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家的日常,家的自在
定价:39.8元
作者:(日) 渡边有子著,杨林蔚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50257535
字数:10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 人气料理家渡边有子以诗化文字,分享自己日常家事的感悟与诀窍,帮助读者打造能让全家人自在生活的家居环境。
◆ 日常之美,存于微乎。花一点时间,营造一个自己喜欢的家,把家变得自在清爽,就像*初无数次梦想的那样!
◆ 日本生活美学大师松浦弥太郎盛赞本书:“有一分自在,就有一分美。”
◆ 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叫“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做一个认真生活的人,每一天都用心地过,就是*好的生活。
◆ 收拾房间,做饭,都是爱的能力的体现。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为起居室、厨房、料理、服饰四部分,人气料理家渡边有子将自己日常衣食住行的经验与诀窍以诗化文字进行分享,进而传达出“以认真的心和坚持的热爱,打造和享受清爽自在的家”的生活美学。
目录
作者介绍
渡边有子,日本料理研究家。擅长组合食材并创造料理,能有效利用食材本身的味道,简单而又不失美味,因此大受欢迎。此外,她很有挑选厨具、家具和衣饰的眼光,非常善于经营生活,拥有众多粉丝。人们不仅关注她的料理手艺,也很欣赏她的生活风格。已出版《无印良品的花样土锅料理》。
本书分为起居室、厨房、料理、服饰四部分,料理家渡边有子将自己日常衣食住行的经验与诀窍以诗化文字进行分享,进而传达出简约而独特的生活美学。
好的生活,就是每一天都用心地过。
文摘
新的一天从整理房间开始
清晨起床之后,一整天里的大半时间我都要在家中度过,不少工作也是在家中完成的。所以,对我而言情绪的转换至关重要。如果当天有外出拍摄的任务,那么我很早就在厨房中忙活开了。有工作安排的压力在身,自然一开始就进入了工作状态。但是在只需要留家写作的日子里,就很容易由着自己的心情来,做会儿工作,干会儿家务。一整天下来都坐立不安,效率极低。因此我认为,只有先把家中搞清爽了,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首先把窗户打开通风,再让洗衣机转动起来,接着去打扫起居室和卧室等房间。把前一天晚上睡前没来得及整理的以及散放在桌子上的东西都收拾好,把它们放回各自固定的摆放位置。我希望家中所有的物品都能各归其位,达到“初始状态”。经常性地进行这样的整理,就会把它变成日常的习惯。在洗涤、收拾、打扫的过程中,思维方式就开始往工作的方向转变。人来回走动,手脚忙个不停,脑子里却什么都不用想,这反而会感觉精神渐渐爽朗起来。对我来说这段时间就是从休闲到工作的转换期。早上的家务劳动告一段落之后,家里也变得漂漂亮亮的,这算是“一举两得”吧。清新的空气在干净整洁的房间中流动,让人神清气爽,心情愉快。
即便天气转凉,遇到大晴天还是要开开窗,等吃完午饭再关上也不迟。清风能一扫家中积聚的浊气,让心情也变得如同空气一般清爽。脏衣服一直放着不洗的话我就老是惦记,无法集中精力工作,乱糟糟的桌子也很容易影响情绪。我认为杂乱无章的房间或是桌子能反映出居住者的脑子里也是一团乱麻。在不知不觉之间,我就养成了先打扫房间再工作的习惯。在劳作中放空大脑,让身体先“苏醒”起来;做完了家务活,接下来投入工作的时候也会心无旁骛。不过这只是我个人的生活“规则”,我认为按照这样的顺序做事效率更高,家务工作两不误。
在生活中点缀季节的色彩
我家的起居室里放着一个陶制的大单口钵和一个需要双手才能抱起的木碗,里面经常装满了水果。我一看到美味的水果就迈不动腿,买回来的水果不知不觉就已经堆成了小山。冰箱里放不下的就都放在这两个容器里,摆在起居室里供人取用。当然,厨房里没地方放是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我觉得用水果代替花束来装点房间,也是别有一番情致。
在我看来,水果和鲜花有同样的功效——自身都有香气,都有或浓或淡的色彩。房间里放上这样有机的物品,让人觉得视线都变得柔和起来。这两个容器摆在桌子上,春天装草莓,初夏装樱桃,这些小小的浆果放在大大的碗里,既起到装饰的作用,也方便随手拿着吃。经过桌子的时候从这漂亮的“摆设”里拿上一两颗噙在嘴中,心情也随之美丽起来。夏天来临的时候就放李子、梅子和桃子,它们外形圆润,口感鲜甜,味道也是芳香醉人。买得越多,吃得也越多,可以给身体好好补足水分!光是看着这堆水果,就让人忍不住琢磨:是直接拿着吃好呢,还是切片再冲入冰凉的碳酸饮料弄成糖水好呢?或者是榨成汁做果子露冰淇淋?进入秋季,水果的品种就更丰富了,不管是柿子、日本梨、葡萄、苹果、西洋梨还是木瓜,放在这两个容器里都非常耐看。到了冬天,钵子和碗里就盛满了黄色或橙色的柑橘类水果。我家的起居室里一年四季都点缀着缤纷的水果色。
