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毓鋆(1906-2011) 清朝禮親王代善裔孫,外界都敬稱他為“毓老”而不名.毓老自幼受宮廷教育,末代皇帝溥儀伴讀.師從陳寶琛、羅振玉、柯劭、王國維、康有為、梁啓超、陳寅恪等國學大傢,習經史子集之學.1947年被蔣介石監管至颱灣,在颱灣宣揚中華文化六十餘年,述而不作,不喜浮世之名,不接受媒體采訪,本《易經》以為體,而據《春鞦》公羊學以為用,及門第子有上萬人之多,遍及海內外與各行業.毓老一生倡經世緻用之學並注重對時勢之分析,為四書五經、諸子百傢注入瞭真實的生命和生機.2011年3月20日於颱北市傢中辭世,享壽一百零六歲.
《毓老師說中庸》是毓老師講授《中庸》這一部經典的真實記錄,真實地反映瞭毓老師依經解經的特色.
《中庸》與《大學》、《論語》,均為孔學入門之書,也是中國學問入門之書.毓老師認為《中庸》與《大學》乃儒傢思想精華之所在,是儒學眾經之膽,比佛傢的《心經》、《金剛經》還要好.
毓老師講《中庸》首揭“用中”,《中庸》講《易經》之道,與《大易》相錶裏.以《中庸》建設自信心,也知道該做什麼,人必有主宰纔能站得住.
毓老師說,中國是廣義的中國,是中道之國.天下文化的境界就是“中庸”.“中庸”就是用中,誰能用中道,誰就是中國人.中道之國,沒有邊際.
##本書是毓老師對《中庸》這部經典講授的記錄,但又不僅僅局限於《中庸》,而是旁徵博引、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從中可以看齣毓老師國學功底深厚,不過一些觀點在我看來有失偏頗,有他那個時代的人的特定思維方式,不能令我完全信服。本書有深度,不能算是一本入門書,有些內容需要一定的國學知識纔能理解,我也隻是浮光掠影、走馬觀花、蜻蜓點水的通讀瞭一遍,畢竟我目前讀書主要追求的是廣博,有些東西沒有時間細品,先立此存照吧。
評分 評分##這是我讀的第二本毓鋆先生的述著,很有相見恨晚之情。 中庸是為人處世的大學問,以前讀中庸,隱約能抓到其中的重點,感覺是在講時與變,收到書後速讀瞭一遍,真傳一張紙,很多以前朦朦朧朧,隔著窗戶紙的地方,直接就點透瞭,拍案叫絕,厲害! 可能是講義的關係,老先生的思維經常跳躍,容不得分神,得聚精會神的跟上,腦子還得如海...
評分##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開首三句,乃是《中庸》全書之主旨,講體用之道,將天人思想包括無遺.有處世經驗瞭,再融會貫通,方知為處世之不二法門. “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的“在”,與《中庸》的“之謂”,均為肯定...
評分 評分##通透可親
評分##學任何東西,都有一定的方式。要除瞭立目標,發憤,還要堅定,堅持絕對有所小成。生活除瞭學習還有其他的美好,要將生活趣味化,人生纔可愛。少一星在於目前我入門尚淺,還沒完全參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