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法兰西思想文化丛书第6种
· 一本国内学界呼唤已久的翻译学研究经典。
· 对德国浪漫派时期拉丁语、希腊语典籍德译工作的考古式梳理,讲述现代德语形成的来龙去脉。
本书是一次对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著名文化领袖歌德、施莱格尔、荷尔德林等七人翻译活动的“考古式”梳理:德语标准共同语的形式建立在录得翻译拉丁文及希腊文《圣经》的基础上,经由浪漫派作家及其共同时代的赫尔德、洪堡等人对拉丁文、法文经典的译介而逐渐成型。德意志文学中最委大的作家们是这场翻译运动的主将,他们最优秀的作品也伴随着这场运动诞生。
作者的研究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事实:翻译别国作品对于一个民族的自身文化建构何其重要。外文典籍的译介非但没有成为压制现代德语原创作品的绊脚石,相反,恰恰是翻译过程本身极大丰富了现代德语的表达法和民族气质。歌德在此时提出著名的“世界文学”概念,正是看中了作为译入语的“他者”对母语创造力的“构建”和“重塑”。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复杂化的今天,重现这个人类文化交流史中的重要现象或许有着特别的意义。
##没看完,看不下去,太过理论,缺乏斯坦纳的情怀和视野,缺乏国内译学著作的朴实应用….至少我没有太惊艳….
评分##贝尔曼出色的梳理让翻译实践在德国浪漫语境下成为了绚烂的辩证法。在浪漫派对于译介学片段般的反思中,仍然可以看到贯穿德国思想界的观念论、民族主义、世界文学等重要的关键词。虽然我们都无法成为荷尔德林一般分裂而又多才的译者,但我们却可以成为其忠实的学徒--在本源语言中寻找潜藏的异质及其打开的无限可能性。
评分 评分##没看完,看不下去,太过理论,缺乏斯坦纳的情怀和视野,缺乏国内译学著作的朴实应用….至少我没有太惊艳….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翻译呼唤一门伦理学和一门分析学”,翻译学并非任何学科的奴仆,而是崭新的求知对象和认知主体。 “德国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的翻译思想是西方现代所有翻译流派的发源地。” 荷尔德林将“自我—他者—自我”的位移运动转变为“异的考验”与“我的学习”的共时双向运动,践行了“强化”与“朴素”互补平衡的现代原则,成为超出时代(浪漫主义或是阐释学等)的典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