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战原理与应用
定价:58.00元
作者:(美)David L. Adamy(戴维 L. 阿达米),王燕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12131474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由上篇《电子战基础》(EW101)和下篇〈电子战进阶》(EW102)两部分组成,其中上篇内容包括:基本的数学公式、天线类型与定义、接收机、电子战处理、辐射源定位、干扰与雷达诱饵等;下篇内容包括:威胁、雷达特性、红外与光电、对通信信号的电子战、辐射源定位精度、通信卫星链路等。书后附录为《电子战基础》和《电子战进阶》的问题与解答。全书从*基础的数学公式开始,由浅入深,图文并茂,全面讲述了电子战所涉及的各种基础技术,是电子战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校师生的实用参考资料。
目录
上篇 电子战基础(EW101)
章 概论3
第2章 基本数学概念5
2.1 dB值与方程5
2.2 电子战功能中的链路方程7
2.3 电子战应用中的链路问题10
2.4 球面三角形的关系13
2.5 球面三角形的电子战应用16
第3章 天线20
3.1 天线参数与定义20
3.2 天线类型23
3.3 抛物面天线的参数折中24
3.4 相控阵天线27
第4章 接收机30
4.1 晶体视频接收机31
4.2 IFM接收机32
4.3 调谐式射频接收机33
4.4 超外差接收机33
4.5 固定调谐式接收机34
4.6 信道化接收机34
4.7 布拉格小盒接收机35
4.8 压缩接收机35
4.9 数字接收机36
4.10 接收机系统36
4.11 接收机灵敏度39
4.12 调频灵敏度42
4.13 数字灵敏度43
第5章 电子战处理45
5.1 处理任务45
5.2 确定参数值48
5.3 去交错50
5.4 操作员界面53
5.5 现代飞机操作员界面57
5.6 战术ESM系统中的操作员界面60
第6章 搜索63
6.1 定义和参数限制63
6.2 窄带频率搜索策略65
6.3 信号环境68
6.4 间断观察法73
第7章 LPI信号75
7.1 低截获概率信号75
7.2 跳频信号76
7.3 线性调频信号79
7.4 直接序列扩谱信号82
7.5 一些实际考虑85
第8章 辐射源定位87
8.1 辐射源定位规则87
8.2 辐射源定位的几何位置88
8.3 辐射源定位精度89
8.4 基于幅度的辐射源定位93
8.5 干涉仪测向96
8.6 干涉仪测向的实现99
8.7 多普勒测向原理102
8.8 到达时间辐射源定位105
第9章 干扰109
9.1 干扰的分类109
9.2 干扰-信号比111
9.3 烧穿115
9.4 覆盖干扰118
9.5 距离欺干扰120
9.6 逆增益干扰123
9.7 AGC干扰127
9.8 速度门拖引128
9.9 对单脉冲雷达的欺干扰技术130
0章 诱饵138
10.1 诱饵类型138
10.2 RCS和发射功率140
10.3 无源诱饵141
10.4 有源诱饵142
10.5 饱和诱饵143
10.6 诱诱饵143
10.7 交战场景中的有效RCS146
1章 仿真149
11.1 定义149
11.2 计算机仿真151
11.3 交战场景模型155
11.4 操作员界面仿真158
11.5 操作员界面仿真的实际考虑161
11.6 模拟164
11.7 天线模拟167
11.8 接收机模拟169
11.9 威胁模拟172
11.10 威胁天线方向图模拟175
11.11 多信号模拟179
下篇 电子战进阶(EW102)
章 概论185
1.1 电子战概述185
1.2 信息战186
1.3 如何理解电子战187
第2章 威胁188
2.1 定义188
2.2 频率范围191
2.3 威胁制导方法192
2.4 威胁雷达的扫描特征194
2.5 威胁雷达的调制特性197
2.6 通信信号威胁200
第3章 雷达特性203
3.1 雷达方程203
3.2 雷达距离方程205
3.3 探测距离与可探测距离208
3.4 雷达调制212
3.5 脉冲调制213
3.6 连续波和脉冲多普勒雷达217
3.7 动目标指示雷达220
3.8 合成孔径雷达222
3.9 低截获概率雷达225
第4章 电子战中的红外和光电问题231
4.1 电磁频谱231
4.2 红外制导导弹234
4.3 红外行扫描器236
4.4 红外成像238
4.5 夜视设备241
4.6 激光目标指示243
4.7 红外对抗245
第5章 对通信信号的电子战249
5.1 频率范围249
5.2 HF传播249
5.3 VHF/UHF传播252
5.4 传播介质中的信号255
5.5 背景噪声257
5.6 数字通信258
5.7 扩谱信号265
5.8 通信干扰267
5.9 对扩谱信号的干扰270
5.10 对扩谱发射机的定位276
第6章 辐射源定位精度280
6.1 基本辐射源定位方法280
6.2 角度测量方法281
6.3 辐射源定位技术285
6.4 辐射源定位——报告定位精度290
6.5 辐射源定位——误差估计292
6.6 到达角误差转换为定位误差295
6.7 定位系统中的定位误差297
第7章 通信卫星链路303
7.1 卫星通信的特性303
7.2 术语和定义304
7.3 噪声温度305
7.4 链路损耗309
7.5 典型链路中的链路损耗312
7.6 链路性能计算314
7.7 相关的通信卫星和电子战公式317
7.8 对卫星链路的干扰318
附录A 问题与解答321
附录B 参考书目343
作者介绍
David L. Adamy拥有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电子工程学士学位和圣克拉拉大学电子工程硕士学位,他已撰写了多年的EW 101专栏。他也是军队和工业领域的EW专家(自豪地称自己为“乌鸦”)。作为系统工程师、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主管、项目经理,Adamy先生直接参与了从潜艇到太空等多种平台的EW系统项目。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就很吸引人,封面设计既有科技感又不失专业性,颜色搭配稳重又不失活力,一看就是一本值得深入研究的好书。虽然我还没有开始细读,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和前言,就已经能感受到作者在电子战领域深厚的功底和严谨的态度。他对各个章节的划分都非常清晰,逻辑性很强,从基础概念到前沿技术,层层递进,让人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电子战的精髓。