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简明Photo词典——数码单反摄影精要全掌握
定价:78.00元
作者:陈勤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11131691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1.0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这既是一本摄影词典工具书,又是一本答疑解惑的实用摄影教材。
本书共收录350个摄影词条,读者可以通过目录或摄影词条索引,迅速查询摄影词汇的内涵和应用;本书采用了大量的对比照片,读者能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快速掌握摄影精要内容;本书所有知识点的讲解简明直接、直达其意,读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数码单反摄影的精要内容。全书共分4篇18章,从拍摄方法的掌握,到摄影光线的应用,从拍摄技法的控制,到摄影器材的使用,涵盖了数码单反摄影的精要内容。
本书面向学习数码单反摄影知识的初、中级读者,带领初、中级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数码单反摄影的精要知识,提高其摄影技艺。
目录
Chapter 01 画幅与景别
1.1 画幅形式
1.1.1 数码相机常见画幅规格:3/2、4/3、16/9
1.1.2 根据主体形态或趋势选择画幅
选择横画幅
选择竖画幅
1.1.3 公平的画幅形式
1.2 景别
1.2.1 远景:以大环境空间为主
1.2.2 全景:注重主体的完整
1.2.3 中景:表现动作和情节
1.2.4 近景:突出主要部位
1.2.5 特写:强调和放大重点细节
1.2.6 根据拍摄意图选择景别
Chapter 02 拍摄方向与拍摄高度
2.1 拍摄方向
2.1.1 正面拍摄
正面方向亲和
工整对称更显庄重大
2.1.2 侧面拍摄
轮廓清晰的正侧面
纵深感强的斜侧面
2.1.3 背面拍摄
2.2 拍摄高度
2.2.1 高视点俯拍:高角度下纵深远
2.2.2 低视点仰拍:低角度下显高大
2.2.3 平视点拍摄:被摄对象正常表现
平视点均衡稳定
平视人物很自然
……
Chapter 03 认识主体、陪体与环境
Chapter 04 光影、色彩与基调
Chapter 05 光的基本特性
Chapter 06 光的方向与高度
Chapter 07 室内外自然光
Chapter 08 摄影棚(室)人工光
Chapter 09 镜头类型与特性
Chapter 10 光圈与快门
Chapter 11 曝光与测光
Chapter 12 数码相机的类型与选购
Chapter 14 白平衡的实质及其应用变化
Chapter 15 取景观察与信息导航
Chapter 16 自动对焦的特点与应用
Chapter 17 闪光灯原理与应用
Chapter 18 调控键钮、存储卡、电源
摄影词条索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光影的呢喃——相机背后的匠心独运》这本书,可以说是我最近在书店里一次相当意外的收获。我原本只是随意翻阅,并没有特定目标,但当我的目光停留在书名时,一种莫名的好奇心驱使我继续翻下去。这本书的内容,出乎意料地将我带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它没有像市面上很多摄影书籍那样,上来就讲复杂的参数设置和器材测评,而是从一个更加宏观、更加哲学的层面,探讨了“相机”本身以及它与摄影师之间的关系。 作者在书中并没有直接教授具体的拍摄技巧,而是花了很多篇幅去解读摄影器材的进化史,以及不同时代、不同品牌相机所蕴含的设计理念和人文关怀。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他对于老式胶片相机和现代数码相机的对比分析,他并没有简单地说哪个更好,而是深入剖析了它们各自的优劣,以及它们在摄影师手中所能激发的不同创作可能性。他认为,每一台相机都有自己的“性格”,摄影师需要去理解和适应这种“性格”,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潜能。 书中的文字,没有使用过于专业的技术术语,而是用一种相当平实、甚至有些温暖的语言,向读者讲述关于摄影的“故事”。他会讲述一些历史上著名的摄影师,是如何与他们的相机结下不解之缘,又是如何用这些“伙伴”去记录时代变迁,去捕捉人类的情感。这些故事,让我觉得摄影不仅仅是按下快门,而是一种与器材、与时代、与自我对话的过程。 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还涉及了一些关于相机制造工艺和材料科学的知识,虽然这些内容并不是摄影技术的核心,但它们却让我对摄影器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他会介绍不同材质的镜头如何影响成像质量,不同快门的设计如何带来独特的拍摄体验,这些信息虽然有点“跑偏”,但却极大地满足了我作为一个“器材控”的好奇心,也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充实”。 总而言之,《光影的呢喃》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关于摄影的知识,更是一种对摄影的全新认知。它让我明白,摄影的魅力,远不止于最终的照片本身,更在于摄影师与器材之间那种微妙的互动,以及那份对光影艺术的执着追求。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摄影的“思想启蒙读物”,让我对未来的摄影创作充满了更多的思考和期待。
