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日本先秦两汉诸子研究文献汇编(第2辑 套装1-4册)
定价:5980.00元
作者:石立善,周斌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52018875
字数:
页码:3028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先秦两汉诸子之书,记录诸子百家时代的各家争鸣思想,系中国传统文献的精华部分,东传日本之后,得到广泛流传与阅读。经过一千余年的漫长的接受与学习期,在江户时代终于开花结果,日本汉学家开始了独自的研究与注释,对于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兵家、医家、杂家等先秦两汉诸子之书,皆作有富有学术价值的深入研究,著作多达数百种,颇值得参考。清代学者如阮元、俞樾、孙诒让,以及近代治诸子学的学者如梁启超、梁启勋、高亨等,都大量参考日本诸子校注与研究成果,并在自己的著作中予以引用。日本的诸子学校注与研究著作,不独在版本流传上,因其多见到中土已经失传的珍异抄本,故在文字校勘上,多可以补中土版本的不足,另外,由于日本学者精研汉学,对于文字训诂与义理阐述,也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常可以匡正中土学者的不逮。至于文化上的异域之眼,更可以取长补短,对诸子思想的多元传播与深入研究,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汇编从江户到近代为止的汉文著作中,精选善本,单页原大影印,汇编为丛书,每种新编详细目录,便于检索。这批文献都是次在中国出版,可为学术界提供日本汉学的珍贵学术文献及借鉴,推动域外汉籍研究及先秦两汉诸子领域的研究。
目录
册
六韬
孙子正解
孙子折衷
第二册
孙子读本
孙子评注余谈
孙吴副铨
孙子合契
第三册
孙子详解
第四册
司马法旁诠
七书正义
七书日讲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册
六韬
孙子正解
孙子折衷
第二册
孙子读本
孙子评注余谈
孙吴副铨
孙子合契
第三册
孙子详解
第四册
司马法旁诠
七书正义
七书日讲
我最近开始系统性地涉猎魏晋玄学与汉代经学之间的思想过渡,这套文献集无疑是这场“考古”的必备装备。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于那些非主流、甚至是已经被主流学术界边缘化的思想流派,也给予了充分的收录和展示。比如,一些关于谶纬之学的零星记载,在其他通史性的著作中往往是一笔带过,但在本汇编中,你能找到相关的原始文本片段,这对于理解汉代政治思想与宗教信仰的复杂交织至关重要。阅读时,我体会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仿佛触摸到了当时社会思潮的真实肌理。它不是给你一个被提炼、被简化的结论,而是把原始的、有争议的、充满矛盾的史料直接摊在你面前,迫使你进行批判性思考。这种对史料的尊重和完整呈现,是任何优秀学术出版物所应有的风范,而本汇编做得非常出色。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我对这样一套“汇编”抱持着一丝疑虑,担心它可能只是简单地将旧有的文本进行重新排版,缺乏创新。然而,当我真正翻开其中关于“儒家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争论的文献部分时,我的看法完全改变了。校注的精准度,特别是对于那些因为抄写、传刻而产生的讹误,进行了细致的订正,这背后显然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对我这样一个主要关注文本细读的读者来说,一本好的汇编,其价值首先体现在“文本可靠性”上。这套书的学术水准,绝非一般的资料收集可比拟,它具有很强的“研究工具”属性。通过比对不同版本对同一典籍的记载差异,我得以更深入地理解文献在流传过程中的变迁,这比单纯阅读成熟的“结论”要有趣和有启发得多。它让你体验到学者是如何从一堆残缺的碎片中重建起完整的思想图景的。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和排版设计也值得称赞,虽然内容是沉甸甸的古代文献,但内页的字体选择和行间距处理,都兼顾了长时间阅读的舒适度。我常常在深夜里,泡上一杯茶,沉浸于庄子那如诗般的辩证法中,或者跟随韩非的冷峻逻辑推演。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汇编者在“阅读体验”上的用心。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学科壁垒。一位研究文学的人,可以通过这套书快速了解当时的政治哲学背景;而一位专攻哲学的学者,也能从中找到大量关于文辞风格和修辞手法的例证。它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视角去审视先秦两汉的文化全貌。我个人认为,任何想要在这一领域进行深度探索的人,无论其专业方向如何,都应该将它置于案头,它将是指导你探索方向、验证你假说的坚实基石。
评分从一个专注于某个特定学派的学者的角度来看,这套汇编的价值无可估量。我个人关注的重点在于早期法家思想的流变,特别是商鞅变法前后,其理论框架与实践效果之间的张力。过去,我需要依赖大量的二手研究来重构那个时期的文献背景,但有了这套汇编,我可以直接比对不同时期、不同学派对同一概念的阐释差异。这种一手资料的集中呈现,使得任何关于法家、名家或者墨家之间相互影响的论断,都能够得到扎实的文献支撑。我发现,仅仅是对于“名”与“实”的论辩,在不同篇章中就呈现出微妙的语境变化,这正是过去只阅读零散文本时容易忽略的细节。这套书的编排逻辑,似乎有意促成这种跨学派的对话,而不是简单地将文献堆砌在一起。它提供了一种结构化的阅读体验,让你在面对庞大的信息量时,依然能够保持清晰的研究主线,这对于严肃的学术探究是至关重要的。
评分这本关于先秦两汉诸子研究的文献汇编,对于我这样一个对中国古代思想史怀有深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尤其欣赏它那种宏大的视野和细致的梳理。当我沉浸在其中时,仿佛能亲眼看到那个思想碰撞、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我记得有一次,我为了搞清楚“道家”思想在汉代的演变,特地翻阅了其中关于董仲舒对道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的相关论述。那些原始文献的汇集,让我们不再需要东奔西走去查找零散的资料,而是可以一站式地进行深入比较和对照研究。尤其是对那些晦涩难懂的古籍,汇编者不仅提供了原文,还辅以精准的校勘和注释,这对于我们这些没有受过专业古典文献训练的人来说,是极大的帮助。它极大地降低了研究门槛,让晦涩的学术成果变得平易近见,让那些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智慧得以重见天日。对我而言,这不仅是一套工具书,更像是一扇通往古代思想殿堂的密道,让我得以窥见先哲们的精神脉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