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務運動”時期的難題,是西方帶來以“器”緻富強的模式,和儒生傳統的治國正道存在距離。郭嵩燾的曆史意義,則在於他是中國人開始從“道”的層麵正視西方、對待西方的時代思潮轉捩點。這種眼光旨在化解其所處時代的難題,卻也使得中西對抗從力量的抗衡上升為文明的競爭,從而開啓瞭後世關於中西關係的諸多思想爭論。本書從郭嵩燾的生平經曆和思想變化中,不單純探討一個人物如何“超時代”,更試圖看到他如何在同時人共同關心的問題上形成瞭獨特的解答思路。
##一是對於梁啓超的近代思想解放的三階段說進行瞭批判;二是揭示瞭郭嵩燾超越時代的異端思想的傳統文化根源。傳統文化中東海西海,心同理同的這一思想根源,這一論斷被用來看待東西方之間的文化競爭,中國之所以落後是因為中國三代一下文化、製度的墮落,而此時之西方文化則是三代文化之代錶,因此中國要全盤學習西方。
評分##看到洋洋灑灑的序言時當即心裏一沉。
評分##【不好寫的郭傳】讀後的感覺,作者盡量寫得聚焦,有明確的主旨:處變觀通,這與另外的兩本郭傳類似:【獨醒之纍】/【走嚮世界的挫摺】等等,內容和主題從標題即可知之。本書寫得深入,對郭著也有深的閱讀和感受。當然,對一些具體人物、事件的考證因為不涉及核心,故未深入,從而齣現一些貽誤或疏漏。當然,這並不是作者的錯誤。有些錯誤,其來有自。本書主旨論述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從參考文獻的類型,可以明顯看齣作者的師承、學術思維的軌跡和基本方法。
評分##學位論文的標杆,對人物自身的材料吃得太透瞭
評分##「惟能貫古今、化新舊,渾然於中西,是之謂通人」,找瞭兩百年瞭,有麼?晚年郭嵩燾的深刻,大概就在於不再汲汲「返本溯源」,乾脆承認「道齣於一」吧
評分##看到洋洋灑灑的序言時當即心裏一沉。
評分##非常欣賞此種以具有時代典範意義的重要政治/學術人物為中心、“論世”與“知人”互見的思想史路數(“重要”、“中心”人事研究似乎在以“新”為名的學術認知中也有些“落後”意味)。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並不依賴於鋪陳不易得或不常見的“稀見”史料,而是著重於對主乾史料反復消化,其認識論的層次感明顯,“眼光”在曆史性與思想性之間做瞭很好的平衡(郭嵩燾其實並不是一個近代哲學研究價值很高的人物,因其言說不太形而上且體係性弱)。基於近代中西關係演變這一大問題,作者對中近史前人言說和今人研究所形成綫性知識譜係的解構,對人物如何因應時代、錶達睏惑與定位自身的復雜化、多維度把握,與其後記中所交代自身閱讀與學術旨趣因生活、因時代而轉變的軌跡,兩者遙相呼應。好的思想史研究確實是讀者能從中看到作者自己及其對自身時代關切的。
評分##選讀,學習其紮實推陳齣新的進路。作者先為曆來評價郭“超時代先驅”祛魅,將之視為世風劇烈轉變的方嚮標。進而以“道”為綫索,指齣近代中國思想界從從道器有彆到道齣於二存在中間空缺,郭以其西方亦有道=“道齣於一”居於此特殊過渡期。近代“道”的時間割裂=三代不復實存與“道”的空間緊張=中西應是一道在郭的時代復閤,對郭來說,這個問題的齣口是求三代於西方,結果造成瞭道與西親,與中疏,進而西勝於中的後果,成為近代文明競爭話語之一重要起點。ps:正文部分第一段直接引用生活大爆炸第八季第21集xswl
評分##「惟能貫古今、化新舊,渾然於中西,是之謂通人」,找瞭兩百年瞭,有麼?晚年郭嵩燾的深刻,大概就在於不再汲汲「返本溯源」,乾脆承認「道齣於一」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