评分《镜头里的故事会——用光与影诉说人间万象》这本书,对我来说,与其说是一本摄影教程,不如说是一部关于“看世界”的启迪录。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非常接地气的书名所吸引,感觉里面会有很多有趣的内容,事实也确实如此。这本书并没有把焦点放在那些枯燥的技术参数和复杂的后期处理上,而是更多地聚焦于“如何用摄影去讲述一个故事”,以及“如何通过光影来捕捉和表达情感”。 作者在书中,并没有直接教授具体的拍摄方法,而是通过分享自己大量的摄影作品和背后的创作心得,来引导读者去思考。他会详细地讲述每一张照片的拍摄背景,包括当时的心境、周围的环境、以及他想要通过这张照片传达的某种情感。他强调,好的摄影作品,不仅仅是画面上的好看,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触动人心,能够引发观者的共鸣。这种“故事性”的解读,让我觉得非常受益。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光线的情绪”的探讨。作者会分析在不同的光线下,同一场景会呈现出怎样的不同氛围,以及摄影师如何利用光线的明暗、冷暖来烘托画面中的情绪。他会举例说明,为什么清晨柔和的光线适合拍摄温馨的家庭场景,而傍晚逆光下的剪影又会带来怎样的戏剧性效果。这种对光的细腻观察和精准运用,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实用”,也让我对未来的拍摄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此外,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关于“构图的哲学”。作者并没有给出一堆死板的构图原则,而是鼓励读者去发现生活中的“画面感”,去尝试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世界。他会分析一些经典的构图案例,但更多的是强调,构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画面想要表达的故事和情感。这种开放性的教学方式,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有启发性”,也让我敢于去尝试不同的拍摄风格。 总的来说,《镜头里的故事会》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摄影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一种“用眼看世界”的全新方式。它让我明白,摄影不仅仅是按下快门,而是用心去感受,用光影去诉说。这本书,是一次关于摄影、故事与情感的精彩对话,它让我对未来的摄影创作充满了更多的热情和期待。
评分这本《影事拾遗——那些相机不曾记录的光影》简直是一场关于摄影的意外邂逅。初拿到手,被它朴实的封面和书名所吸引,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待,以为不过是些泛泛而谈的摄影心得。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便被作者那份对光影的细腻捕捉和对生活瞬间的深情凝视所打动。书中没有那些高深莫测的技术术语,也没有冷冰冰的器材分析,取而代之的是一段段充满温度的故事,讲述着作者如何在寻常的日子里,用镜头定格那些转瞬即逝的美好。 从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到黄昏时分染红天际的晚霞,再到夜晚城市霓虹闪烁的魅影,作者用极富诗意的语言描绘了光线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所呈现出的千变万化。他笔下的那些人,无论是街头匆匆的行人,还是公园里悠闲的老人,抑或是嬉戏打闹的孩子,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他们的眼神、他们的笑容、他们的动作,在作者的镜头下,都充满了引人深思的故事。我尤其喜欢其中一篇关于雨后街景的描写,作者如何捕捉到路面积水反射出的霓虹光斑,以及行人匆忙的脚步在湿漉漉的地面上留下的短暂痕迹,那种意境,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一股淡淡的忧伤中夹杂着对生活的热爱。 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摄影”这个词的含义。它不再仅仅是按下快门,记录下眼前的景象,而是与生活对话,与内心交流的一种方式。作者通过分享自己的拍摄经历和感悟,引导读者去发现隐藏在日常中的诗意,去体会光影的魔力。读这本书,就像是和一位资深摄影师坐在咖啡馆里,听他娓娓道来那些关于相机、关于光线、关于故事的种种,你能感受到他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份热情和对摄影艺术的执着。 我常常在想,摄影师真正捕捉到的,究竟是景物本身,还是那一刻的情感?《影事拾遗》似乎给了我一个答案。作者并没有刻意追求画面的构图完美,或是色彩的饱和度极致,他更注重的是通过画面传递出一种氛围,一种情绪。他善于捕捉那些不经意的瞬间,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细节,然后用镜头将它们放大,让我们看到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这本书让我感到,摄影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鼓励我们慢下来,去观察,去感受,去发现那些被匆忙的生活所遮蔽的美丽。每次读完,我都会拿起我的相机,试着去捕捉生活中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不再仅仅是为了拍出一张“好看”的照片,而是为了记录下那一刻的心情,那一刻的触动。这是一种全新的视角,也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摄影体验。
