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下之盟—中外停战合约 9787515509662 金城出版社

城下之盟—中外停战合约 9787515509662 金城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平 张涵 王翔 著
图书标签:
  • 战争史
  • 停战协议
  • 国际关系
  • 历史
  • 金城出版社
  • 城下之盟
  • 合约
  • 军事史
  • 政治
  • 外交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ISBN:9787515509662
商品编码:30200522165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城下之盟—中外停战合约

定价:35.00元

作者:徐平 张涵 王翔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1550966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以丰富的历史资料详细介绍了近现代的停战协议及其历史背景、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停战协议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内容提要


本书以丰富的历史资料详细介绍了近现代的停战协议及其历史背景、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停战协议对世界历史的影响。目前市场上未见同类图书,而军事题材的作品比较受读者欢迎,估计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目录


目  录


甥舅一家亲——唐蕃会盟   // 1唐蕃战争   // 1清水会盟与平凉劫盟   // 4长庆会盟   // 6长庆会盟碑   // 8长庆会盟碑碑文   // 10澶渊之盟——宋辽和约   // 13古澶州   // 13辽军南侵   // 15宋辽议和   // 19和约内容及影响   // 21南面称臣——宋金绍兴和议   // 25女真族兴起和金朝建立   // 25“靖康之变”   // 27宋金议和   // 29“绍兴和议”及其影响   // 32“隆兴和议”和“嘉定和议”   // 33战争的耻辱——中英南京条约   // 37战争   // 37签订条约   // 40南京条约内容   // 42南京条约的影响   // 46不败而败——中法和约   // 49中法战争   // 49未败求和   // 52中法和约内容   // 55中法和约的影响   // 58甲午战争的“赔偿”——中日马关条约   // 59甲午战争   // 59停战谈判   // 63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的对话   // 67马关条约全文   // 70马关条约的影响   // 75强盗的瓜分——辛丑条约   // 79八国联军侵华   // 79议和   // 82辛丑条约原文   // 83辛丑条约特点及影响   // 89庚子赔款   // 90血腥肮脏的大餐——日俄朴次茅斯和约   // 93日俄争霸   // 93两个外国强盗在中国领土上大打出手   // 95西奥多·罗斯福的调停   // 98朴次茅斯和约全文   // 100朴次茅斯和约的影响   // 105走向下一个火山口——贡比涅停战协定   // 107萨拉热窝的枪声   // 107和平的曙光   // 109后的较量   // 110屈辱的求和   // 113是停战,不是和平   // 115对德国的惩罚——凡尔赛和约   // 119巴黎和会的开幕   // 119“三巨头”的博弈   // 120德国的屈辱   // 122建立在火山上的和平   // 124淞沪抗战的屈辱——上海停战协定   // 127新的侵略战火   // 127虽败犹荣的战役   // 130中华儿女齐抗战   // 134沉痛的收场   // 136淞沪停战协定全文   // 138德国人的报复——德法停战协议   // 141德国的崛起   // 141新的战争深渊   // 143法国的战败   // 145屈辱的条约   // 148第三帝国的覆灭——德国无条件投降书   // 153德国狮子大张口   // 153第二战场的开辟   // 155德国四面楚歌   // 157来之不易的投降   // 160日落东京湾——日本无条件投降书   // 165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   // 166“密苏里”号将成为世人关注焦点   // 168签降仪式在东京湾举行   // 171各国代表签字   // 175 决战之前的握手——双十协定   // 181首度交锋   // 181桌上硝烟   // 186峰回路转   // 192双十协定具体内容   // 196血肉凝成的胜利——朝鲜停战协定   // 201打开和平之门   // 201较量   // 205“让飞机、大炮和机关枪去辩论吧!”   // 210棘手的战俘问题   // 213签署停战协定   // 217殖民残梦的破碎——日内瓦协议   // 221奠边府:全面崩溃的开始   // 221范文同:建立和平、独立、统一的越南   // 227:朝鲜战争停止了,印度战争同样应停止   // 229日内瓦协议:正义终于战胜了邪恶   // 230走出越南泥沼——巴黎停战协定   // 235无奈的尼克松   // 235私人公寓中的秘密会晤   // 238基辛格的神秘失踪   // 241“和平纲领”与“兰山719”   // 246和平之船再次触礁   // 248迟来的和平   // 251中东和平的铺路石——埃以和约   // 255洗刷耻辱的日子   // 255101公里停火协议   // 259基辛格的“穿梭外交”   // 261踏上敌国领土   // 265与世隔绝的戴维营   // 270

作者介绍


徐平,河北大学经济系毕业。解放军后勤学院学术研究部研究员,中央电视台《国防军事频道》特约军事专家,大校军衔。出版专著《正义的审判》、《败军之将——的嫡系将领》、《中国百年》、《历史上的两栖战》、《新中国军衔制实录》、《侵华日军通览(1931—1945)》、《中日甲午战争人物志》等20余本,发表论文300余篇。多次作为特约嘉宾,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及中国网、中国军网、网等网站讲授军事知识。张涵,1981年出生,军事学硕士研究生。现任职于解放军后勤学院后勤管理系,中校军衔。发表学术文章20余篇。

