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逆反心理学

儿童逆反心理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儿童心理学
  • 逆反心理
  • 亲子沟通
  • 教育方法
  • 行为矫正
  • 儿童教育
  • 家庭教育
  • 心理学
  • 育儿
  • 正面管教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人天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四川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36490680
商品编码:30052307117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儿童逆反心理学
作者:珊瑚海
定价:42.0
出版社:四川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6-01
ISBN:9787536490680
印次: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儿童逆反心理学》通过一个个真实的、熟悉的、生动的案例故事和通俗易懂心理学知识,揭示了关于儿童逆反心理中的奥秘,破解孩子健康成长中的密码,帮助父母们正确处理孩子逆反心理中所反应的种种问题行为,使父母不再为孩子的说谎、撒泼、厌学、对抗、懒床、不睡觉、不吃饭、拖拉等而苦恼。希望父母们掌握了《儿童逆反心理学》中的不打不骂的温暖教养方法,就能在家庭教育中如鱼得水,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有自信、有同情心、有感和创造力的儿童。

  目录


逆反心理,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
? 逆反心理的相关知识 // 002
? 儿童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要因素 // 005
? 儿童逆反心理的正确引导 // 008
? 儿童逆反心理带来的正面效应 // 011
? 从儿童的逆反心理中看健康心理的培养 // 015
? 知识链接
父母意见统一,孩子才能听话 // 018
? 小测试
您的孩子逆反吗 // 022
第二章
叛逆不是孩子的错,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关键
? 大喊大叫,使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强烈 // 026
? 溺爱,孩子逆反的温床 // 030
? 期望过高,让孩子更想反抗 // 034
? 简单粗暴,把孩子逼向对立 // 038
? 冷漠忽视,孩子逆反的“隐形手” // 042
? 知识链接
鱼缸法则:孩子成长需要自由 // 046
第三章
情绪化?不打不骂,给孩子正面教养
? 了解儿童情绪中的小秘密 // 050
? 孩子无理取闹,采用积极暂停法效果好 // 055
? 孩子外出时爱撒泼,要事先“约法三章” // 059
? 给足孩子感,缓解他的逆反情绪 // 064
? 打骂是的方法,言传身教效 // 068
? 知识链接
避雷针效应:及时疏导孩子的心理压力 // 071
第四章
对着干?这样定规矩孩子抵触
? “
小赖皮”不听话,对付软磨硬泡有方法 // 076
? 孩子任性,定一些规矩让他听话 // 080
? “
小小年纪,怎么就会顶嘴了?” // 084
? 孩子爱说谎,找出原因再教育 // 088
? 死较劲的孩子,硬碰硬 // 092
? 知识链接
禁果效应:正确利用孩子的好奇心 // 095
第五章
厌学?不骄纵不惩罚,孩子零叛逆成长
? “
不想去学校”:读懂孩子的言外之意 // 100
? 孩子有作业拖延症,切忌不停催促 // 103
? 孩子上课爱走神,培养好习惯来提升注意力 // 107
? 孩子缺乏学习热情,鼓励孩子提升自信 // 111
? 孩子逃学,冷静分析原因是关键 // 114
? 学习有进步,用具体的表扬鼓励孩子 // 118
? 知识链接
超限效应:教育孩子要合理 // 122
第六章
太霸道?鼓励孩子学会分享是关键
? 霸道孩子不受喜爱,别让孩子孤独成长 // 126
? “
不给,我就抢”:纠正“儿童独占症” // 130
? “
就是不给你吃”:懂得分享才会快乐成长 // 133
? “
这不是我的错”:父母先认错,孩子就会跟着认错 // 137
? “
要玩这个玩具,请排队”:培养孩子的秩序感 // 142
? 知识链接
蝴蝶效应:教育孩子从细节入手 // 145
第七章
不睡觉?言传身教,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 孩子晚睡晚起主要受父母影响 // 150
? 孩子怕黑,让他接纳黑暗才能安心入睡 // 154
? 只有在父母怀里才能入睡 // 157
? 消除睡眠障碍,让孩子一夜好眠 // 160
? 坚定地执行睡前仪式 // 164
? 知识链接
强化定律:好习惯在于不断强化 // 167
第八章
不吃饭?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是关键
? 孩子不吃饭,多半是惯的 // 172
? 追着喂饭只会让孩子更抵抗 // 176
? 吃饭时关闭电视,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 180
? 孩子挑食不要强迫 // 183
? 不要让孩子暴饮暴食 // 187
? 知识链接
椰壳效应:让孩子爱上吃饭 // 190
第九章
因势利导,挖掘孩子逆反心理中的积极潜能
? 孩子喜欢搞破坏:探索与发现心理要呵护 // 194
? 孩子喜欢乱涂乱画:不要破坏孩子的想象力 // 198
? “
我不吃,就不吃”: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 // 201
? “
我的我的,都是我的”:培养孩子物权归属意识 // 204
? 知识链接
标签效应:不随意否定孩子 // 208
后记
别和逆反的孩子过不去 // 211

