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哲学

策展哲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让-保罗·马丁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推荐序
001 序
005 前言
第一章 送别(Send-Offs)
021 策展性,来自空中飞人
029 策展哲学论纲
037 未来从何而来?
041 扩展域
049 亲爱的艺术,谨启
第二章 人类行为学(Praxeologies)
057 策展人渡河:有生于无
063 生成策展人
071 精疲力竭的策展
077 厄洛斯、瘟疫、嗅觉:策展性的三个寓言
第三章 运动(Moves)
091 当前任务:超越主权的桎梏
095 简单的操作者
103 策展性的三个短镜头
107 我想成为我思想的见证
111 背叛与策展性:为策展委员会提供的证词
第四章 异端(Heresies)
119 问题作用何在?微观政治与艺术教育
125 力所能及
131 剩余乐趣的政治
第五章 重塑(Refigurations)
143 现代艺术:理念与收藏的时空
149 两种激发媒介:广播和展览
153 陌生地域内:对地点关联性和策展性的引论
161 非博物馆
第六章 舞台(Stages)
169 策展、戏剧和图式:走向感性舞台
175 策展语境
183 幕后与过程:揭示策展项目的空间装置
191 这与我们无关
195 后记 策展性
199 撰稿人
207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策展哲学》是英国伦敦金史密斯学院视觉文化系“策展/知识”项目近五年的研究成果合集,创造性地提出“策展性”概念,书中的六个主题展现了思考“策展性”的方式,启发读者对策展进行解构性的思辨。本书在一种全新视角下探讨“如何思考策展”这一议题,展现了从逸事到理论、从个人到哲学等多个审视角度。不同维度的探讨使人们对策展产生了全新的思考。突然间,策展变成了一种活动,涉及所有人(艺术家、策展人和观众),不仅是被动的接受者,更是积极的参与者。

《策展哲学》将当代哲学思想和理论带入对“策展性”的讨论之中,使人们能够超越对展览项目的简单描述,并对其进行反思。本书理论具有前瞻性,其理论框架对思考策展及其意义来说必不可少。

用户评价

评分

##我热爱音乐,因此这本书第六章“舞台”相关内容最吸引我。启发我思考音乐相关的内容。

评分

##20余位国际知名策展人写的策展思考,其中不乏有些是单场展览的策展文本,并非一本综述式的考据书,更像是一个被翻译引进的问题意识游戏,可以从任何一篇开始读,获得思想的火花和文字编排的启发。

评分

##有真切之处,可是这却在于作者与读者以同样假情假意的惺惺相惜拳拳相待。原本准备拿来作为例会上向老师发起攻势的物证——来瞧瞧大名鼎鼎的金匠策展系他们是怎么做的!“策展性”这个词相当程度上暴露着策展当代职能的荒谬,它已然失去了作为“保护者/治愈者”(curator)的能力与道德。可是在向着太公兵法的转型里,它的武器又是开岔的,变成了如此一种语言方式,在杭州的美院我们喊作“展研展语”,其实就是谵言谵语。但这样的荒谬与无所依恰恰可能成为今天策展的优势,因为它已然是一个背德者,在赋予了一种临时性的“刹帝利”般权力的同时,无从舍弃自己“吠舍”的身体。以至于他得到了一种近似婆罗门的言说能力,又被世俗权利的正当性所拒绝。策展人没法成为一种职业,而是一种反向的修辞术训练,以一种极强的道德责任去承受言辞与行动之短

评分

##罗马帝国的公共事务馆长,是首批策展人。拉丁文作家希吉努斯关于库拉(Cura)渡河的寓言,布鲁门伯格在重读时,机敏地指出:“没有任何迹象说明为什么库拉必须先过河才能塑造她的生物,而且她多半在过河前就能在河畔上找到黏土。”与古希腊对于创造的概念相反,自我镜像的时刻必然存在于创造行为本身之中。根据这个神话,库拉首先要看到自己的形象倒映在水面上, 并与此同时察觉到河畔的黏土,只有这样,她才能被驱使着去拿起河畔的黏土,以此塑造一个“以她自己为形象”的生物。那么,我们是否既要把“策展人”看作希吉努斯笔下库拉的后裔,也要把他们看作是库拉的现代显现?跨越无数河流,甚至海洋。

评分

##一本帮助初步了解策展的图书~

评分

##2022.4.12看完 感谢中国画报赠书 一本合集,抱着比较高的期待,万万没想到,认真读完了,最后一个字也看不懂!满脑子都是问号❓❓❓不知道是因为翻译还是哲学,总之就是不明觉厉

评分

##也该祛魅一下策展人“著名”的头衔了。读的过程真的数度想要放弃,有些策过某大型双年展的人,有点让人尴尬。 翻译没啥语感,当然也可能是——策展人的写作,都只是一种看似口舌如簧的,但只是拼凑的假知识? 还有,在这本书里,我感觉尽管策展人在提“策展性”,但仍然只是一种对“策展”工作的补偿式话语,并未做出实质探讨,跟书名《策展哲学》放在一起,便有巨大欺骗性,哲学这一提法不太成立。 不过话说回来,文字是证词,每一篇写作都在不同层面,暴露着策展人的种种问题,反而可以作为一本策展专业讨论策展、祛魅策展、批评策展、实践策展的起点了。 还是有几个部分有启发的,如: p45页开始论述集体与基础设施这一节还不错。 p95《简单的操作者》Sarah Pierce这篇关于策展性的反思,反而让整本书成立了起来。

评分

##都是中国字但就是看不明白他在絮絮叨叨什么?大多数时间作者在对他自己发明的新概念“策展性”进行诠释,却一直处于神神叨叨自说自话状态,让人怀疑他平时和他英语的同胞能有效共通的信息量是多少?如果是书里这种状态我想50%就是高的了,真的应了他开头说得:“我们的计划是停止人们的策展!”看完他通篇的神谵之语,可能一般人都会觉得策展人是一帮神经病,对他们策划的展览也顿时兴味索然毫无期待。个人认为展览还是要远离知识分子化,不要动不动就发明新概念好像当年那些知识分子发明意识形态战争,展览是需要观众的,否则不太能称其为“展”,非把展览弄成高僧禅定参悟圆觉经一样的东西是不是有些误入歧途?也许作为一种思考和理论前沿探索可能有其宝贵之处,但可能不太适合中国策展人。

评分

##我喜欢逛博物馆,展览和展览真不一样,每个展览都体现了策展人不同的思路。这本书提出的“策展性”让我开始思考每一场展览背后的构思。书是文集,不同作者之间的故事不一样,角度不一样,有的很好懂,有的还需要再思考。内文用纸特别好,封面质感也相当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