文摘


序言



《风云际会:近代国际条约与国家命运》 导言:百年风云,条约变迁 近代历史的洪流,是民族兴衰、国家博弈的舞台。在这场波澜壮阔的角力中,一系列重要的国际条约扮演了关键角色,它们如同历史的刻度,标记着国与国之间力量的此消彼长,也深刻地塑造了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地区的命运走向。本书《风云际会:近代国际条约与国家命运》旨在深入剖析自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条约,探讨这些法律文书背后的政治、经济与军事逻辑,以及它们对相关国家产生的深远影响。我们不聚焦于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段或某一个特定的冲突,而是力求构建一个宏大叙事框架,展现条约体系的演变逻辑。 第一部分:旧秩序的瓦解与新格局的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 19世纪中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化和帝国主义的扩张,传统的国际关系体系开始动摇。欧洲列强在全球范围内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亚洲和非洲成为主要的角力场。 殖民扩张的法律外衣:不平等条约的构造与后果 本部分将详细考察一系列由西方列强强加给东方国家的条约,例如某些通商口岸的开放、领土的割让以及司法管辖权的丧失。重点分析这些条约如何从法律层面固化了殖民经济体系,如何通过关税自主权的丧失,阻碍了被动卷入世界市场国家的民族工业的成长。我们将辨析这些条约条款中隐藏的经济剥削机制,以及它们如何催生了深刻的社会矛盾与民族觉醒运动。例如,通过对特定海关协定的研究,可以揭示出西方国家如何利用这些法律工具,确保了其商品倾销的顺畅,并控制了对象的经济命脉。 欧洲均势的微妙平衡:区域性协定的设计 在欧洲内部,列强们在维持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试图通过一系列双边或多边协定来暂时缓和彼此的矛盾,以应对共同的挑战。我们将考察19世纪后期欧洲几个重要联盟体系的形成过程,分析这些防御性或进攻性同盟条约的条款结构,及其在特定历史节点上对地区冲突的推波助澜作用,或者在特定情况下对战争的延宕。这些协定往往是各国对自身安全边界的清晰界定,但其排他性也为后来的大规模冲突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两次世界大战前夕的危机与条约陷阱(20世纪初至一战爆发) 进入20世纪,国际关系日趋紧张。民族主义的高涨、军备竞赛的白热化,使得区域性矛盾不断升级。 军事同盟的僵化与“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形成 我们将重点分析构成一战前欧洲两大阵营的关键性军事同盟条约。这些条约的特点在于其强制性的军事义务条款。通过详细解读这些条约中关于“立即参战”和“无条件支持”的规定,可以清晰地看到,当一个地区性事件发生时,这些事先签订的法律框架如何如同精密设计的连锁反应装置,将原本局部的冲突迅速扩大为全球性的战争。我们将对比不同条约体系的灵活性与僵硬性,探究它们在危机处理机制上的缺陷。 殖民地边界的划分与国际共管的尝试 在非欧洲地区,列强间的竞争并未停止。本部分还将探讨一些关于非洲和中东地区边界划分的协定,这些协定往往是在完全不顾及当地民族和部族的传统分布和文化认同的情况下,由欧洲国家单方面划定的。这些条约看似解决了列强间的领土争议,却在被治理地区播下了长期动荡和民族冲突的种子,其影响延续至今。 第三部分:战后重建与新的国际秩序的构建尝试(一战后至二战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烈教训,促使国际社会尝试建立一个更具约束力和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体系,以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战胜国的和约:秩序重塑的雄心与局限 我们将深入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签订的系列和约。这些条约的核心目标在于惩罚战败国、重划欧洲版图并建立新的安全保障体系。重点分析和约中关于战争赔款、领土变更和军事限制等关键条款的制定背景、执行情况及其带来的长期政治后果。特别是,我们将探讨这些和约中普遍存在的“惩罚性”特征如何孕育了战败国内部的复仇主义情绪,并最终成为下一轮冲突的潜在诱因。 集体安全机制的理论与实践 在此背景下建立的国际联盟及其相关组织章程,代表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制度化的和平努力。本部分将考察这些早期集体安全条约的设计理念,分析其在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障碍,如大国参与的缺位、强制执行力的不足,以及其在面对20世纪30年代新一轮侵略浪潮时的无力感。 第四部分:战时协定与战后权力分配的预演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国间的双边和多边协定,无论是旨在协调军事行动,还是预先分配战后利益,都对最终的国际格局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同盟国间的互助与权力制衡 我们将考察二战期间同盟国之间签订的诸多重要协定,这些协定不仅涉及军事物资的互助和军事行动的协调,更重要的是,它们在很大程度上预示了战后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的形成。分析这些协定如何确立了同盟国内部的等级和义务,以及它们对战后国际机构建立的影响。 战后领土安排的法律基础 最后,本部分将审视一系列关于战后领土、势力范围和国际法庭建立的非正式或半正式的会晤和协定。这些文件为雅尔塔体系乃至随后的冷战格局奠定了最初的法律和政治基础。它们揭示了“大国一致”原则在实际操作中的体现,以及在构建新国际秩序时,理想主义与现实政治的激烈碰撞。 结语:条约的遗产 《风云际会:近代国际条约与国家命运》最终将总结,国际条约并非只是僵硬的法律文本,它们是特定历史时期力量对比的产物,是国家意志的载体。理解这些条约,就是理解近代国际关系运作的核心逻辑,洞察历史演进的必然与偶然。它们既是冲突的终结者,也可能是新一轮博弈的起点。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多维度、深层次的分析视角,帮助读者理解条约如何在塑造国家命运的宏大叙事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城下之盟—中外停战合约》的书名,乍听之下就带着一股历史的厚重感和谈判桌上的剑拔弩张。我一直对近代史上的那些关键节点,尤其是那些决定国家命运的条约和协定抱有浓厚的兴趣。想象一下,在那些硝烟散尽、高悬的旗帜下,双方代表是如何字斟句酌,每一个条款的背后都牵动着无数人的未来和民族的尊严。我期待这本书能深入挖掘那些谈判桌下的博弈,不仅仅是罗列条文,更想知道那些关键时刻,幕后的决策者们是如何权衡利弊,如何顶住巨大压力做出最终决定的。那些停战协定,绝非简单的休战文书,它们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是实力对比的冷酷体现,也是未来走向的某种预示。我希望作者能以一种抽丝剥茧的方式,带领我们走入那些尘封的档案,去感受那个时代特有的紧绷与挣扎。如果能结合当时的国际大环境和国内的政治格局进行剖析,那这本书的价值无疑会提升一个档次,让读者明白,每一份“城下之盟”背后,都蕴藏着一个时代的悲怆与智慧。

