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簡明Photo詞典——數碼單反攝影精要全掌握
定價:78.00元
作者:陳勤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11131691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1.0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這既是一本攝影詞典工具書,又是一本答疑解惑的實用攝影教材。
本書共收錄350個攝影詞條,讀者可以通過目錄或攝影詞條索引,迅速查詢攝影詞匯的內涵和應用;本書采用瞭大量的對比照片,讀者能以直觀、形象的方式快速掌握攝影精要內容;本書所有知識點的講解簡明直接、直達其意,讀者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數碼單反攝影的精要內容。全書共分4篇18章,從拍攝方法的掌握,到攝影光綫的應用,從拍攝技法的控製,到攝影器材的使用,涵蓋瞭數碼單反攝影的精要內容。
本書麵嚮學習數碼單反攝影知識的初、中級讀者,帶領初、中級讀者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數碼單反攝影的精要知識,提高其攝影技藝。
目錄
Chapter 01 畫幅與景彆
1.1 畫幅形式
1.1.1 數碼相機常見畫幅規格:3/2、4/3、16/9
1.1.2 根據主體形態或趨勢選擇畫幅
選擇橫畫幅
選擇竪畫幅
1.1.3 公平的畫幅形式
1.2 景彆
1.2.1 遠景:以大環境空間為主
1.2.2 全景:注重主體的完整
1.2.3 中景:錶現動作和情節
1.2.4 近景:突齣主要部位
1.2.5 特寫:強調和放大重點細節
1.2.6 根據拍攝意圖選擇景彆
Chapter 02 拍攝方嚮與拍攝高度
2.1 拍攝方嚮
2.1.1 正麵拍攝
正麵方嚮親和
工整對稱更顯莊重大
2.1.2 側麵拍攝
輪廓清晰的正側麵
縱深感強的斜側麵
2.1.3 背麵拍攝
2.2 拍攝高度
2.2.1 高視點俯拍:高角度下縱深遠
2.2.2 低視點仰拍:低角度下顯高大
2.2.3 平視點拍攝:被攝對象正常錶現
平視點均衡穩定
平視人物很自然
……
Chapter 03 認識主體、陪體與環境
Chapter 04 光影、色彩與基調
Chapter 05 光的基本特性
Chapter 06 光的方嚮與高度
Chapter 07 室內外自然光
Chapter 08 攝影棚(室)人工光
Chapter 09 鏡頭類型與特性
Chapter 10 光圈與快門
Chapter 11 曝光與測光
Chapter 12 數碼相機的類型與選購
Chapter 14 白平衡的實質及其應用變化
Chapter 15 取景觀察與信息導航
Chapter 16 自動對焦的特點與應用
Chapter 17 閃光燈原理與應用
Chapter 18 調控鍵鈕、存儲卡、電源
攝影詞條索引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時間的裁剪者——定格瞬間的藝術哲學》這本書,絕對是我近期閱讀體驗中最為獨特的一本。當我拿到它的時候,就被它書名中那種充滿詩意和哲思的味道所吸引。我本來以為會是一本關於攝影理論的書籍,但讀過之後纔發現,它遠遠超齣瞭我的想象。這本書並沒有直接去講如何構圖、如何曝光,而是深入探討瞭“時間”與“瞬間”在攝影中的意義,以及攝影師如何通過鏡頭去“裁剪”和“重塑”時間的流逝。 作者在書中並沒有羅列一堆技術參數,而是通過大量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來闡釋攝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它如何在瞬間捕捉到永恒。他會探討那些經典照片背後的故事,不僅僅是關於照片本身的內容,更是關於照片所定格的那個“時間點”的獨特價值。他認為,每一個瞬間都是獨一無二的,而攝影師的責任,就是將這些稍縱即逝的瞬間,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呈現給世人,讓它們超越時間的限製,成為永恒。 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決定性瞬間”的討論,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引用布列鬆的理論,而是從更廣闊的哲學角度去解讀。他認為,每一個“決定性瞬間”,都不僅僅是畫麵上的巧閤,更是背後無數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攝影師需要具備敏銳的洞察力,纔能在紛繁的景象中,捕捉到那個最能代錶事件核心的瞬間。這種思考,讓我對攝影的“抓拍”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再是隨機的,而是充滿智慧的判斷。 書中還涉及瞭一些關於“凝固”與“流動”的辯證關係,作者探討瞭攝影是如何通過將運動的景物“凝固”下來,來引發觀者對時間流逝的思考。他會分析那些利用長曝光拍攝的流水、星軌等作品,不僅僅是為瞭呈現視覺上的美感,更是為瞭通過這種“慢”的方式,去反思我們對時間的感知。這種對攝影的哲學性解讀,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常“有深度”,也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以往的攝影觀念。 總的來說,《時間的裁剪者》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攝影的技巧,更多的是一種對攝影藝術本質的思考。它讓我明白,攝影師不僅僅是記錄者,更是時間的“裁剪者”,是瞬間的“塑形者”。這本書,是一次關於攝影、時間與藝術的深度對話,它讓我對“定格瞬間”有瞭全新的理解,也對未來的攝影創作充滿瞭更深的哲思。
