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埃里克·沃格林(Eric Voegelin,1901-1985),美籍奥地利历史哲学家和政治哲学家,20世纪最具原创性的思想家之一。用尤金·韦伯的话说,沃格林“将最复杂的哲学反思与最具洞察力的历史探询融为一体,把认知、理解、存在的开放性以及洞见的深度结合起来,并由此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历史哲学家”。
译者简介:
谢华育,任职于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博士。研究领域包括:经济思想史、政治哲学。其他译著有《美国大萧条》、《信仰与政治哲学》等。
《政治观念史稿》全面揭示西方政治观念的历史脉络,是政治观念史与政治史结合的卓越尝试。
第六卷《革命与新科学》首先分析了波舒哀和伏尔泰之间持续数世纪之久的灵性与理性之争。“离经叛教”是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基督教奥秘体被地域性的民族政治体取代,西方政治体在精神和智识上陷入分裂,越来越无法相互理解。
维柯是一个例外,他把波舒哀的灵性洞见与伏尔泰的经验广度结合在一起,“在现代精神危机产生之前就诊断出”这场危机。
维柯的《新科学》分析了“迷失方向者的肆心”以及相应的纠正方法,复兴了奥古斯丁开创的世俗历史和世俗历史的张力,并加入了批判性解释的维度。
##这一册翻译的最烂
评分###宗教历史化、历史世俗化 地理大发现让欧洲人意识到别的“文明”、别的“历史”与基督教世界是平行存在的,为了兼顾这些经验素材,需要新的范式来解释历史。基督教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特殊过程。 但是,沃格林认为历史意义的问题预设了一种神学框架,历史的意义只能是超验的,...
评分###宗教历史化、历史世俗化 地理大发现让欧洲人意识到别的“文明”、别的“历史”与基督教世界是平行存在的,为了兼顾这些经验素材,需要新的范式来解释历史。基督教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特殊过程。 但是,沃格林认为历史意义的问题预设了一种神学框架,历史的意义只能是超验的,...
评分##本卷论述了波舒哀和伏尔泰之间持续数世纪之久的灵性理性之争,并分析了维柯的《新科学》、近代科学史诸重要之事。科学与社会权力的相互连锁造成了一个结果:科学文明的政治触角伸进了工业化社会的每个角落,随着影响不断增加,它们遍及了整个世界。至于个人逃向精神自由的可能性,在这个全球收容所的多样性区域中只存在着差异,尽管这些差异都很重要。唯有希望留存——但是,希望也不应该掩盖这样一个现实主义的洞见: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在社会中再也无法经验到精神自由论。
评分###宗教历史化、历史世俗化 地理大发现让欧洲人意识到别的“文明”、别的“历史”与基督教世界是平行存在的,为了兼顾这些经验素材,需要新的范式来解释历史。基督教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特殊过程。 但是,沃格林认为历史意义的问题预设了一种神学框架,历史的意义只能是超验的,...
评分##这一册翻译的最烂
评分 评分 评分##早期沃格林就已经很惊喜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