评分

光是看到“金城出版社”这个名字,我就联想到这可能是一本比较严谨、学术性的著作。对于研究国际关系和近代外交史的人来说,对停战合约的细致梳理无疑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我特别关注的是,作者在呈现这些合约时,是否能提供足够的背景材料,比如当时的军事形势、外交辞令的微妙之处,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理解差异。毕竟,中外双方在理解“和平”和“主权”这些概念时,很可能存在巨大的认知鸿沟,这种鸿沟往往是导致后续冲突或长期不稳定的根源。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作者能够超越简单的叙事,尝试对这些合约的长期影响进行评估。比如,某个条款在十年后是如何被曲解或被利用的?它对后来的国际秩序构建起到了怎样的“奠基”或“阻碍”作用?如果能有比较扎实的一手资料作为支撑,辅以精妙的论证结构,这本书无疑将成为研究近代中国外交困境的有力工具书。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有一种强烈的对比感,“城下之盟”暗示着一种不平等和被迫的妥协,而“停战合约”本身又带有休止纷争的官方色彩。这种张力让人好奇,作者是如何处理这种矛盾的叙事视角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展现出历史的复杂性,而不是简单地将历史人物脸谱化。那些签订条约的人,是民族英雄还是历史罪人?他们的抉择往往是在“最坏”和“更坏”之间徘徊。我希望作者能给予这些历史人物足够的同情和理解,去还原他们所处的困境。读这类书籍,我们不仅是在看条文,更是在审视人性在极端压力下的表现。那些看似冰冷的法律术语背后,藏着多少血泪、多少无奈的叹息?如果作者能将这些情感的暗流有效地融入到对条文的解读中,这本书读起来就不会是干瘪的教科书,而会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人性浮世绘”。

评分

作为一个业余历史爱好者,我对那种能将宏大叙事与具体细节巧妙结合的书籍情有独钟。停战合约的签订,往往标志着一场大规模冲突的结束,但真正的战争往往转移到了纸面上。我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描绘从战火连天到笔墨交锋的过渡期的。那些谈判团队的成员构成,他们的专业背景,以及他们之间可能发生的摩擦和合作,都是非常吸引人的细节。例如,翻译官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他们对词义的拿捏,是否无意中改变了条约的初衷?此外,这本书如果能穿插一些当时的社会反响,比如民间对手语的理解和解读,那就更好了。毕竟,一份看似只影响高层政治的合约,其社会意义和民众的情绪波动也是构成历史全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个多维度的观察视角,让我们看到这些停战协定是如何在政治、军事、社会层面产生连锁反应的。

评分

说实话,市面上关于战争与和平的书籍很多,但能真正将“停战”这个行为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并不算常见。我希望这本《城下之盟》能提供一种独特的“中外比较”的视野。在不同的冲突场景下,中国在与不同列强(比如英、法、日或俄)签订停战条约时,其策略、妥协的底线以及最终获得的结果,是否体现出某种历史的规律性或显著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对手的国情不同,还是我方战略的调整?如果能通过横向对比,揭示出我们在不同历史阶段应对外部压力的集体智慧或集体失误,那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历史警示意义就非常大了。我希望它不仅是回顾过去,更能为我们理解当代国际交往中的类似困境,提供一些经过历史检验的思考框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