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奥威尔(1903-1950),原名埃里克·亚瑟·布莱尔。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著名的英语文体家,以小说《动物农场》和《一九八四》闻名于世。 奥威尔出生于印度孟加拉,父亲是英帝国在印度的小文职官员。奥威尔在贫穷而又自视高人一等的家庭环境中长大。返回英国后,于1917年获奖学金入伊顿公学读书,成绩优异,并在学校刊物上发表其最初的文章。1922年到缅甸,在印度皇家警察驻缅甸部队服役,由于意识到英帝国的统治违反缅甸人民的意愿,感到内疚,于1927年离开缅甸,一年后辞职。后以这段经历为素材,写成小说《缅甸岁月》(1934)和自传体散文《猎象记》及《绞刑》。 1944年写成讽刺苏联革命的政治寓言小说《动物农场》,次年出版后头一次使奥威尔名利双收。1949年出版政治讽喻小说,也是他最后的作品《一九八四》。
《动物庄园》是一部政治寓言体小说,故事描述了一场”动物主义”的酝酿、兴起和很终蜕变。一个农庄的动物不堪人类主人的压迫,在猪的带领下起来反抗,赶走了农庄主,牲畜们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农场更名为”动物庄园”,奉行”所有动物一律平等”。之后,两只处于领导地位的猪为了权力而互相倾轧,胜利者一方宣布另一方是叛徒、内奸。此后,获取了领导权的猪拥有了越来越大的权力,成为新的特权阶级;动物们稍有不满,便会招致的清洗:农庄的理想被修正为”有的动物较之其他动物更为平等”,动物们又回复到从前的悲惨状况。
##Review of Animal Farm After reading this book, I was literally overwhelmed by the story itself and the undertone behind it. Although this book is categorized as children’s fables, it has undoubtedly claimed its place in contemporary literary arena as one o...
评分 评分书写的很棒,乔治.奥威尔果真是位敏锐、犀利的作家。 故事是映射的斯大林时期,但是可以套用在任何一种政治形态之下,由于掌握分配权的集团的根本利益在于维系自身的统治地位,所以无论叛乱时如何高呼“民主”与“共和”,一旦起义成功,人站上了统治的台阶,就会有统治阶级的欲望,新秩序结果就会与大众所追求的公平公正背道而驰。 试问哪位独裁者,没有被神化的夙愿? 书的后半部分有几篇是作者的议论文,论点论据充实,文笔依然犀利,把英国人的特点描述的很精准,看完了他的文章突然能理解了很多自己原来没想通的关于英国的很多问题。ps:此书可以多次阅读,尤其是后面的议论文部分,可以慢慢品。
评分 评分##够直白,乐趣多多
评分 评分##在读完《1984》后,我曾一度失语。我们拥有过的漫长时光,似乎只是为了应证大师们的预言。还好多年以前我便开始过质疑。读完《1984》后,一直想读下《动物庄园》,不过这件事情还是到了昨天上午。在越洋书店里花了一两个小时,读完了110多页的薄薄的此书。故事情节本身并不重要...
评分##从人到猪再到拟人化,只是换了一个统治者,面对利益一样贪婪。大部分动物没有办法跳出原有的认知去考虑问题,思想只能被控制。驴看透一切又无能为力,只能在尽可能的前提下做自己想做的事。【转:比身体失去自由更可怕的是安于被压制,失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