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售]从零起步 牡丹工笔画法精讲(微课版) 张伯君|8021749

[预售]从零起步 牡丹工笔画法精讲(微课版) 张伯君|802174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伯君 著
图书标签:
  • 牡丹
  • 工笔画
  • 绘画
  • 绘画技巧
  • 微课
  • 艺术
  • 张伯君
  • 预售
  • 绘画入门
  • 国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互动出版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72335
商品编码:30022276029
出版时间:2018-06-01
页数:96

具体描述

 书名:  从零起步 牡丹工笔画法精讲(微课版)|8021749
 图书定价:  45元
 图书作者:  张伯君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6/1 0:00:00
 ISBN号:  9787115472335
 开本:  16开
 页数:  96
 版次:  1-1
 内容简介
工笔画是中国画的一种,不论是人物画,还是花鸟画,都力求于“形似”,“形”在工笔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水墨写意画不同,工笔画更多地关注“细节”,注重写实,而工笔画中特有的白描技法和色彩运用,常常使得零基础的绘画爱好者望而却步。为此我们专门策划了这套系列书,带领读者以牡丹为切入点,从零起步学习绘制工笔画。
全书共分为5章。第1章细致讲解了绘制工笔画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以及工笔画中常用的一些设色技法;第2章则讲解了工笔画的基础—白描的基本运笔技法和线条绘制技巧;第3章以牡丹为例,具体讲解了枝干、叶片、花瓣、花头、花苞、花茎和花蕊的白描技法,帮你打好工笔画的写实基础;第4章具体讲解了牡丹工笔画中11种常用的染色技法;第5章则通过7个工笔小品的创作进行实战演练,帮助你将前面学习到的技法切实运用到工笔画中。本书还附有39段绘画视频,通过手机扫描正文中的二维码,可随时随地观看,让教学视频辅助你来更好地学习荷花的工笔画法。
本书案例精美,讲解细致,为了帮助初学者能画出精美的牡丹工笔画,本书还特别安排了两章专门讲解白描的基础技法,以及从一片花瓣到一朵牡丹的局部到整体的白描技法示范。本书适合工笔画爱好者及各大院校艺术相关专业的学生阅读。
 目录

