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彆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浙江省餘姚市)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傢、文學傢、哲學傢和軍事傢,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禦史,因平定宸濠之亂有功而被封為新建伯,隆慶年間追贈新建侯,謚文成。
王陽明是中國曆史上為數不多的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於一身之人,其學術思想更是由中國傳至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對後世影響巨大。
《傳習錄》是明代哲學宗師王陽明的論學語錄和書信集,集中體現瞭陽明心學的核心觀點,是瞭解陽明心學最經典的入門必讀書。
·
◆“心即理”:最佳的行為準則其實就在我們每個人心中,遇到難題時與其勞神費心,不如去傾聽內心最原本的聲音。
◆“緻良知”: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道德感和判 斷力,隻不過被後天的習氣和私欲所濛蔽瞭;若能恢復並遵循本然的良知,就不難獲得內心的安寜。
◆“知行閤一”:人的認知和實踐是不可分的,隻有做到兩者統一,纔能避免盲目行事或空談不實之病,一切睏難也會迎刃而解。
·
正是因為陽明心學蘊含著“寜靜於內,無敵於外”的至上智慧,晚清中興第一名臣曾國藩、終結中國兩韆年帝製的孫中山、戊戌變法及新文化運動的領袖梁啓超、推動日本明治維新的功臣伊藤博文等人,均對《傳習錄》推崇備至。已故國學大師錢穆更是將該書列為“中國人所人人必讀的書”之一。
·
明隆慶六年初刻版《傳習錄》是後世各版《傳習錄》的母本,因其大部分內容由王陽明親自審定且未經後人妄改,擁有極高的權威性和珍藏價值,是陽明心學的首選讀本。本書即以此為底本,結構與內容均保留原貌,附上原書附錄的王陽明親自編定《硃子晚年定論》,唯為方便現代讀者閱讀,將原書的繁體竪排改為簡體橫排,加以譯注,為讀者重現這一曆經四百餘年經典永恒的初始定本。
##我在不斷地學習西方的知識、科學、哲學與文化,我在不斷地學習分析法律問題,分析社會現象的計倆與套路,我學會瞭在朋友談話間的高談闊論與賣弄學問,我卻冷落瞭我的內心。 社會科學似乎不能慰藉我的內心裏的孤立無援,無法撫慰時常迸發的無法抑製的悲觀。我仿佛要像西方人一樣...
評分##王陽明在《傳習錄》中的一個核心概念便是良知,而海德格爾在《存在與時間》中也花瞭不少篇幅探討良知,本文的目的就是要考察此二種良知究竟有何異同。而這種考察對於我們跟深入地理解陽明先生的良知是很有幫助的。 王陽明所說的“良知”究其來源,就是孟子所說的“人之所不學...
評分##格物緻知是齣自《大學》:緻知在格物。硃熹認為,‘格’字是’至‘的意思,緻知,則是窮理,所以他說“欲緻吾之知,即物而窮其理,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故其知有不盡也”。王陽明則不這樣認為,王陽明以為’格‘字除瞭有’至‘的意思,還有...
評分##《傳習錄》不妨可以看做是王守仁和這個世界的談話。這個睿智的老頭先是用自己的前半生過盡青春,任俠、騎射、辭章、佛道,樣樣都來。但是年過三十,纔漸漸明白這些都不是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生活對於那個時候的王陽明來說是非常苦悶的。而立之年的王守仁四處遊宦,嘗盡各種睏...
評分##如果隻讀傳習錄,可能會以為陽明先生是一位完美的聖賢。從書後先生的書信內容以及其生平經曆可以發現,他也是一位會犯錯的性情中人,但在其做聖賢的誌嚮鞭策下,他實現瞭兒童時的理想,也給願用內心良知來指導行動的後人們指明瞭一條光明大道 阿龍來送楞嚴經,我泡茶,給他倒瞭一盅劍南春,邊吃花生邊看大片邊瞎聊。他說儒太精英,人民群眾哪裏做得到每天晚上睡前躺在床上三省吾身呢,做下來太辛苦瞭,要求簡直比基督教、佛教還難。想起他上次來看GZ時談起在西安的生活,“主要是看超女,去年電視裏隻有《大長今》和超...
評分##不想許多年過去瞭, 從武漢之落櫻繽紛到喀什之狼煙烽火,從新加坡之燥熱脹氣再迴帝都之尊榮爽氣, 翻越半個北半球,跨越半個歐亞大陸,享盡人世變遷, 卻遲遲未下筆, 足見頓悟及精進之難得。 近日跟隨陽明先生的生平足跡開始關注釋傢, 以及最近一係列的人際潛伏, 總之,健全...
評分##王陽明比孔子差的,就是學生瞭。。
評分##說來慚愧,我是看瞭當年明月的書,纔想到要瞭解陽明先生的心學這門學問的。拜我朝潤物細無聲般的教育所賜,當時我對陽明先生的瞭解,僅僅存有一點。那是記載在高二政治課本講述唯物、唯心主義的部分,我還記得很清楚,是正文下方的幾行小字:『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