評分《鏡頭裏的故事會——用光與影訴說人間萬象》這本書,對我來說,與其說是一本攝影教程,不如說是一部關於“看世界”的啓迪錄。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就被它非常接地氣的書名所吸引,感覺裏麵會有很多有趣的內容,事實也確實如此。這本書並沒有把焦點放在那些枯燥的技術參數和復雜的後期處理上,而是更多地聚焦於“如何用攝影去講述一個故事”,以及“如何通過光影來捕捉和錶達情感”。 作者在書中,並沒有直接教授具體的拍攝方法,而是通過分享自己大量的攝影作品和背後的創作心得,來引導讀者去思考。他會詳細地講述每一張照片的拍攝背景,包括當時的心境、周圍的環境、以及他想要通過這張照片傳達的某種情感。他強調,好的攝影作品,不僅僅是畫麵上的好看,更重要的是它能夠觸動人心,能夠引發觀者的共鳴。這種“故事性”的解讀,讓我覺得非常受益。 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光綫的情緒”的探討。作者會分析在不同的光綫下,同一場景會呈現齣怎樣的不同氛圍,以及攝影師如何利用光綫的明暗、冷暖來烘托畫麵中的情緒。他會舉例說明,為什麼清晨柔和的光綫適閤拍攝溫馨的傢庭場景,而傍晚逆光下的剪影又會帶來怎樣的戲劇性效果。這種對光的細膩觀察和精準運用,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常“實用”,也讓我對未來的拍攝有瞭更明確的方嚮。 此外,書中還涉及瞭一些關於“構圖的哲學”。作者並沒有給齣一堆死闆的構圖原則,而是鼓勵讀者去發現生活中的“畫麵感”,去嘗試用不同的視角去觀察世界。他會分析一些經典的構圖案例,但更多的是強調,構圖的最終目的,是為瞭更好地服務於畫麵想要錶達的故事和情感。這種開放性的教學方式,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常“有啓發性”,也讓我敢於去嘗試不同的拍攝風格。 總的來說,《鏡頭裏的故事會》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攝影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一種“用眼看世界”的全新方式。它讓我明白,攝影不僅僅是按下快門,而是用心去感受,用光影去訴說。這本書,是一次關於攝影、故事與情感的精彩對話,它讓我對未來的攝影創作充滿瞭更多的熱情和期待。
評分《無聲的敘事者——捕捉生活細微之處的光影藝術》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感受,更像是一次安靜的心靈對話,一次關於“看見”的深度體驗。我通常對那些過於技術性的攝影書籍不太感冒,而這本書,則以一種溫柔而富有力量的方式,將我帶入瞭攝影的另一種境界。它並沒有去教你如何成為一個技術上的“大師”,而是引導你去發現隱藏在平凡生活中的那些不為人知的“光影之詩”。 作者在書中,並沒有使用大量的專業術語,也沒有堆砌那些華麗的辭藻,而是用一種極其樸實、卻又充滿洞察力的語言,描繪他對生活和光影的理解。他會分享一些關於日常的觀察,比如一扇窗戶投下的光斑,一盆植物在角落裏的影子,或是晾衣繩上隨風搖曳的衣物。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景象,在他的鏡頭下,卻充滿瞭生命力和故事感。他擅長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瞬間,然後用一種靜謐而深刻的方式,將它們呈現在讀者麵前。 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留白”的討論。作者認為,攝影作品中的“留白”不僅僅是畫麵上的空白,更是給觀者想象的空間,是讓故事得以延續的“呼吸”。他會分析那些看似“空曠”的照片,為什麼卻能引發觀者內心深處的共鳴。這種對畫麵“呼吸感”的追求,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常“有智慧”,也讓我明白,有時候,“少即是多”,攝影也是如此。 書中還涉及瞭一些關於“情緒的色彩”的解讀。作者並沒有將色彩簡單地看作是畫麵上的元素,而是認為,不同的色彩本身就蘊含著獨特的情緒。他會分析,為什麼暖色調的照片會帶來溫暖和愉悅,而冷色調的畫麵又會營造齣怎樣的寜靜或憂傷。這種對色彩與情感的深度連接,讓我對色彩有瞭更深的理解,也對今後的拍攝有瞭更具情感導嚮的思考。 總而言之,《無聲的敘事者》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關於攝影的技巧,更是一種“用心去感受生活”的提醒。它讓我明白,攝影的魅力,不在於拍齣多麼宏大壯麗的場麵,而在於能夠捕捉到生活細微之處的光影之美,並用鏡頭去講述那些無聲的故事。這本書,是一次關於攝影、生活與情感的沉靜體驗,它讓我對“看見”有瞭全新的認識,也對未來的攝影創作充滿瞭更多的感悟。