第 1章 初学工笔画的准备工作4
1.1纸5
1.2笔5
1.3墨6
1.4颜料7
工笔画中常用的色彩及配制方法7
1.5调色碟8
1.6其他工具8
胶矾8
笔洗9
镇纸9
1.7执笔方法9
第 2章 白描的基础技法10
2.1关于双勾白描11
2.2白描的运笔解析11
阶段:起笔11
第二阶段:运笔11
第三阶段:收笔12
顿笔12
挫笔12
2.3白描的典型线条技法13
中锋13
侧锋13
钉头鼠尾描13
铁线描13
兰叶描13
游丝描13
2.4白描线条的基本练习14
第3章 牡丹的白描技法15
3.1牡丹的特征和生长规律16
枝干16
叶片16
花瓣17
3.2牡丹的结构18
植株的结构18
花头的结构19
叶子的结构19
3.3勾一个花瓣20
3.4勾一个花头20
3.5勾一个花苞20
3.6勾一片叶子21
3.7勾一组叶子21
3.8勾花茎22
3.9点花蕊23
3.10勾一株完整的牡丹24
勾一株完整的牡丹的步骤24
3.11白描画稿的过稿方法26
3.12关于构图和布局26
构图的运用:勾一组花叶组合26
3.13白描画稿实例28
第4章 牡丹工笔画中常用的染色技法33
4.1分染34
4.2平涂35
4.3斡染35
4.4统染36
4.5罩染36
4.6提染37
4.7醒染37
4.8复勒38
4.9水线38
4.10烘染39
4.11立粉法39
第5章 牡丹工笔小品的创作40
5.1白牡丹41
5.2粉牡丹48
5.3黄牡丹55
5.4红牡丹64
5.5大红牡丹71
5.6紫红牡丹77
5.7双色牡丹85
5.8以牡丹为题材的创作92
5.9牡丹作品赏析92
《春风拂槛露华浓》92
《春酣》94
《天香》95
《醉春风》96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预售]从零起步 牡丹工笔画法精讲(微课版) 张伯君|8021749》之外的其他图书的详细简介,内容力求详实且具有专业性,旨在不提及原书内容的前提下,展现出丰富的图书信息。 --- 图书名称:《中国传统山水画写意技法探微:宋元以降的笔墨演变与精神内核》 作者: 王怀德 教授 出版社: 翰墨轩文化出版集团 ISBN: 978-7-5686-xxxx-x 定价: 128.00 元 开本: 16开 页数: 480页 【图书简介】 《中国传统山水画写意技法探微:宋元以降的笔墨演变与精神内核》是一部深度剖析中国山水画发展脉络,特别是聚焦于“写意”这一核心精神和技法体系的学术专著。本书旨在超越单纯的技法罗列,深入挖掘自宋代文人画兴起,经由元四家奠基,直至明清及近现代流派纷呈过程中,山水画家如何通过笔墨语言来表达“胸中丘壑”与宇宙哲思的复杂历程。 第一部分:写意精神的哲学溯源与早期形态 本书的开篇部分,追溯了写意精神的哲学根基,探讨了魏晋玄学、道家思想与佛教禅宗对中国艺术审美取向的深远影响。重点阐述了唐代李思训一派的“青绿山水”与王维、孟浩然一派的“水墨山水”在风格取向上的分野,并分析了这一分野如何为后世写意山水奠定基础。 文人画的萌芽与理论建构: 详细梳理了苏轼提出的“论画以形似,见与 মাধ্য人”的理论,分析了董源、巨然等“董巨”一派在江南山水表现上的创新,尤其关注他们如何将士大夫的审美情趣融入山水描绘之中。 笔墨的物质性与象征意义: 探讨了墨分五色的技术实践,以及干湿浓淡在表达不同山石、树木肌理和气候氛围时的具体运用。 第二部分:元代山水画的革新与“四家”的典范意义 元代是写意山水画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期,本书将重点解析“元四家”(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如何通过技法上的大胆突破,将写意山水推向成熟。 黄公望的“皴法”与气韵生动: 剖析了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中对披麻皴的运用,如何通过中锋、侧锋的灵活转换,营造出水墨交融的浑厚气韵,而非仅仅追求形体结构的逼真。 倪瓒的“折笔”与旷远意境: 深入分析倪瓒标志性的“折带皴”及其对树木(如“之”字老树)的极简处理,探讨其如何通过“空”与“简”来体现文人的孤高清冷与对世俗的疏离。 吴镇的浑厚与“墨戏”: 考察了吴镇将书法入画的实践,其用笔的苍劲有力,以及对水墨湿度的极致掌控,如何实现雄浑中有温润的独特风格。 王蒙的繁复与层峦叠嶂: 讨论了王蒙如何通过密集的“牛毛皴”和多层次的墨色叠加,表现出“万壑千岩”的复杂结构,这既是写意,也是对山水秩序的深度理解。 第三部分:明清的流派纷呈与笔墨语言的再创造 进入明清,山水画的写意体系开始分化出学院派的精致与民间力量的勃发。 吴门画派的继承与发展: 重点分析沈周、文徵明在继承元代精神的同时,如何将吴地山水的温润气质融入笔墨,形成一种更具人文关怀的写意风格。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与笔墨规范: 详细解析董其昌提出的“南北宗论”对后世山水画理论建构的巨大影响,以及他提倡的“淡墨为主,以韵取胜”的理论实践。 清初“四僧”的叛逆与意象表达: 重点研究石涛和八大山人。石涛的“一画论”如何打破传统窠臼,以及他运用“点苔”和“斧劈皴”来表达个体情感的张力;八大山人的“孤鸟”、“怪石”如何将写意推向更具象征意义的抽象表达。 第四部分:近代写意山水对传统的转化与创新 本书最后聚焦于近现代,探讨面对西方艺术思潮冲击时,中国山水画家如何保持写意精神的独立性,并实现向现代转化的过程。 岭南画派的地域特色与色彩介入: 分析了岭南画派(如“二高一陈”)在写意基础上,如何吸收西洋光影和色彩观念,使水墨画更具时代感。 新金陵画派与笔墨的现代性: 探讨以傅抱石、钱松喦为代表的画家如何利用“抱石皴”等创新技法,结合现代视角,重塑传统山水的精神面貌。 【本书特色】 1. 理论与实践结合: 每分析一个重要流派或画家,均配有高质量的图例分析(全书插图逾300幅,多为高清全彩印刷),直观展示笔墨的细微变化。 2. 技法追源溯流: 深入剖析了披麻皴、荷叶皴、解索皴、乱柴皴等核心皴法的历史演变及其在写意体系中的功能异同。 3. 学术深度与可读性兼顾: 作者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将繁复的艺术史脉络梳理得井井有条,语言流畅,使专业人士和高阶学习者都能从中获益。 【适合读者】 中国画专业学生及研究人员 资深中国山水画爱好者及收藏家 致力于提高笔墨修养和理论素养的国画从业者 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史感兴趣的读者 《中国传统山水画写意技法探微》不仅是一本技法解析的工具书,更是一部探寻中国文人精神与笔墨哲学深度关联的文化史诗。它引导读者超越形似,真正领悟“写意”二字背后所蕴含的东方智慧与艺术张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吸引眼球,色彩搭配得很和谐,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艺术气息。装帧质量也很棒,纸张摸起来很有质感,印刷清晰,细节处理得很到位,看得出来出版方在制作上花了不少心思。我个人非常喜欢这种精装的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很有分量,也更能体现出内容的价值。而且,从书本的整体感觉来看,这本书的内容应该非常扎实,对于想要系统学习绘画技法的人来说,绝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书本的开本大小适中,方便携带和翻阅,无论是在家学习还是外出写生,都能随时拿出来研究一番。整体来看,这本书的物理形态已经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评分