  编辑
1.各种“我偏不!”——准确解读孩子的逆反行为,化解他心中的小小反抗。比如,孩子出门的时候动不动就撒泼、发脾气,吃饭、起床从来没有好好合作过,卧室乱糟糟的从来不自己收拾,跟父母顶嘴、说谎更是家常便饭。逆反的孩子凡事都由有着自己的性子,从来不把规矩当回事。让他做什么,他偏不做。孩子有逆反行为,其实是因为他觉得你不理解他。翻开本书,你能理解孩子,孩子就能理解你!

2.很多人误认为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消极的心理反应。事实上,逆反心理并不是不健康的心理,而是人适应外界环境的一种正常的心理机能。它虽然有消极的一面,但也有许多积极的因素。书中会有技巧地教您怎样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发挥他的潜能。


3.《儿童逆反心理学》会教给您一些实用的技巧:对于无理取闹的孩子予以积极暂停;孩子外出爱撒泼,要事先“约法三章”;给足孩子感,缓解他的逆反情绪;孩子爱说谎,要先找出原因;孩子爱顶嘴,耐心倾听做好沟通;孩子做作业有拖延症,切忌不停催促;孩子上课不专注,培养好习惯来提升;孩子缺乏热情,鼓励孩子提升自信;霸道孩子爱抢玩具,要循序渐进鼓励孩子学会分享;培养孩子的秩序感,让霸道的孩子学会排队……想要知道更多实用的教养方法,赶快来翻开本书来寻找答案吧!
 




