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乌托邦与革命》是对英国现代早期人文思想的多维时空的精妙呈现,代表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沛近十年来对英国现代(1516—1690)人文历史的观察和思考。
“历史”的观念意味着“历史性”的自觉。由于时间-运动,人类得以进入四维存在;由于记忆-想象,我们得以思想五维时空。对历史的解读或者说意义的制作穿越和连接了“异代不同时”的四维时空。
《莎士比亚、乌托邦与革命》按照古典戏剧的形式编组,其中“序曲”讲述彼特拉克的历史意识和身 份觉醒,“进场”展示英国现代文学观念的发生和文艺复兴诗学精神的自觉,第一、二、三歌分别探讨爱欲、城邦、自由、王权、帝国等议题,以散点透视加重点聚焦的方式讲述了现代乌托邦神话“道成肉身”的文学历程。
##博雅,英国现代早期人文主义历史的“历史性”考察,多有精彩论断。偶觉“文饰”稍过,六经注我的色彩浓了些,如科里奥兰纳斯之死的“灵魂-大我的重生”(我属实不能理解)。
评分##啊!沛公的书读不懂也要给五星啊!
评分##此前对莎士比亚历史剧不太感冒,沛师提点后倒真的必须找来读读了
评分##锡德尼的敌人妙哇妙哇
评分##提供了莎士比亚历史剧串联的一个思路:得国不正(约翰王)—用新血洗去旧血(亨利四世、亨利五世)—摆烂(净罪工具人理查三世)—净罪—光明的前途(伊丽莎白)莎士比亚前面的部分以人本主义/现代文学/英国民族共同想象的诞生铺垫 以及城邦从凯撒一人政治转向全体人民的共和引出后面乌托邦利维坦现代政治哲学思想 乌托邦有趣的一点就是乌托邦的机制设计使其本身就是反乌托邦 莫尔的乌托邦既要和平又要自由 系统必然封闭 在一个封闭的系统里维持和平不可避免会导向全景敞视监狱 最后两章利维坦如何导致自身的死亡和洛克的自然法可配合咖市新闻帮助消化
评分##(笑(見月忘指,拈花一笑(笑)
评分##当然了,前半部分关于莎士比亚的部分确实一窍不通了,但后面思想史的部分看得出作者匠心独具,虽然所引文献都不能算探赜索隐,但还是感觉出相当扎实(至少看过很多原著,而且看得很细,这对非本专业学者简直已经是一种美德了),论莫尔“乌托邦反乌托邦”、霍布斯“死亡种子”、洛克“白板谎言”非常有趣,算得洞见。
评分##其中很多文章几乎每年都会读一遍以上。个人现阶段最看重的是《英国“现代文学”的诞生》、《王者的漫游》以及《洛克的“白板”》三篇。第一篇辨析了英国“现代文学”如何经历大浪淘沙、众人拾柴,最终在莎士比亚这里“肉身成圣”。第二篇重点解析了一直以来被人误解深重的《亨利五世》,马基雅维利还是亚瑟王,这是一个问题。对《亨利五世》的解读可以完成施派或剑桥学派对于莎士比亚本人政治哲学、政治史学的纷争了。第三篇意义更为重大,几乎可以弥合洛克认识论与政治哲学之间关系的数百年争论,至此,所谓的洛克的矛盾(如赵林的观点)便不再存在。是为终曲。意大利彼特拉克的焦虑与马基雅维利的思考经过了英格兰的加工锻造,结束了现代性的第一波浪潮。但是后续的两波浪潮究竟意义何在,还有待后人与他者接着探讨与延续,学术的思考着力点还是在当前
评分##其中很多文章几乎每年都会读一遍以上。个人现阶段最看重的是《英国“现代文学”的诞生》、《王者的漫游》以及《洛克的“白板”》三篇。第一篇辨析了英国“现代文学”如何经历大浪淘沙、众人拾柴,最终在莎士比亚这里“肉身成圣”。第二篇重点解析了一直以来被人误解深重的《亨利五世》,马基雅维利还是亚瑟王,这是一个问题。对《亨利五世》的解读可以完成施派或剑桥学派对于莎士比亚本人政治哲学、政治史学的纷争了。第三篇意义更为重大,几乎可以弥合洛克认识论与政治哲学之间关系的数百年争论,至此,所谓的洛克的矛盾(如赵林的观点)便不再存在。是为终曲。意大利彼特拉克的焦虑与马基雅维利的思考经过了英格兰的加工锻造,结束了现代性的第一波浪潮。但是后续的两波浪潮究竟意义何在,还有待后人与他者接着探讨与延续,学术的思考着力点还是在当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