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好物对对论 生活器物
定价:36.00元
作者:黄采薇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6802629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透过好物,看见职人与生活家的美好交会
内容提要
物,看见职人与生活家的美好交会
瓷器 解致璋×蔡晓芳
陶器 毛森江×章格铭
银壶 廖宝秀×陈念舟
玻璃 向原绿×林靖蓉
珐琅 洪 侃×吕燕华
漆器 黄丽淑×王清霜
细木作 林怡芬×阎瑞麟
竹编 骆毓芬×苏素任
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说:「只有实际在生活中使用的,才是美的器物。」本书以有趣的相对论概念切入,从「使用者」角色出发,带出「物」之美,再从物的鉴赏,带到「创作现场」,见证工艺职人的创造过程。报导者化身为工艺鉴赏之旅的带路人,以好物为媒,以故事为饵,大家穿梭各种美学现场,读者不但可从中见识到许多生活家精采的用物观点与美感品味;还可以一次领略多位台湾工艺创作职人的艺术信念与创作历程。是贴近生活、活泼又有趣的工艺鉴赏入门书。附录并提供职人名家所推荐之好物鉴赏采购信息。
目录
陶 器
不,更值得玩味 毛森江 10
出世的作品,入世的灵魂 章格铭 20
银 壶
百炼千锤,器由心生 廖宝秀 32
让茶文化走入生活 陈念舟 40
玻璃工艺
好品味,来自日常的坚持 向原绿 56
这么冷静,又那么热情 林靖蓉 62
珐琅器
爱上岁月的痕迹 洪侃 76
用火作画,照亮每一天 吕燕华 88
目 录
4 好物对对论:生活器物
漆 器
台湾本色漆之华 黄丽淑 100
八十载漆艺人生 王清霜 112
细木作
人使用物品,物品定义了人 林怡芬 126
用木头写生活的诗 阎瑞麟 136
竹 编
让古早创意走进当活 骆毓芬 150
编出多变的美感 苏素任 158
附 录
与好物相遇 171
作者介绍
〈撰文〉黄采薇─旅游记者,现为独立文字工作者,《旅读中国》等两岸媒体特约撰述〈摄影〉林宥任─杂志书籍项目摄影暨策展人。作品广见《乡间小路》、《亲子天下》等。个人摄影展:我爱猫(高雄驳二)、通往职人的道路(台北蘑菇)等
文摘
序言
“正版图书”这四个字,让我感到一丝安心,毕竟现在盗版横行,能够拿到一本正版的书籍,本身就是一种对知识版权的尊重,也是对作者辛勤付出的肯定。而“好物对对论 生活器物”,这个书名,给我一种仿佛打开了一个精心设计的陈列室的感觉。我一直对那些承载着时代印记和生活美学的器物充满了好奇。它们不仅仅是冰冷的物件,更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穿越时空,去发现那些被时间淘洗后依然闪耀着光芒的“好物”。“对对论”这个词,让我联想到一种深入的探讨,一种细致的比较,作者或许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剖析一件器物的价值,它在实用性、美观性、工艺性,乃至文化象征意义上的“对对”之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不再仅仅是物质的拥有者,而是能够成为生活器物更深刻的理解者和欣赏者。黄采薇这个名字,在我脑海中似乎已经和那些充满故事的旧物、以及那些设计精巧的现代器物联系在了一起。我好奇她会如何呈现那些“好物”之间的对话,又会从中揭示出怎样的人生哲理。
评分我对《好物对对论》的期待,更多地来自于它书名所透露出的那种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对事物本质的探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被表面的繁华所吸引,而忽略了那些真正能够安抚心灵、提升品味的“好物”。“对对论”这三个字,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介绍物品,更是在探讨物品之间的内在联系,或者说是在寻找不同物品之间能够产生共鸣、相互印证的“灵魂”。我希望作者黄采薇能够用一种充满温度的笔触,讲述那些隐藏在器物背后的故事,挖掘出它们超越物质本身的价值。可能是对一个古老工具的匠心传承,可能是对一个现代设计的巧妙构思,也可能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极致追求。我非常看重一本书的“思想性”,希望这本书能够引发我的思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在生活中的消费习惯和对物品的态度。我希望它能够成为一本让我“常读常新”的书,每次翻开都能有新的发现和感悟。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背景,也让我相信这本书的学术性和思想深度应该是有保障的,期待它能带来一次关于“好物”的深度对话。
评分我一直相信,一件器物背后,往往藏着一个故事,一种文化,甚至一种思维方式。这本书的副标题“生活器物”,让我立刻联想到许多经典的设计和实用物件。比如,一把好用的剪刀,不仅仅是剪断的工具,更是手工艺人的灵魂伴侣;一张舒适的椅子,不只是身体的支撑,更是思想遨游的港湾。我个人对那些有着历史沉淀的物件尤其着迷,它们身上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仿佛能与我们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好物对对论》这个名字,让我感觉这本书的视角会非常独特,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器物,而是试图在不同的器物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一种“对对”的论述。这种“对对”可能是功能上的对比,可能是美学上的呼应,也可能是文化上的碰撞。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跳出“物”的表象,去探究“物”的本质,去理解“物”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物”所蕴含的智慧。黄采薇这个名字,在我看来,或许是一位对生活有着细腻观察,对事物有着深刻理解的女性。她会不会用一种轻松而又不失深度的方式,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魅力的器物世界?我非常期待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启发,不仅仅是在认识器物上,更是在如何更好地理解和享受生活上。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虽然我还不曾得见,但仅仅是“好物对对论”这个书名,就立刻在我的脑海里勾勒出一种简洁、雅致的画面。我总觉得,真正的“好物”,本身就带着一种无需多言的魅力,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价值的体现。而“对对论”,则暗示了一种比较、一种辨析,一种在无数选择中寻找最佳的智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挑选、如何使用、如何保养生活器物的实用建议,但更重要的是,我期待它能提供一种看待生活器物的“视角”和“态度”。在如今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琳琅满目的商品所包围,但很多时候,我们却失去了辨别“好物”的能力,只是盲目地追求新奇和潮流。这本书,或许能成为我们迷失在消费主义洪流中的一个“指南针”,帮助我们回归到事物的本质,找到那些真正能够提升生活品质,带来长久满足感的器物。我很好奇,黄采薇女士将如何构建她的“对对论”,是以历史的维度,还是以功能的维度,亦或是以文化的维度?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书中,去领略她独特的见解。
评分这本《好物对对论》的书名,光是听着就觉得很有趣。“好物”二字,瞬间勾起了我对生活中那些被忽略却又至关重要的器物的兴趣。我常常觉得,一个人的生活品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他如何选择和使用身边的物品上。是随波逐流,还是用心挑选,这其中大有文章。这本书的作者,黄采薇,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温婉的文人气息,让人忍不住想象她笔下的文字,是否也如她的名字一样,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对细节的敏锐洞察。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出品,也给了我一定的信心,毕竟这是一所知名高校,其出版物通常在学术性和内容的深度上有所保证。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像一位老朋友一样,带我重新审视那些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物件,也许是厨房里的柴米油盐,也许是书桌上的笔墨纸砚,抑或是陪伴我们入眠的床榻。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从这些器物中读出生活的哲学,读出设计的美学,甚至是读出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印记。这本书的名字,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器物”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生活”的书,一本关于“认知”的书。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看看它会为我揭示怎样一个充满惊喜的“好物”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