評分這本《影事拾遺——那些相機不曾記錄的光影》簡直是一場關於攝影的意外邂逅。初拿到手,被它樸實的封麵和書名所吸引,並沒有抱有太高的期待,以為不過是些泛泛而談的攝影心得。然而,當我翻開第一頁,便被作者那份對光影的細膩捕捉和對生活瞬間的深情凝視所打動。書中沒有那些高深莫測的技術術語,也沒有冷冰冰的器材分析,取而代之的是一段段充滿溫度的故事,講述著作者如何在尋常的日子裏,用鏡頭定格那些轉瞬即逝的美好。 從清晨第一縷陽光穿透薄霧,到黃昏時分染紅天際的晚霞,再到夜晚城市霓虹閃爍的魅影,作者用極富詩意的語言描繪瞭光綫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所呈現齣的韆變萬化。他筆下的那些人,無論是街頭匆匆的行人,還是公園裏悠閑的老人,抑或是嬉戲打鬧的孩子,都仿佛被賦予瞭生命,他們的眼神、他們的笑容、他們的動作,在作者的鏡頭下,都充滿瞭引人深思的故事。我尤其喜歡其中一篇關於雨後街景的描寫,作者如何捕捉到路麵積水反射齣的霓虹光斑,以及行人匆忙的腳步在濕漉漉的地麵上留下的短暫痕跡,那種意境,讓我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一股淡淡的憂傷中夾雜著對生活的熱愛。 這本書最大的魅力在於,它讓我重新審視瞭“攝影”這個詞的含義。它不再僅僅是按下快門,記錄下眼前的景象,而是與生活對話,與內心交流的一種方式。作者通過分享自己的拍攝經曆和感悟,引導讀者去發現隱藏在日常中的詩意,去體會光影的魔力。讀這本書,就像是和一位資深攝影師坐在咖啡館裏,聽他娓娓道來那些關於相機、關於光綫、關於故事的種種,你能感受到他字裏行間流露齣的那份熱情和對攝影藝術的執著。 我常常在想,攝影師真正捕捉到的,究竟是景物本身,還是那一刻的情感?《影事拾遺》似乎給瞭我一個答案。作者並沒有刻意追求畫麵的構圖完美,或是色彩的飽和度極緻,他更注重的是通過畫麵傳遞齣一種氛圍,一種情緒。他善於捕捉那些不經意的瞬間,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細節,然後用鏡頭將它們放大,讓我們看到其中蘊含的豐富情感。 這本書讓我感到,攝影不僅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它鼓勵我們慢下來,去觀察,去感受,去發現那些被匆忙的生活所遮蔽的美麗。每次讀完,我都會拿起我的相機,試著去捕捉生活中那些稍縱即逝的瞬間,不再僅僅是為瞭拍齣一張“好看”的照片,而是為瞭記錄下那一刻的心情,那一刻的觸動。這是一種全新的視角,也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攝影體驗。
評分《光影的呢喃——相機背後的匠心獨運》這本書,可以說是我最近在書店裏一次相當意外的收獲。我原本隻是隨意翻閱,並沒有特定目標,但當我的目光停留在書名時,一種莫名的好奇心驅使我繼續翻下去。這本書的內容,齣乎意料地將我帶入瞭一個完全不同的視角,它沒有像市麵上很多攝影書籍那樣,上來就講復雜的參數設置和器材測評,而是從一個更加宏觀、更加哲學的層麵,探討瞭“相機”本身以及它與攝影師之間的關係。 作者在書中並沒有直接教授具體的拍攝技巧,而是花瞭很多篇幅去解讀攝影器材的進化史,以及不同時代、不同品牌相機所蘊含的設計理念和人文關懷。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他對於老式膠片相機和現代數碼相機的對比分析,他並沒有簡單地說哪個更好,而是深入剖析瞭它們各自的優劣,以及它們在攝影師手中所能激發的不同創作可能性。他認為,每一颱相機都有自己的“性格”,攝影師需要去理解和適應這種“性格”,纔能更好地發揮它的潛能。 書中的文字,沒有使用過於專業的技術術語,而是用一種相當平實、甚至有些溫暖的語言,嚮讀者講述關於攝影的“故事”。他會講述一些曆史上著名的攝影師,是如何與他們的相機結下不解之緣,又是如何用這些“夥伴”去記錄時代變遷,去捕捉人類的情感。這些故事,讓我覺得攝影不僅僅是按下快門,而是一種與器材、與時代、與自我對話的過程。 更讓我感到驚喜的是,作者還涉及瞭一些關於相機製造工藝和材料科學的知識,雖然這些內容並不是攝影技術的核心,但它們卻讓我對攝影器材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他會介紹不同材質的鏡頭如何影響成像質量,不同快門的設計如何帶來獨特的拍攝體驗,這些信息雖然有點“跑偏”,但卻極大地滿足瞭我作為一個“器材控”的好奇心,也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內容非常“充實”。 總而言之,《光影的呢喃》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關於攝影的知識,更是一種對攝影的全新認知。它讓我明白,攝影的魅力,遠不止於最終的照片本身,更在於攝影師與器材之間那種微妙的互動,以及那份對光影藝術的執著追求。這本書,更像是一本攝影的“思想啓濛讀物”,讓我對未來的攝影創作充滿瞭更多的思考和期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