要道章第十二
捲第七
廣至德章第十三
廣揚名章第十四
諫爭章第十五
捲第八
應感章第十六
事君章第十七
捲第九
喪親章第十八
附錄
禦注孝經序
孝經正義序
重刊孝經注序
四庫全書總目孝經注疏提要
孝經注疏校勘記序
這一套叢書裏的一本,比較薄。
評分上古的這套十三經都很好,紙質、裝幀都不錯。
評分如果說二十四史是以記實為本,縱貫古今,鑒往說來.宣彰資治,更多發揮的是實用的鏡鑒的作用,那末十三經則是整個封建社會的露魂。自陰武帝接納董仲舒「罷黜百傢,獨尊儒術」的建議,設立五經博士,立於學官之後,直至清代,經學一直是曆代統治者製定國策的理論依據,是士農工商各色人等齊傢立身的行為規範。不僅如此,十三經還被法典化,於是有瞭《春鞦斷獄》.《禮》成瞭《禮法》氣而且是法上之法。它更被神化、宗教化,於是儒學成為國學、國教。它不但堂而皇之地被推廣到所有官私學校之中
評分不錯,比毛詩注疏好點,這書已經是五印瞭。
評分每個人的成長都是以父母的衰老為代價的,不知不覺間自己也為人父母瞭,此時方纔深覺父母當初養育我們的不易。在我們感念親恩的同時,也想到為人父母的自身素質,為人父母的教育方式將直接影響到子女以後是否成器,不禁也令人汗顔。 不知道有多少次在電視、新聞、各種媒體上看到,老人孤苦無依,養大眾多孩子卻無一人孝養的報道,老人的白發,破衣、哭訴,和無助乾枯的眼神,每每讓我喉頭哽咽和腹中氣脹。現場的訪問讓我們看到這些用冠冕詞匯掩蓋著自己不孝養的種種理由:說爹娘,不愛我,孝也無情。弟兄姐妹那麼多,憑什麼就我養。沒能力,先顧瞭小傢裏的妻兒....良知和理智在欲望的淫褻中日漸消亡。我不知道是什麼消磨瞭這些人的意誌,抹殺瞭這些人的感情,使得人沒瞭親情、人性和良知。 孝道自古有孝、順二義,孝易順難。孝無貴賤之分,能孝養父母的時間是一日一日的遞減,如果沒去把握與父母相聚的時間來孝養他們,等到想來報答親恩的時候,纔思親、痛親之不在,‘子欲養而親不待’?盡孝有時候也並不全是用物質來衡量的,電視上一個公益廣告,老人在傢辛苦一桌的菜,可每個兒女打電話來都是問音響好不好,還有什麼缺乏,然後給老人個理由不迴傢吃飯就各自去尋歡,最後的鏡頭是老人在空大房間的沙發上歪睡,手邊的遙控和電視的沙沙聲,道盡寂寞。 “孝為百行先”,從古到今曆來都以是否孝順父母作為道德評價的重要標準,孝順父母,既是傳統美德,也是精神文明和道德規範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孝順不扶養的人,他還會關愛什麼? 但我們是不是還應該開始用冷靜的眼光觀察,用冷靜的耳朵聽聞,用冷靜的心情處理,用冷靜的頭腦思考。同是養瞭孩子,有的孝順無比,有的卻是如此禽獸不如?難道和父母的教養就全沒瞭關係?難道那些不孝順的就是天生劣根?或者是信佛者說的報應輪迴? 隻希望天下的父母都能過上一種生活:夕陽樹下,在那悠悠而來的晚風裏,一張張皺皺紅潤的臉,印在晚霞的老樹上,沒有哀嘆,卻掛著一絲可掬的笑容。 四: 孝順,孝順,是近來大腦裏閃現最多的一個詞匯。今天我想談談思考過後我對於“孝順”的認知,僅僅是個人意見,不具普遍性,各位有異議的同學,歡迎大傢各自保留意見,亦可一起討論,歡迎跟貼或來電。 所謂孝順,需要從“孝”和“順”兩個方麵來考慮。孝——孝敬,中華兒女自古尊崇孝道,這是美德,也是為人之本,“一個懂得孝敬父母的人,一定壞不到哪兒去。”——忘瞭是誰說過的,確實有道理,這也是我結交朋友的一個原則。另外一個方麵呢,順——順從,我們從小被教育最多的就是“聽話”,真沒覺得這樣的教育方式會成就我們怎樣的人格,從小事事“聽話”,那麼長大以後,中華民族是不是就成瞭一個“聽話”的民族呢?嗬嗬,可悲吧。所以說,一味的順從可真不是完全的孝敬啊,至少事事得講原則。不講原則的順從,弄不好就會害瞭自己,還得害瞭老傢兒,再不濟還得捎帶著傷瞭幾個無辜的墊背之人。想想隻是當時自己沒有找到一個正確的方嚮來處理事情,纔會搞得這樣糟糕,再不幸者或許真會影響到今後的生活,何苦來的? 我們自從一齣生就是沒有選擇地來的這個世界,爹媽給瞭我們生命,從那個時候起,我們就不是為自己而活的。我一嚮認為我們之所以來到人世走這麼一遭,實則就是為瞭還債,尤其是還父母的債。也許我是有些極端,所以我想我是能夠理解寜的決定吧,至少是從這個角度講,就因為他是他,就因為我是我,所以我們都沒有做錯什麼。 不想去刻意評價什麼人或者什麼事,本無絕對的對錯之分,每個人心中自有個衡量的標準,也許我們這類人認為的錯,在另外一些人甚至是一個人,認為那就是對,也對啊,你不能說人傢是錯啊,隻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觀念不同而已。各自保留意見吧,隻要我們堅持做個好人,每一件事情都能做到問心無愧,就很不容易瞭。
評分雖然貴瞭點,但裝真精美
評分如果說二十四史是以記實為本,縱貫古今,鑒往說來.宣彰資治,更多發揮的是實用的鏡鑒的作用,那末十三經則是整個封建社會的露魂。自陰武帝接納董仲舒「罷黜百傢,獨尊儒術」的建議,設立五經博士,立於學官之後,直至清代,經學一直是曆代統治者製定國策的理論依據,是士農工商各色人等齊傢立身的行為規範。不僅如此,十三經還被法典化,於是有瞭《春鞦斷獄》.《禮》成瞭《禮法》氣而且是法上之法。它更被神化、宗教化,於是儒學成為國學、國教。它不但堂而皇之地被推廣到所有官私學校之中
評分經典古籍,上海古籍齣版的十三經注疏質量很高,裝幀精美令人愛不釋手
評分《孝經》中國古代漢族政治倫理著作。儒傢十三經之一。傳說是孔子作,但南宋時已有人懷疑是齣於後人附會。清代紀昀在《四庫全書總目》中指齣,該書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遺言”,成書於秦漢之際。自西漢至魏晉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傢。現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書共分18章。
孝經注疏(繁體竪排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