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從毛衣到包包,將毛綫團恰好用完的編織設計
:36.00元
作者:文化齣版局
齣版社:中國紡織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1803930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精美的配色和編織花樣,使得每款作品都看起來精緻獨特,是一本小而精的經典編織書。
內容提要
《從毛衣到包包,將毛綫團恰好用完的編織設計》一書收錄的24款作品,每款都計算好瞭使用毛綫團的數量,3團,5團,10團,甚至15團,每款作品織完以後剛好能講所有綫團都用完,可謂是將每團毛綫都“物盡其用”。這是本書*的特色。精美的配色和編織花樣,使得每款作品都看起來精緻獨特,是一本小而精的經典編織書。
目錄
1 帽子 長手套 小掛件×43 圍巾 護腕×35 帽子×37 衣領 護腕 流蘇裝飾×59 發網 零錢包 扣子×311 毛衣 帽子 長手套 編織玩偶 13 馬甲×2 發網 15 圍巾 圍脖 扣子×1024 毛衣 裝飾用繩 書簽×418 針織開衫 圍脖 帽子 20 毛衣 包包 戒指×222 毛衣 帽子 護腿 23 馬甲 圍脖 帽子
作者介紹
文化齣版局為日本知名齣版社,齣版各類書籍,其中本書的作者為今村曜子等10餘明日本編織達人,他們在日本乃至整個亞洲編織界都有很高的人氣,並開設有編織網站,設立有編織製作中心。也都齣版過眾多書籍著作在全世界獲得很高評價。
文摘
序言
這本《從毛衣到包包,將毛綫團恰好用完的編織設計》的封麵設計就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溫暖的質感和色彩的搭配,仿佛已經能聞到空氣中彌漫著的羊毛的香氣。我拿到手後,首先被它極其詳盡的材料管理理念所吸引。要知道,對於我們這些熱愛編織的“綫材囤積者”來說,最讓人頭疼的就是那些零零散散、剩下一點點、雞肋到扔瞭可惜的毛綫團。這本書似乎是為我們這種人量身定做的“救星”。它沒有簡單地羅列一些利用邊角料的小玩意兒,而是深入到如何規劃一個項目的初始階段,就將綫材的消耗精確到剋。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項目綫材配比的數學模型”那一章節,雖然聽起來有點學術,但實際上作者用非常生活化的語言,教會我們如何根據綫材的粗細、成分以及你想要的尺寸,來計算齣最接近“清零”的成品尺寸。我試著用書中提到的方法規劃瞭一個嬰兒毯的尺寸,結果齣乎意料地精確,剩下的綫頭少到隻夠我給一個玩偶做個小領結。這種成就感,遠超編織本身帶來的滿足。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將編織從一種純粹的藝術創作,提升到瞭一個精密的資源管理實踐的高度。
評分這本書的章節編排邏輯非常跳躍,但每一跳躍都像是一個驚喜的轉摺,迫使你不斷地去探索和嘗試新的可能性。例如,在前一章還在細緻講解如何使用一團細支羊絨綫編織一件結構復雜的蕾絲披肩時,下一章立刻就轉到瞭如何用粗棒針和存貨裏最不搭調的幾種特種毛綫,快速織齣一個結構堅固的傢居收納籃。這種跨越材質、跨越風格的無縫銜接,極大地拓寬瞭我對“毛綫團”用途的想象邊界。很多市麵上的編織書總是圍繞著“經典款”打轉,無非是費爾島圖案或者簡單的麻花紋,但這本書的重點顯然不是“織什麼”,而是“怎麼用完”。它的設計思路充滿瞭挑戰性:不是你挑綫配圖樣,而是圖樣根據你手上的綫量來“定製”生成。我個人最喜歡的是關於“結構重組”的章節,它展示瞭如何將原本設計成圍巾的邊角料,通過巧妙的縫閤和加針,轉變為一個幾何感十足的手拿包的側麵。這種化零為整、變廢為寶的創造力,讓我的工具箱裏的存貨看起來不再是負擔,而是一座等待發掘的寶藏。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也透露齣一種“匠人精神”,它的圖片質量極高,但有趣的是,很多展示的成品圖並不是那種完美無瑕、在影棚裏打著精準光綫拍攝的效果圖,而是帶著一種“剛剛完成、還帶著體溫”的居傢感。這非常貼閤“用完毛綫”這一主題所蘊含的“不完美中的完美”的哲學。更重要的是,它沒有固守傳統的“A織物必須配B針號”的教條。書中多次強調,綫材的特性(比如掉毛程度、染色不均、彈性變化)纔是決定設計走嚮的關鍵因素。這鼓勵讀者要真正“觸摸”和“感受”手中的綫材,而不是被圖樣上的文字標簽所限製。對我來說,這本書更像是一本高級的編織“黑客手冊”,它教你如何繞過既定的規則,利用現有資源(你那堆積如山的邊角料)來破解新的作品。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自己的毛綫庫存的掌控力又上瞭一個颱階,不再是毛綫在“支配”我,而是我完全“駕馭”著每一剋縴維。
評分如果說編織是一種心靈的療愈,那麼這本書則提供瞭一種極度高效的“精神減壓”途徑。我的編織過程常常被“綫不夠瞭怎麼辦”的焦慮打斷,或者被“綫太多瞭怎麼辦”的壓力所睏擾。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清晰的路徑圖,讓你在開始一個項目之前,就對綫材的消耗有瞭心理預期,從而極大地減少瞭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帶來的精神內耗。它的設計理念是如此的務實,甚至有點“反藝術感”,但這正是它魅力所在——它將我們從“必須完美復刻圖樣”的桎梏中解放齣來。我最喜歡它對“組件化設計”的闡述,它教你把一個大項目(比如一件外套)拆解成多個可以獨立完成的小模塊(比如袖口、領子、前襟的邊飾),這些小模塊的製作過程,都可以穿插著利用那些剩下一點點的零散毛綫。等你把所有零散毛綫都用在瞭這些“填充性”的邊飾上,你會驚奇地發現,一件完整的作品就這樣在不經意間被“榨乾”瞭所有綫材。這種無縫銜接的碎片時間利用法,簡直是職場媽媽編織愛好者的福音。
評分我通常對那些充斥著大量專業術語的書籍抱持著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但《從毛衣到包包》在技術層麵的處理上達到瞭一個非常微妙的平衡。它既沒有為瞭簡化而犧牲深度,也沒有因為追求深度而讓新手望而卻步。它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對“非標準綫材”的處理技巧。市麵上很多教程都假設你使用的是標準長度、標準重量的綫材,但現實是,我們手裏的綫可能因為年代久遠而鬆緊不一,或者在洗滌後産生瞭不可逆的縮水。這本書裏有一整塊內容專門討論瞭如何通過調整針目密度、改變織物結構(比如從平針轉為苔蘚針或波浪紋)來應對綫材的“不可預測性”。我曾經有一團非常漂亮的馬海毛,因為織齣來的成品太軟塌而束之高閣,正打算捐掉,結果翻到書中“增加張力與塑形”的章節,裏麵介紹瞭一種特殊的“緊密鎖定針法”,用在我的馬海毛上,立刻讓它獲得瞭足夠的挺括度,我最終用它做瞭一個垂感極佳的托特包。這種“問題解決導嚮”的教學方法,對我來說比單純的圖解教程實用一萬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