《悄悄话:孩子成长中的情绪密码》 内容简介: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两个孩子是完全相同的。他们带着独特的个性和天赋来到人间,经历着一场场奇妙的成长蜕变。而在这段旅程中,情绪,如同潮汐般起伏不定,是孩子内心最真实的写照,也是他们与世界沟通的语言。 《悄悄话:孩子成长中的情绪密码》并非一本关于“叛逆”或“对抗”的教条指南,而是一次深入孩子心灵世界的温柔探索。它试图揭开那些藏匿在孩子行为背后,被大人常常忽视或误解的情绪密码,帮助家长看见孩子真实的需求,理解他们看似“难缠”举动的真正原因。 本书不追求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更不提供“标准答案”。相反,它鼓励家长放慢脚步,用一颗平静、好奇的心去倾听孩子细微的“悄悄话”——那些隐藏在皱眉、大哭、沉默、甚至是偶尔的小破坏中的讯息。我们将一同走进孩子的内心花园,观察他们如何感知世界,如何回应挫折,如何在规则与自由之间摇摆,如何在独立与依赖的边界线上探索。 第一部分:倾听孩子的声音——情绪的初探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从最基本的情绪入手。孩子们的喜怒哀乐,是如何萌芽,又是如何表达的? “我为什么生气?”——愤怒的河流与平静的港湾: 愤怒,并非全然的负面。它可能是孩子在表达“不”,在维护自己的界限,或是在对抗无力感。我们将探讨不同年龄段孩子愤怒的特点,以及家长如何识别愤怒背后的信号——是饥饿、疲倦、界限被侵犯,还是渴望被理解?我们将学习如何不被孩子的愤怒淹没,而是成为那个能够接纳并引导情绪的“平静港湾”,帮助孩子学会健康的愤怒表达方式,而不是压抑或爆发。 “我好害怕!”——恐惧的阴影与勇气的曙光: 从害怕黑暗,到害怕失败,再到害怕社交,孩子的恐惧形态万千。本书将深入分析不同发展阶段孩子可能面临的恐惧源,探讨这些恐惧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们对孩子心理成长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学习如何与孩子一同面对恐惧,给予他们安全感,引导他们认识到,恐惧是可以被理解和克服的。我们并非要消除孩子的恐惧,而是帮助他们找到内在的勇气,勇敢地迈出探索未知的步伐。 “我好难过……”——悲伤的泪水与成长的养分: 悲伤,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孩子失去心爱的玩具,经历一次小小的挫折,或者看到亲人分别,都会感到悲伤。本书将引导家长理解,悲伤并非需要立即被“治愈”的情绪,而是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如何允许孩子表达悲伤,而不是急于安慰或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如何从悲伤中汲取力量,让孩子学会坚韧和同理心? “我好喜欢!”——快乐的火花与幸福的积累: 快乐,是孩子最闪耀的光芒。从简单的食物、玩具,到新奇的体验、美好的相遇,孩子的快乐是纯粹而直接的。本书将强调,捕捉和放大孩子的快乐时刻,对于建立积极的心态至关重要。我们如何与孩子一同享受快乐,鼓励他们分享喜悦,并从中学习感恩和珍惜? 第二部分:行为背后的秘密——情绪的语言 孩子的情绪,常常通过行为而非言语来表达。当孩子出现“不听话”、“捣乱”、“黏人”等行为时,我们如何解读他们隐藏的情绪信息? “我不要!”——独立的呼唤与界限的探索: 当孩子开始说“不”,这不仅仅是对指令的抗拒,更是他们迈向独立的宣言。本书将探讨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对自主性的渴望,以及家长如何在坚持原则的同时,给予孩子适度的选择权和控制感。我们将学习如何区分“合理的拒绝”与“挑战规则”,并引导孩子在规则的框架内,找到自主表达的空间。 “都是我的!”——占有欲与分享的启蒙: 孩子强烈的占有欲,往往源于对安全感和自我价值的认知。本书将剖析孩子在发展早期对物品的“所有权”意识,以及家长如何温和地引导他们理解分享的意义。分享,并非简单的“交出”,而是学会尊重他人,体验合作的乐趣,并在互助中建立更深厚的连接。 “为什么是这样?”——好奇心与探索的冲动: 孩子天马行空的提问,突如其来的“破坏”,往往是他们强烈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体现。本书将鼓励家长拥抱孩子的探索精神,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学习动机”。我们如何安全地引导孩子的探索,将好奇心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而不是视其为“麻烦”? “我好累……”——疲倦与界限的信号: 孩子无声的抗议,有时仅仅是因为疲倦。过度刺激的环境,不规律的作息,都可能让孩子身心俱疲。本书将强调识别孩子疲倦信号的重要性,并提供建立健康生活节奏的建议,帮助孩子在充足休息中获得更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他们都比我好……”——比较与自我认知的萌芽: 孩子开始注意到与其他孩子的差异,并产生自我比较。本书将探讨这种比较心理的成因,以及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关注自身的独特优势,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而非陷入无休止的比较和焦虑。 第三部分:与孩子同行——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理解了孩子的情绪密码,我们该如何与他们一同前行,构建一个充满理解与支持的亲子空间? “看见”与“被看见”——积极的关注与回应: 孩子最渴望的是被看见,被理解。本书将强调家长积极关注孩子情绪的重要性,学习如何用眼神、语言和肢体语言传递“我在乎你”。我们如何回应孩子的需求,而不是简单地满足或拒绝?如何通过倾听和同理,让孩子感受到被全然接纳? “情绪的加油站”——创造安全的情绪表达空间: 家,应该是孩子最安全的情绪“加油站”。本书将提供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家长在家中营造一个允许孩子自由表达各种情绪的环境。无论是哭泣、大笑,还是偶尔的摔东西(在安全的前提下),家长都应以平静和接纳的态度去面对,并引导孩子用更恰当的方式释放情绪。 “我是你的榜样”——以身作则的情绪管理: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家长自身的情绪管理模式,将深刻影响孩子。本书将探讨家长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如何示范积极的沟通方式,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情绪发展。 “规则背后的爱”——界限与自由的平衡艺术: 规则,是为了保护孩子,让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但规则的建立,并非一味地压制,而是要让孩子理解规则背后的逻辑和爱。本书将探讨如何以温和而坚定的方式设定界限,如何在规则下给予孩子选择和探索的空间,如何在冲突中找到理解与合作的平衡点。 “慢下来,看见幸福”——陪伴的温度与连接的力量: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最珍贵的莫过于高质量的陪伴。本书将强调,与孩子共度的时光,哪怕短暂,也蕴含着连接的力量。我们如何放下手机,全身心地投入到与孩子的互动中?如何通过游戏、阅读、共同的活动,加深亲子情感连接,让孩子感受到被爱和被珍视? 《悄悄话:孩子成长中的情绪密码》不提供魔法棒,只提供一把钥匙,帮助你打开孩子心灵的门。它邀请你与孩子一同踏上这场充满爱与理解的旅程,去倾听他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悄悄话”,去解读他们成长的密码,去共同谱写一段段温馨而有力量的亲子乐章。这是一本写给每一个渴望与孩子建立更深层次连接的父母的书,它相信,理解是沟通的桥梁,爱是成长的阳光。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孩子的“问题行为”,而是从更宏观、更长远的视角去探讨孩子成长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境。我以前常常纠结于孩子当下的表现,觉得他们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是不是我教育得不够好。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孩子表现出来的“不如意”是他们自我意识觉醒、独立人格形成过程中的必然阶段。作者的论述非常严谨,引用了很多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成果,但又不会让人觉得枯燥难懂。它更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专家进行深入的对话,通过对话,我学会了如何区分孩子真正的心理需求和表面的行为反应,也学会了如何以一种更接纳、更支持的态度去面对孩子的成长。我尤其对其中关于“边界感”的探讨印象深刻,它让我明白,在管教孩子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和独立空间。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心态上的转变,让我能够更平静、更积极地陪伴孩子成长。

