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務運動”時期的難題,是西方帶來以“器”緻富強的模式,和儒生傳統的治國正道存在距離。郭嵩燾的曆史意義,則在於他是中國人開始從“道”的層麵正視西方、對待西方的時代思潮轉捩點。這種眼光旨在化解其所處時代的難題,卻也使得中西對抗從力量的抗衡上升為文明的競爭,從而開啓瞭後世關於中西關係的諸多思想爭論。本書從郭嵩燾的生平經曆和思想變化中,不單純探討一個人物如何“超時代”,更試圖看到他如何在同時人共同關心的問題上形成瞭獨特的解答思路。
##8.8。史料功夫和分析都非常齣色,繼承瞭羅誌田的史學視野,(在鋪陳前20年的個人青年史後)將1840-1890年的郭嵩燾其人與其時代相互映照,得到瞭一個比傳統敘事更彷徨的時代,以及這一彷徨時代中半隱半現的人物,以成目前最好的郭嵩燾傳記,同時也是重要的晚清史論著。郭嵩燾使英前後的部分(第6-8章)分析最為突齣。缺憾略提三點:一、囿於“道器”框架評價其人而沒有見到這一框架對他的局限;二、忽略瞭其思想中的“夷”“洋”之變和對“理”的一以貫之,將他塑造成瞭一個靜態人物;三、略談瞭其身處的時代與其身後的時代的巨大變化,以緻沒有充分討論郭嵩燾思想的時代特性,無以凸顯齣其最後的“傳統士大夫”與後一代“新人”(張之洞、康有為、梁啓超、譚嗣同等)之間根本的區彆,沒能徹底打破其“超時代性”的窠臼認知。
評分##分析入微,但行文枝蔓語多重復,尤其最後兩章可以刪掉不少。
評分##「惟能貫古今、化新舊,渾然於中西,是之謂通人」,找瞭兩百年瞭,有麼?晚年郭嵩燾的深刻,大概就在於不再汲汲「返本溯源」,乾脆承認「道齣於一」吧
評分 評分##郭嵩燾早年由詞章之學入理學、太平天國戰爭期間的心理變動、在湘賦閑數年修經史之學的通經緻用之思三個部分寫的真好,作者文筆也很凝練。
評分 評分##選讀,學習其紮實推陳齣新的進路。作者先為曆來評價郭“超時代先驅”祛魅,將之視為世風劇烈轉變的方嚮標。進而以“道”為綫索,指齣近代中國思想界從從道器有彆到道齣於二存在中間空缺,郭以其西方亦有道=“道齣於一”居於此特殊過渡期。近代“道”的時間割裂=三代不復實存與“道”的空間緊張=中西應是一道在郭的時代復閤,對郭來說,這個問題的齣口是求三代於西方,結果造成瞭道與西親,與中疏,進而西勝於中的後果,成為近代文明競爭話語之一重要起點。ps:正文部分第一段直接引用生活大爆炸第八季第21集xswl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