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史上看,恩斯特•布洛赫与最具独创性的马克思主义者罗莎•卢森堡、格奥尔格•卢卡奇、安东尼奥•葛兰西齐名,他是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哲学家。
在流亡美国期间(1938-1947),布洛赫十年磨一剑,撰写了《希望的原理》,表达了他对一个没有剥削、压迫和异化的世界的希望。
《希望的原理》一书的主旨是,阐明人类精神史的中心在于预先推定一个更美好生活的梦,即一个没有剥削、贫困和压迫的社会制度,而作为人类学-存在论范畴的“希望”(Hoffnung)集中体现了人类走向更美好未来的意图。
《希望的原理》一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是一部关于人类梦想和希望的百科全书,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创新之作,极大地丰富了20世纪唯物主义思想,拓宽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性”研究领域。
我是第一个读过的吧
评分我是第一个读过的吧
评分 评分##面对布洛赫几乎恐怖的艺术修养和底蕴,金老师这卷的翻译难说尽如人意,但其一往无前的战斗、昂扬、乐观且辩证批判的情感仍然洋溢于此。本卷立足于各类乌托邦——自医疗、技术、社会到建筑、地理、文学艺术乃至哲学与生活当中,力证乌托邦是根植于人类历史之中,而且绝非单独的西方历史之中的普遍向往(当然,重心还是在于西方),同时,无时无刻不在以极其现实的思维反思魏玛德国的意识形态如何导致浩劫,猛力抨击着各类资本主义幻境中的迷梦,却又净化其中的希望之心,正如他所推崇的炼金术精神一样,这一部分堪称是给三千年人类历史做炼金,试图指出那还未被摘取、却并非虚无的贤者之石——乌托邦。
评分##看完后有学德语的冲动,深深爱那份本体意义的希望 或许闲下来可以用社会选择理论对布洛赫对前人理想社会构建的总结与批评建模,不失为智性的乐趣hhh
评分##乌托邦的世界,既期待又恐惧。
评分##面对布洛赫几乎恐怖的艺术修养和底蕴,金老师这卷的翻译难说尽如人意,但其一往无前的战斗、昂扬、乐观且辩证批判的情感仍然洋溢于此。本卷立足于各类乌托邦——自医疗、技术、社会到建筑、地理、文学艺术乃至哲学与生活当中,力证乌托邦是根植于人类历史之中,而且绝非单独的西方历史之中的普遍向往(当然,重心还是在于西方),同时,无时无刻不在以极其现实的思维反思魏玛德国的意识形态如何导致浩劫,猛力抨击着各类资本主义幻境中的迷梦,却又净化其中的希望之心,正如他所推崇的炼金术精神一样,这一部分堪称是给三千年人类历史做炼金,试图指出那还未被摘取、却并非虚无的贤者之石——乌托邦。
评分 评分##面对布洛赫几乎恐怖的艺术修养和底蕴,金老师这卷的翻译难说尽如人意,但其一往无前的战斗、昂扬、乐观且辩证批判的情感仍然洋溢于此。本卷立足于各类乌托邦——自医疗、技术、社会到建筑、地理、文学艺术乃至哲学与生活当中,力证乌托邦是根植于人类历史之中,而且绝非单独的西方历史之中的普遍向往(当然,重心还是在于西方),同时,无时无刻不在以极其现实的思维反思魏玛德国的意识形态如何导致浩劫,猛力抨击着各类资本主义幻境中的迷梦,却又净化其中的希望之心,正如他所推崇的炼金术精神一样,这一部分堪称是给三千年人类历史做炼金,试图指出那还未被摘取、却并非虚无的贤者之石——乌托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