评分

这真是一本令人耳惊艳的书!我一直认为教育孩子就应该“严加管教”,让他们知道规矩,听从父母的安排。但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自己过去的观念可能有些偏颇。它非常温和地揭示了孩子内心深处的渴望——被理解、被尊重、被看见。书中用了大量真实的案例,有的是我经历过的,有的虽然没经历过,但也能感受到那种强烈的情感冲击。它让我开始反思,在我与孩子的互动中,有多少是出于爱,有多少是出于我自己的控制欲?有多少是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有多少是仅凭我成年人的经验和期望?这本书教会我如何去“看见”孩子,如何去倾听他们未说出口的话,如何去回应他们内心深处的需求。它提供的建议不是生硬的指令,而是引导性的思考,让我能够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找到最适合的沟通和引导方式。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和孩子之间的距离似乎拉近了许多,沟通也变得更加顺畅和有温度。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关于如何“对付”不听话孩子的实用手册,但它却是一本关于如何“理解”和“陪伴”孩子的成长指南。作者的笔触非常真诚,字里行间透露着对孩子深深的关怀和洞察。它帮助我认识到,孩子所谓的“逆反”行为,往往是他们寻求独立、探索自我、建立边界的一种方式。书中关于如何与孩子建立健康亲密关系的论述,让我受益匪浅。它教会我如何用一种更平等、更尊重的姿态去与孩子沟通,如何去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即使这些想法和感受与我的不同。我特别欣赏书中那种“不评判”的态度,它鼓励父母放下自己的评判标准,去倾听孩子的内心声音。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成为了一个更懂孩子的父母,更成为了一个更懂得爱和理解的人。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孩子行为理解的新大门!我一直以为孩子到了叛逆期就是不听话、爱顶嘴,完全不理解他们到底在想什么,为什么会突然变得那么难以沟通。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很多我们认为的“叛逆”行为,其实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种非常正常的心理表现。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解释了为什么孩子在这个阶段会渴望独立、挑战权威,以及他们内心深处的需求是什么。书中举了很多生动的例子,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家孩子的身影,也看到了自己过去的一些处理方式可能带来的误解。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的部分,它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技巧,比如如何倾听、如何回应、如何在坚持原则的同时又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再那么焦虑和无助,而是对如何引导孩子走过这个敏感时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信心。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逆反”,更是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懂孩子、更有智慧的父母。

评分

我之前一直认为,所谓的“逆反期”就是孩子不听话、故意捣乱的时期,需要父母强硬的手段来压制。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用非常人性化的笔触,描绘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因为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会产生与成人世界不同的视角和需求。作者的分析非常细腻,深入到孩子情感、认知、社交等各个层面,解释了他们为何会表现出各种看似“难以理喻”的行为。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情绪管理”的部分,它不仅仅是教孩子如何控制情绪,更是教父母如何理解孩子的情绪,如何与孩子一起面对和处理负面的情绪。这本书没有给我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框架,让我能够从更深层次去理解我的孩子,从而做出更恰当的回应。它让我意识到,与其对抗孩子的“逆反”,不如去理解和引导,与孩子一同成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