我觉得有了水果做装饰就用不着再买花了,当然花朵调节心情的作用还是无可替代的。比起用复杂的花材做搭配,我更偏爱仅用一种花朵摆出的自然造型。初春时节放一束风信子在窗边,远远看去仿佛与射入的阳光融为一体,房间里满溢着喜迎春天的气氛。我常用的就是风信子和郁金香等球根花卉,或者像丁香那种细碎的小花。偶尔也会用大而华丽的花材,例如芍药。每年到了相应的时节都会买一些花回来插上。因为对花不是很了解,大部分时间起居室里摆的还是水果。无论是鲜花还是水果,都能让人感受到季节的变迁,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序言
前言
在二十多岁到三十出头的这段时间里,我经常外出。外面的世界固然是有趣的,但也不能不说是因为家中并非那么舒适。但过了35岁之后,便觉得在家待着也不错。
我开始琢磨:什么样的家居才让人感到愉快?如何布置出一个舒适的空间?又该怎样保持?
我认为,舒适的家居生活其大前提就是“清爽”二字。但不能否认的是,有些人在庞杂的物件中间照样活得很愉快,他们能把东西都摆得错落有致、有模有样。但在我看来,那只是随便乱放而已,总叫人心神不宁。因此,我的目标就是把物品地整理好,不留多余的东西,过简简单单的日子。
在这样的家中生活,感受季节的变迁,享受美食,偶尔邀请友人过来喝茶聊天……那该多好。当然,这也是一个适合工作的环境。
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规则,并付诸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心情就会慢慢变好。对我而言,从收拾喜欢的厨房和准备餐食开始,到创造一个让全家人都感到舒适的起居室和卫生间的好环境,甚至于清洗衣物和打扫卫生的过程都是非常享受的。新的一天从家中开始,也在家中结束,好的家庭生活习惯,能让人有余裕去凝视自我,琢磨事物。虽称其为“规则”,但也没有字面意义上那么严肃,就是那些让自己感到自在放松的生活习惯而已。
“清爽”和“自在”,是令我精神愉悦、心情舒畅的两个关键词。
说实话,一开始拿到《家的日常,家的自在》时,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总觉得这类关于“家”的书籍,要么过于矫情,要么流于说教。然而,翻开的第一页,我便被一种朴实无华的文字吸引住了。作者以一种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生活中的种种琐碎,却又赋予了它们别样的光彩。比如,关于清晨醒来的那一刻,书中没有大肆渲染“美好的一天从早餐开始”之类的口号,而是细致地描写了阳光如何穿过窗帘的缝隙,落在床头柜上,伴随着远处隐约的鸟鸣,那种从睡梦中缓缓苏醒的,带着一丝迷蒙和慵懒的真实感,瞬间将我拉回了无数个类似的早晨。再比如,书中对餐桌场景的描绘,不是对满汉全席的炫耀,而是对一顿寻常家常便饭的耐心呈现,从食材的选择,到烹饪的过程,再到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食物和话语的温度,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而然,却又饱含深情。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幸福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藏匿在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里,等待我们去发现,去品味。
评分对于《家的日常,家的自在》这本书,我只能说,它简直是一股清流。在如今充斥着速食文化和浮躁情绪的世界里,能够读到这样一本静心之作,实属难得。作者并没有试图用华丽的辞藻去堆砌“家”的美好,而是用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勾勒出家的轮廓,再用生活的细节去填充其中的色彩。书中那些关于“日常”的描写,并不是流水账式的记录,而是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细节的敏感。比如,对于一次家庭旅行的记录,重点不在于去了多少景点,而是旅途中那些不期而遇的风景,家人之间的互动,以及回到家后,那种疲惫却又满足的归属感。而对于“自在”,作者也给出了一种全新的解读,它不是放纵,不是逃避,而是在规律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在爱与被爱中,获得心灵的自由。这本书让我感觉,原来“家”可以如此简单,也可以如此丰富。
