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我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小册子
第一章 “抱抱”,与婵娟的月光
如果爸爸写一封类似的信给你,你最希望得到什么祝福?本来,我想她会希望快快长大,或是更多的玩具、更棒的成绩等,但女儿想了一下,说最想要的,是我抱抱她——对,她已经懂得了那个“瞬间”美好的秘密。
美丽,却并不孤独的火车 / 3
落不下的雨 / 8
“抱抱”与婵娟的月光 / 12
明月与乡愁 / 17
不是送别,是与你同在 / 22
繁花树下,没有人是异乡客 / 28
风暴眼中的日常景象 / 32
两位渔夫 / 36
第二章 这首诗的形状,女儿知道
我又问她,如果把这首诗想象成一幅画,你觉得这幅画是用什么画的,是彩铅、油画棒,还是水粉颜料?她很快回答我,是水粉颜料,因为有雪,雪很湿——她回答得很好,她理解了诗里面各种颜色在雪里彼此渲染、融会的感觉。
雨的拼图 / 45
风的世界 / 51
《咏鹅》与《江南》 / 60
另一首《江南》 / 66
金子美铃笔下的雪 / 71
晨光接力 / 78
一次热带之旅与热带诗歌 / 83
第三章 世界在神灵里,神灵在小小的蜜蜂里
在“该怎么办,如果我引发人们/恐惧,或者只让人憎恶,/只让人同情?”这节时,我问她:“是不是苍蝇也无法选择成为苍蝇?它也只是披上了一件苍蝇外套?”女儿想了想,笑出声来说,是的。
两首“圈圈诗” / 91
数数亦可为诗 / 96
苍蝇外套 / 101
学会说“不” / 107
凡是想象,皆属真实 / 113
写作,有时是和自己开玩笑 / 120
将一切视为游戏,世界就有回响 / 127
声与色,声与情 / 132
第四章 贴着读,读出文章的味道
不过,我并不着急,我相信通过阅读量的增加,她自己会对此有所体悟。她使用漫画格这种方式本身就已经让我相当满足,这表明她意识到了叙述是一个流动的过程,而非孤立的,如旅行纪念册里,一个个的瞬间。
细节赋予文章生命——与女儿读《丛林之书》·一 / 145
动词让文章活起来——与女儿读《丛林之书》·二 / 149
画漫画与学习叙述——与女儿读《童蒙教草》·一 / 155
对话练习游戏——与女儿读《童蒙教草》·二 / 160
教孩子有很多途径,吃货属性也大有可为——与女儿读汪曾祺·一 / 164
何为“贴着写”——与女儿读汪曾祺·二 / 168
第五章 陪女儿写,陪她探索万物
我在动物园里一个有很多洞洞的沙池里看见了细尾獴。一只细尾獴像人一样站起来,其他的细尾獴也学着它站了起来,就像在玩“一二三、木头人”一样。如果一只动了或者换了动作,其他细尾獴也动,也换动作。
女儿写诗 / 175
枫叶写诗 / 181
一幅画与《一幅画》 / 187
所谓夸张 / 193
一只双面鸟 / 199
迟到巫婆与颜料妖怪 / 203
动物园里的观察游戏 / 207
原来如此的故事,世界上最辣的辣椒在哪里 / 210
一只橘猫的三次跳跃 / 214
三幅动物素描——观察与细节 / 218
水獭的狩猎——一次观察专注力训练 / 222
致谢 / 227
· · · · · · (
收起)
王亮是一名“资深文学中年”,也是一位非常疼爱女儿的爸爸。随着女儿步入小学,他把自己的“一人读”,变成了和女儿之间的深度共读。他或围绕课文,或挑选自己喜欢且适合孩子的文学作品,记录下他与女儿的细读日常。
从“幻想游戏”的绘本共读过渡到纯文字作品的阅读,王亮渐渐揣摩出孩子的心理特点。他将文学变成一副拼图玩具,变成清晨阳光的接力棒,变成爱舔别人脚后跟的迟到巫婆……借着有趣的熟悉的方式,王亮铺设出这些拾级而上的台阶,帮助女儿轻松登上山顶,领略文学世界的辽阔与美好。
在这样的共读中,王亮也意识到,“一些文字、经验与往事,在女儿那里,被她蓬勃旺盛的生命力重新锻打出绚烂的火花”,共读成了一件让他们彼此都愉悦放松的休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