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学今读:论语译评
定价:30.00元
作者:王治国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2-01
ISBN:9787303134885
字数:
页码:25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国学今读:论语译评》是一部内容丰富新颖,形式又极灵活的书,蕴意深邃而又妙趣横生!
目录
学而篇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作者介绍
文摘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⑦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一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季氏准备攻打颛臾。冉有、子路去见孔子说:“季氏快要攻打颛臾了。”
孔子说:“冉求,这不就是你的过错吗?颛臾这个人从前是周天子任命他主持东蒙的祭祀,而且已经在鲁国的疆域之内了,是国家的臣属啊,为什么要讨伐他呢?”
冉有说:“季孙大夫想去攻打,我们两个人都不愿意。”
孔子说:“冉求,周任说过一句话:‘恪尽职守承担责任,实在做不好就辞职。’有了危险不去救助,跌倒了不去搀扶,那要你们这些辅助的人还有什么用呢?而且你说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玉器在匣子里毁坏了,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现在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费邑很近。现在不把它夺取过来,将来会成为子孙的忧患。”
……
序言
学而篇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别出心裁,拿到手里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质感,封面那种淡雅的米黄色调,搭配上古朴的字体,瞬间就让人联想到传统文化的厚重与雅致。内页纸张的选择也十分考究,纸张的纹理和色泽处理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阅读时的舒适度,又不失古籍的韵味。尤其是版式的设计,文字的排布疏密有致,留白恰到好处,这在现代出版物中是难得一见的用心。我常常在深夜里,泡上一壶清茶,伴着柔和的台灯光,翻开这本书,那种沉浸式的体验,简直就像是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可以把玩的艺术品,放在书架上也是一道别样的风景线,让人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都能被这种宁静而深邃的文化气息所感染和触动。这种对物理形态的重视,无疑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更优质的阅读仪式感。
评分阅读体验方面,这本书的文字流畅度和逻辑衔接能力令人印象深刻。作者在叙述观点时,总能找到一个非常巧妙的切入点,将看似抽象的理论阐述得深入浅出,毫不晦涩难懂。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复杂概念的拆解方式,他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总能在我迷失于纷繁复杂的历史脉络或哲学思辨时,及时伸出援手,用清晰的脉络图引导我走出困境。更难得的是,行文之中偶尔穿插的个人体悟和现代生活场景的对照,使得那些古老的智慧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不再是束之高阁的教条,而是可以切实指导我们当下行为的准则。读完某一章节后,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回味一番,不是因为看不懂,而是因为被作者那种洞察世事的通透所震撼,需要时间来消化这份清醒的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体系构建,展现出一种罕见的平衡感。在探讨许多涉及伦理和道德的议题时,它并没有陷入非黑即白的绝对化论断,而是细致入微地勾勒出了不同情境下的灰色地带。这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自由地代入自己的经验进行思考和辨析,而不是被动接受既定的结论。我感觉这就像是与一位智者在进行一场高质量的辩论,他既能清晰地阐述自己的立场,又极大地尊重和鼓励听者的质疑与独立判断。这种开放式的讨论氛围,极大地激发了我对文本背后深层含义的探索欲。它教会我的,与其说是标准答案,不如说是提问的方法,一种更具思辨性的生活态度。
评分从整体结构上看,这本书的编排显示出极高的专业水准和匠心。章节间的过渡处理得极为自然平滑,仿佛是精心雕琢的乐章,高低起伏,张弛有度。初读时可能会觉得内容包罗万象,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会逐渐发现所有看似分散的知识点,其实都巧妙地汇聚于一个宏大的思想框架之下。作者似乎深谙“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写作精髓,既有对宏大历史背景的宏观把握,又不放过那些细节处的精妙注脚。这种井然有序的布局,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让复杂的主题变得易于消化和吸收,体现出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卓越的组织能力。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气质沉淀。它并非那种读完就扔的速食读物,而是需要时间去“浸泡”和“回甘”的作品。我发现自己开始在日常交流中,不自觉地运用更精准、更有分寸感的词汇来表达观点,看待突发事件时,也多了一层冷静的审视角度,不再轻易被情绪裹挟。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变化,是书籍内容逐渐融入个人思维模式的结果。它提供的不是一套即时的技巧,而是一种长远的修养功夫,让人在面对生活的起伏跌宕时,能够多一份从容和定力,这种对心性的打磨,是任何浮华的成功学书籍都无法比拟的宝贵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