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胎儿期记忆
定价:46.00元
作者:徐山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0449730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作者徐山通过系列科学研究,明确了人的精神起 点始于胎儿期记忆,而且在个人历史和人类文化中均 能看到胎儿期记忆所留下的强烈痕迹和影响。以此作 为纵观人的历史的新角度。再来审视我们人类的心灵 创造,许多费解之谜被一一打开。
胎儿期记忆的发现,揭开了生命科学领域的新篇 章,在心理学、宗教、梦文化、文学研究、传统文化 思想等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人类认识史上具有 革命的性质。
《胎儿期记忆(人的精神文化原型的发现)》在生 物学意义上的“人从哪里来”的问题已大致解决的基 础上,回答了“人的精神是怎么来的”问题.揭示弗 洛伊德《释梦》与《荣格自传》中的梦例和胎儿期记 忆的关系,同时还从逻辑上回答了“我们现在应该怎 么办”即“人到哪里去”的问题。
目录
作者介绍
徐山,1955年12月生,江苏省苏州市人。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文学硕士,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文学博士。1987年起苏州大学文学院执教,现为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11月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讲学.2001年4月日本帝塚山学院大学客座教授。*有《雷神崇拜——中国文化源头探索》《汉语言的起源》《徐山训诂文字论集》《人的精神文化原型的发现》《古文字考丛》《为了不惑——徐山短诗1000首》《周易结构与词义分析》《文字训诂稿存》《探义寻根——徐山文字训诂萃编》等多种,发表论文180篇。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真是颠覆了我对胎儿期认知的固有印象。一直以为宝宝在肚子里只是个被动的生命体,对外界的刺激毫无感知,或者只是模糊的反应。但读完后,我才意识到,原来从生命孕育之初,我们就已经开始了与世界的连接,甚至对声音、触感、甚至是母亲的情绪都有着初步的认知和记忆。书里讲述的案例和科学研究,通过一些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解释了胎儿如何“学习”和“记住”某些事物,比如母亲常听的音乐,甚至是一些简单的词语。这让我不禁回想起怀孕期间的种种,我曾尝试给宝宝播放舒缓的音乐,讲故事,现在想来,这些经历或许早已在宝宝的心中留下了印记,成为他们最早的“童年记忆”。这种将科学理论与个人情感体验巧妙融合的叙述方式,让我既感到知识上的震撼,又充满了为人父母的温馨。它让我更加重视孕期与胎儿的互动,也更加期待与孩子未来的每一次交流,因为我知道,我们之间早已有了超越言语的连接。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科普,更是一种情感的启迪,它让我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生命最初的奇迹,也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缘分。
评分自从读了这本书,我才真正意识到,我们与孩子之间的缘分,远比我想象的要深厚得多。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鲜活的、充满感知力的胎儿形象,他们并非被动地漂浮在羊水中,而是在积极地与外界互动,学习,甚至“记忆”。书中的科学研究成果,将胎儿期从一个模糊的生物学阶段,变成了一个充满情感和认知活动的时间段。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胎儿对母亲情绪的感知,以及这种感知如何通过某种方式传递和影响。这让我不禁回想起自己怀孕时的心情起伏,原来这些情绪并非只是我个人的体验,也可能被宝宝默默地“记录”下来。作者运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将抽象的科学概念解释得非常到位,让人读来既感到惊讶,又充满温情。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胎儿的成长,更是关于父母与孩子之间最原始、最深刻的连接。它让我更加理解了“胎教”的意义,也促使我以更温柔、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孕期生活,因为我知道,我的每一个细微的举动,都在为孩子构建着他们最早的世界。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打开了我认知世界的新大门,尤其是关于“胎儿期记忆”这个话题,简直是令人惊叹。在阅读之前,我对于胎儿是否真的有“记忆”持怀疑态度,毕竟在我们的常识中,记忆的形成似乎需要更成熟的大脑结构和更复杂的认知过程。然而,书中通过大量严谨的科学研究和实际案例,层层递进地揭示了胎儿期记忆的可能性,甚至可以说是必然性。它详细阐述了胎儿是如何通过感官系统接收外界信息,并在大脑中进行初步的编码和储存。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听觉记忆的部分印象深刻,了解到胎儿能够分辨母亲的声音、熟悉的声音旋律,甚至能对某些语言的语调产生反应。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反射,而是带有一定程度的“学习”和“识别”成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客观且富有逻辑性,但又不失引人入胜的魅力,让我这个对科学不太精通的读者也能够轻松理解其中复杂的概念。它让我重新思考了生命早期经历的重要性,以及父母在孕期与胎儿互动的方式可能对孩子未来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这本书无疑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也让我对生命的神奇有了更深的敬畏。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将我们通常认为的“意识”和“记忆”的产生时间大大提前,甚至可以追溯到母腹之中。我一直以为,婴儿出生后才开始真正地感知和学习,而这本书则挑战了这一传统观念,用大量的科学证据和细致的分析,勾勒出了胎儿期一个充满感知和学习的微观世界。书中描绘了胎儿在子宫内如何通过羊水传递声音,如何感受母亲的心跳和呼吸,甚至如何对外界的强烈刺激做出反应。最让我着迷的是,作者探讨了胎儿如何通过这些早期体验,形成对世界的初步认知,以及这些认知如何潜在地影响他们出生后的行为和偏好。例如,一些在孕期常听到的音乐,宝宝出生后可能会表现出特别的喜爱,或者对某些口味感到熟悉。这种将生命早期经历与未来发展紧密联系的论述,让我倍感新奇。这本书没有使用过于晦涩的学术语言,而是以一种平实的叙事风格,将复杂的科学研究变得通俗易懂。它让我对生命诞生初期的奥秘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更加理解了“先天”与“后天”之间微妙的联系。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是那种由内而外的,一种对生命认知层面的颠覆。我一直觉得,人类的意识和记忆,是在出生后才真正开始萌芽和发展,而这本书却告诉我们,早在胎儿期,我们就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感知能力,甚至能够形成一些早期的“记忆”。作者通过引述大量前沿的科学研究,将胎儿期从一个被动的生命孕育期,描绘成了一个主动的学习和适应过程。我特别惊叹于书中对于胎儿如何识别母亲声音、熟悉的气味,以及对母亲情绪反应的解读。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生理反射,而是更深层次的认知和记忆痕迹。书中的论述逻辑严谨,但表达方式却非常具有感染力,没有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反而充满了探索未知的乐趣。它让我对生命起源有了全新的理解,也让我更加珍惜孕育生命的过程。这本书对我而言,不只是一本科普读物,更是一次深刻的哲学思考,让我重新审视“我是谁”以及“我从哪里来”的根本问题。它让我更加敬畏生命,也更加感恩生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