评分《时间的裁剪者——定格瞬间的艺术哲学》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阅读体验中最为独特的一本。当我拿到它的时候,就被它书名中那种充满诗意和哲思的味道所吸引。我本来以为会是一本关于摄影理论的书籍,但读过之后才发现,它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这本书并没有直接去讲如何构图、如何曝光,而是深入探讨了“时间”与“瞬间”在摄影中的意义,以及摄影师如何通过镜头去“裁剪”和“重塑”时间的流逝。 作者在书中并没有罗列一堆技术参数,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来阐释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如何在瞬间捕捉到永恒。他会探讨那些经典照片背后的故事,不仅仅是关于照片本身的内容,更是关于照片所定格的那个“时间点”的独特价值。他认为,每一个瞬间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摄影师的责任,就是将这些稍纵即逝的瞬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呈现给世人,让它们超越时间的限制,成为永恒。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决定性瞬间”的讨论,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引用布列松的理论,而是从更广阔的哲学角度去解读。他认为,每一个“决定性瞬间”,都不仅仅是画面上的巧合,更是背后无数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摄影师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才能在纷繁的景象中,捕捉到那个最能代表事件核心的瞬间。这种思考,让我对摄影的“抓拍”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再是随机的,而是充满智慧的判断。 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关于“凝固”与“流动”的辩证关系,作者探讨了摄影是如何通过将运动的景物“凝固”下来,来引发观者对时间流逝的思考。他会分析那些利用长曝光拍摄的流水、星轨等作品,不仅仅是为了呈现视觉上的美感,更是为了通过这种“慢”的方式,去反思我们对时间的感知。这种对摄影的哲学性解读,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有深度”,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以往的摄影观念。 总的来说,《时间的裁剪者》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摄影的技巧,更多的是一种对摄影艺术本质的思考。它让我明白,摄影师不仅仅是记录者,更是时间的“裁剪者”,是瞬间的“塑形者”。这本书,是一次关于摄影、时间与艺术的深度对话,它让我对“定格瞬间”有了全新的理解,也对未来的摄影创作充满了更深的哲思。
评分《无声的叙事者——捕捉生活细微之处的光影艺术》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感受,更像是一次安静的心灵对话,一次关于“看见”的深度体验。我通常对那些过于技术性的摄影书籍不太感冒,而这本书,则以一种温柔而富有力量的方式,将我带入了摄影的另一种境界。它并没有去教你如何成为一个技术上的“大师”,而是引导你去发现隐藏在平凡生活中的那些不为人知的“光影之诗”。 作者在书中,并没有使用大量的专业术语,也没有堆砌那些华丽的辞藻,而是用一种极其朴实、却又充满洞察力的语言,描绘他对生活和光影的理解。他会分享一些关于日常的观察,比如一扇窗户投下的光斑,一盆植物在角落里的影子,或是晾衣绳上随风摇曳的衣物。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景象,在他的镜头下,却充满了生命力和故事感。他擅长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然后用一种静谧而深刻的方式,将它们呈现在读者面前。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留白”的讨论。作者认为,摄影作品中的“留白”不仅仅是画面上的空白,更是给观者想象的空间,是让故事得以延续的“呼吸”。他会分析那些看似“空旷”的照片,为什么却能引发观者内心深处的共鸣。这种对画面“呼吸感”的追求,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有智慧”,也让我明白,有时候,“少即是多”,摄影也是如此。 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关于“情绪的色彩”的解读。作者并没有将色彩简单地看作是画面上的元素,而是认为,不同的色彩本身就蕴含着独特的情绪。他会分析,为什么暖色调的照片会带来温暖和愉悦,而冷色调的画面又会营造出怎样的宁静或忧伤。这种对色彩与情感的深度连接,让我对色彩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今后的拍摄有了更具情感导向的思考。 总而言之,《无声的叙事者》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关于摄影的技巧,更是一种“用心去感受生活”的提醒。它让我明白,摄影的魅力,不在于拍出多么宏大壮丽的场面,而在于能够捕捉到生活细微之处的光影之美,并用镜头去讲述那些无声的故事。这本书,是一次关于摄影、生活与情感的沉静体验,它让我对“看见”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对未来的摄影创作充满了更多的感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