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经学教科书 伦理教科书 | 作者 | 刘师培 |
| 定价 | 58.00元 | 出版社 | 江苏广陵书社 |
| ISBN | 9787555405023 | 出版日期 | 2016-0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此次选编刘师培著作之精华,大致可分为四类:一为论经学,二为读书札记,三为论文学,四为教科书。丛书共六册。册《国学发微》《周末学术史序》《群经大义相通论》等六种,以论经学为主。第二册《读书随笔》《读书续笔》《左盦题跋》等六种,基本为读书札记。第三册《中国文学讲义概略》《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上附录》《论文杂记》,三者为刘师培文论之核心,故以《中国文学讲义》为名。其中《中国文学讲义概略》本系单独成书,所述内容在专讲魏晋六朝文学的《中国中吉文学史讲义》之前,两者之间又有的联系,且其书除《刘申叔遗书补遗》中收录外,传本罕见,价值颇高。第四册为《中国历史教科书》第五册为《中国地理教科书》。第六册为《经学教科书》《伦理教科书》。清末民初,各类学校相继成立,代替古代书院,这是教育史上的一大变革,故教材的编篡相当重要。刘师培所编诸种教材,贯通古今,兼容并蓄,贡献颇大,今天仍有学习、借鉴之价值。 |
| 作者简介 | |
| 刘师培( 1884-1919) ,字申叔,号左盒,江苏仪征人。刘氏家学渊源深厚,他的曾祖父刘文滇、祖父刘毓棒、伯父刘寿曾,都是精通汉 学的知名学者。浓郁的学术氛围加上他的刻苦自励及学术上的兼容并 包,致使他终成为一代名家。刘师培一生著述繁富,内容涉及经学、 小学、校悻学、文学、史学乃至伦理学、教育学等诸多方面,承前启后 多有创获。他的《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经学教科书》等著作被一些 高等院校列为专业教学参考书,影响广泛。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
| 序言 | |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者,我对这套书的“时代适应性”持保留但审慎乐观的态度。不可否认,它所引用的原始文本和思想资源是极其扎实的,其学术价值毋庸置疑。但是,在如何将这些深奥的古代智慧,有效地传达给当下这个信息爆炸、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年轻人,本书在方法论上略显保守。虽然前文提到其语言的严谨性是一种优点,但对于许多刚刚接触这些领域的学生来说,这种高强度的学术密度可能会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容易造成兴趣的流失。我期待未来能看到更多关于如何结合多媒体辅助、案例场景模拟等现代教学手段来“活化”这些经典文本的实践。这本书无疑是建立稳固学术基石的绝佳材料,它提供了坚硬的骨架;但如何让这个骨架在现代的教育环境中“活起来”,还需要后续的配套努力和灵活的教学策略来填充血肉。它代表了一种经典的、不可动摇的学术标准,值得我们去学习和致敬。
评分这套书的语言风格是它最独特也最有挑战性的地方。它完全摒弃了那种过度简化的口语化表达,转而采用了非常精确、甚至略带文言色彩的专业术语表述,这无疑增加了初次接触者的门槛。初读时,我不得不频繁地停下来查阅一些基础概念,甚至需要对照着其他参考资料来辅助理解某些特定语境下的词义。然而,一旦适应了这种节奏和用词的严谨性,你会发现这种“拗口”实则是一种保护——它有效地过滤掉了那些浮于表面的肤浅理解,确保读者接触到的是知识最纯粹、最核心的形态。这种略显生硬的表达,反而凸显了所讨论主题的严肃性和不可轻视性。它不是在讨好读者,而是在要求读者提升自身,以匹配所承载的学识深度。对于希望深入研究特定领域的人来说,这种坚持维护学术纯粹性的态度,值得高度赞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透着古典韵味的封面,第一眼就抓住我的目光,让人忍不住想翻开细看。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摸上去有一定的厚度和韧性,翻页时没有那种廉价的滑腻感,而是带着一种书卷气。不过,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内文的排版布局。字体选择非常考究,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避免了那种过于现代化的冷硬感。段落之间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使得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一点对于需要反复研读的“教科书”性质的书籍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装订工艺也显得很扎实,我特意尝试用力翻开了几页,感觉即使经常翻阅,也很难出现散页的现象。整体来看,这本书的物质载体本身,就传达出一种对知识的敬畏和对读者的尊重,它不仅仅是内容的容器,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物件。这种对细节的坚持,在如今快餐式阅读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让人愿意静下心来,慢慢品味其中蕴含的深厚底蕴。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的时间,沉浸在这套书的阅读体验中,整体感觉仿佛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文化考古之旅。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老练和富有条理,他并非只是简单地罗列概念和历史事件,而是采取了一种引导式的提问结构,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不断地抛出问题,然后层层深入地剖析,引导读者自己去构建知识的框架。尤其在处理那些跨越时空的复杂思想演变时,他展现出了惊人的驾驭能力,能够将看似毫不相关的古代思想脉络,用一种清晰的逻辑链条串联起来,这种构建宏大体系的能力,实在令人佩服。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在积极地与书中的论点进行辩论和思考。书中的案例选取也极其精准,总能用最简洁的古代文本,阐释最核心的伦理困境,让人在豁然开朗之余,也对古人的智慧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这绝非是一本可以囫囵吞枣的书,它要求读者全身心的投入,但随之而来的思想上的充实感,是其他泛泛之作无法比拟的。
评分我注意到这本书的章节编排上,似乎有一种非常巧妙的螺旋上升结构。它不像很多教科书那样,第一章讲基础,第二章讲应用,然后就结束了。相反,它在看似完成一个阶段的论述后,会在后续章节中,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或更深层次的原理,重新审视和深化前文提及的概念。这种设计使得知识的累积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相互渗透、彼此印证。例如,某个早期章节中提出的一个看似简单的道德选择模型,到了全书的后半部分,突然被放在更宏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进行重新检验,其复杂性和多维度性才完全展现出来。这种结构要求读者必须保持对全书内容的记忆和联系,但回报是,你对知识的理解会变得更加立体和富有弹性,不再是死板的教条。这体现了编撰者对于知识体系构建的深厚功力,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