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蜚声国际、执宗教史研究牛耳的米尔恰·伊利亚德的经典名著。在本书中,伊利亚德认为“宗教”并不一定是关于上帝、神鬼的信仰,而是关于神圣的经验,故而他的描述更加具有广泛性,是和人类的存在、意义、真理相联系的。他认为对于神话、象征及其他宗教结构的意义所进行的破译,可以极大地丰富我们的意识世界,这对我们当下这个逐渐世俗化的社会,也具有非凡的意义。除了回顾现代的宗教史研究,讨论和评述各种关于宗教的“起源”、危机和革新等问题,伊利亚德也对宇宙诞生的神话、天堂与乌托邦、入会礼、宗教二元论等问题作了系统的阐释。他希望借此以强调宗教史学家在去神圣化社会中的文化作用,并发展出一种关于神圣及其历史显现的系统解释学。
##《危机和更新》一文,批评宗教史研究中的碎片化、史料化、实证主义的、历史主义的倾向,呼吁一种综合的、整体的、阐释学的、更加关注宗教的意义的宗教史学。这种批评不仅适合宗教史学,也适合于所有日益走向平庸、琐碎、实证主义的人文学科。
评分##第二章讲民国以来宗教学史的回顾,第六章讲美国人的「宗教乡愁」,读起来都还蛮有意思。不过对于中国的「大众读者」而言,恐怕在读懂此书前,还是需要相当的背景知识的。
评分##《危机和更新》一文,批评宗教史研究中的碎片化、史料化、实证主义的、历史主义的倾向,呼吁一种综合的、整体的、阐释学的、更加关注宗教的意义的宗教史学。这种批评不仅适合宗教史学,也适合于所有日益走向平庸、琐碎、实证主义的人文学科。
评分##也不是特别无聊,但是比较无聊
评分##系列丛书的上一本《死亡、战争与献祭》还是四年以前了,出一套书可真不容易,后边几本早就想买,估计是被上海封城耽误了好几个月。伊利亚德的书依然是材料详实,但具体论述又总感觉啥也没说……比如书名的Quest照道理是个能展开很多的论题,除了宗教原本还有比较神话学方面,然而整本书的论述总觉得是偏离了主题而单纯是材料的堆砌。
评分##第四本伊利亚德的书,学到一个新概念:“无魔之地”。其实吧,老百姓还真没多奢望能进什么tian堂,他们想到的很多时候就是自己生活的地方“无魔”。什么是魔,希特勒、死搭临、冒责懂、仆惊还有现在那位让我们这的人的嗓子欲仙欲死的人就是魔。
评分##第四本伊利亚德的书,学到一个新概念:“无魔之地”。其实吧,老百姓还真没多奢望能进什么tian堂,他们想到的很多时候就是自己生活的地方“无魔”。什么是魔,希特勒、死搭临、冒责懂、仆惊还有现在那位让我们这的人的嗓子欲仙欲死的人就是魔。
评分##还不错。评论区有豆友说“伊利亚德的书依然是材料详实,但具体论述又总感觉啥也没说”,然而恰恰是这一点使这本书的水平基本保持了稳定——直到第八章,他一开始创见,我就知道要出笑话。当伊利亚德坚定地反对结构主义并取消结构时,他实际上是在用神圣/世俗的对立取消繁复体的差异,而这一二元对立也即他所无法逃离的阐释学前见,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支配。
评分著名宗教史家米尔恰·伊利亚德在这本书里为我们讲述了世界历史上各种宗教现象的发展史,结合宗教研究的四种路径(社会学、民族学、心理学和历史学);回顾了宗教史,探索了宗教的“起源”和宗教学科在某些方面的危机以及随后的更新,以及宇宙诞生的神话等,提示“宗教史”研究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为我们探寻宗教的前世今生开辟蹊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