尤其是在介绍了一些关键的理论模型和技术原理时,他并没有采用过于枯燥的数学推导,而是辅以大量的图表和实例,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易于理解。这一点对于我这样非专业背景但对电子战充满好奇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从作者的语言风格来看,他显然非常擅长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深奥的道理。我很期待能在阅读中,不仅获得知识,还能享受到一种智力上的愉悦。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神秘的电子战世界的大门,让我对这个领域充满了期待和求知欲。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一本教科书,不如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循循善诱地引导你入门。作者在处理一些高深的技术概念时,并没有生搬硬套复杂的公式,而是通过清晰的类比和形象的比喻,将晦涩难懂的原理变得触手可及。例如,在讲解电磁频谱的特性时,他将不同的频段比作不同的“信息通道”,而电子战的各种技术则像是“交通管制”和“信号拦截”的策略,这样的描述立刻就让我茅塞顿开。书中对不同类型的电子战装备和系统,如雷达、通信系统、电子干扰器等,也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分析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和作战效能。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介绍“是什么”,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技术。他对电子战在信息化战争中的核心地位的分析,以及对未来电子战发展趋势的预测,都充满了前瞻性和深刻的洞察力。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流畅,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吸收大量信息,同时也能保持高度的兴趣。
评分第一次捧起这本书,就被它厚重的分量和精美的排版所吸引。内容上,我感觉作者非常注重基础理论的构建,他从电磁波的基本性质讲起,逐步深入到各种电子战技术的核心原理。我尤其欣赏他对信号传播、调制解调、频谱分析等基础知识的细致讲解,这些是理解后续复杂电子战战术和技术的前提。书中关于电子战的各种术语和缩写,都有详细的解释和标注,这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友好,避免了因为术语障碍而产生的困惑。而且,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并没有回避数学公式,但他会巧妙地将其融入到文字叙述中,并解释其物理意义,而不是简单地罗列。这种方式既保证了科学的严谨性,又不至于让读者望而却步。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在接受一次系统性的电子战知识“洗礼”,从宏观的战略意义到微观的技术细节,都被一一梳理清楚。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集合,更像是一份关于电子战的“操作指南”。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作者在尽力地将一个看似高深莫测的领域,以一种尽可能平易近人的方式呈现给读者。他不仅仅是罗列技术名词和原理,更注重解释这些技术背后的逻辑和应用场景。例如,在讲解雷达对抗的章节,他会详细分析雷达的工作方式,以及如何通过欺骗、饱和或压制等手段来对抗雷达,并且会结合一些历史上的经典战例来佐证其观点。这种“情景式”的学习方式,让我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电子战的实战价值。此外,书中对电子战的“攻”与“防”两方面都进行了充分的论述,并且强调了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和持续演进。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智能化”和“网络化”在未来电子战中作用的分析,这让我对这个领域的未来发展充满了好奇和期待。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鲜明,带着一种理性的冷静和对专业知识的自信,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既能感受到严谨的科学精神,又能体会到作者对电子战领域的热情。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对电子战的认知不再局限于科幻电影中的描绘,而是上升到了一个更加理性、科学的层面。书中对于电子战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以及在现代军事冲突中的地位的阐述,都相当到位。特别是关于电子情报(ELINT)、电子对抗(EC)和电子防护(EP)这三大核心要素的细致讲解,让我深刻理解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制约关系。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生动地展现了电子战在战场上的实际应用,从早期的雷达干扰到如今的频谱战,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伴随着技术上的革新和战术上的演变。我特别被书中关于“攻防不对称”的论述所吸引,它揭示了电子战的独特魅力——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通过技术优势取得决定性的战果。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贴近实战的案例,这种方式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书中的内容,也激发了我对未来电子战技术发展方向的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