评分这本《家的日常,家的自在》像一阵温柔的风,轻轻拂过我躁动的心。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总是在追逐着远方的诗和海,却常常忽略了脚下那片最熟悉的土壤。打开这本书,仿佛推开了一扇尘封已久的心门,里面弥漫着岁月沉淀的温暖和生活最本真的香气。它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只是用一种近乎絮叨的方式,描绘着那些再寻常不过的日子:清晨窗边透进的光,厨房里飘出的饭菜香,客厅里孩子嬉闹的声音,傍晚阳台上晾晒的衣物,深夜里家人安详的呼吸……每一个场景都如此鲜活,仿佛就发生在我的身边。我看到了自己,看到了我的家人,看到了那些曾经被我忽视的,却又无比珍贵的瞬间。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家”的定义,原来家不仅仅是四面墙,更是情感的港湾,是心灵的归属。它让我懂得,自在并非一定要逃离,而是能够在日常的点滴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安宁与欢愉。读罢掩卷,心头涌上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也有一种想要立刻回家,拥抱家人的冲动。
评分《家的日常,家的自在》这本书,就像是一本私人相册,翻开它,你就能窥见作者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也能从中找到自己生活轨迹的影子。它的语言风格是如此的亲切,仿佛是一位老友在向你娓娓道来,没有丝毫的做作和刻意。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心一笑,因为那些场景,那些情感,实在是太熟悉了。书中对于孩子成长的细微观察,对于夫妻之间无声的默契,对于亲人之间点滴关怀的描绘,都恰到好处地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情感。它没有贩卖焦虑,也没有制造鸡汤,只是用最真挚的情感,展现了“家”的温度与力量。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自在”的阐述,它不是那种刻意追求的随性,而是在承担责任、经历风雨之后,依旧能够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在熟悉的环境中找到内心的安宁。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自在,是与生活和解,是与家人相伴,是懂得珍惜眼前的拥有。
评分读完《家的日常,家的自在》,我的脑海里没有浮现出任何书中的具体情节,但我的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它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记,却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我对“家”的看法。这本书仿佛是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生活中的疏忽,也让我更加珍视那些曾经被忽略的温暖。它没有给我明确的指导,却在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淡淡的哲学。我能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情,对家人的深情,以及对“自在”的独特理解。这种理解并非是空洞的理论,而是渗透在每一个生活片段中的真切体验。它让我明白,家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遮风挡雨,更在于心灵的寄托和情感的联结。而自在,也并非是一种遥不可及的状态,而是能够在琐碎的日子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平和与安宁。这本书,就像是一首舒缓的乐曲,没有高潮迭起,却能在你心底留下悠长的回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