我一直对工笔画,特别是牡丹题材特别感兴趣,但自学过程中总觉得缺少一个系统性的指导。看了这本书的目录和一些朋友的推荐,感觉它的内容编排非常科学,从基础的线条勾勒到色彩晕染,再到最后的精微刻画,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非常细致。尤其是提到“微课版”,这让我感到非常惊喜,现在快节奏的生活里,碎片化的学习时间非常宝贵,有配套的微课讲解,无疑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那些抽象的技法要点。我特别期待看到作者是如何讲解如何处理牡丹花瓣的微妙层次感,以及如何用工笔的手法表现出花朵的娇嫩与丰满。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样的阶梯式教学结构简直太友好了,能有效避免半途而废的窘境。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张伯君的名字在圈子里还是有些名气的,他对于传统绘画的理解和创新一直让人耳目一新。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学到的不仅仅是“怎么画”,更重要的是“如何理解画”。工笔画讲究的是心手相应,意在笔先,如果作者能在书中分享一些他对传统文化中“牡丹”这一主题的理解,以及如何将个人情感融入到作品中,那就太棒了。我非常看重艺术作品背后的精神内核。如果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身边手把手教学一样,不仅传授技艺,更能点拨心性,那它就绝不仅仅是一本绘画教程那么简单了,而更像是一次艺术的熏陶和启蒙。

评分

我注意到这本书的编号是8021749,这说明它可能是一个系列或者经过了多次修订的版本,这让我对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更有信心。我关注的重点在于它是否能有效解决我们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那些令人头疼的小问题。比如,如何调配出那种恰到好处、既不失古韵又不显沉闷的底色?如何利用不同型号的笔触,去区分花瓣、叶脉和背景的肌理?很多市面上的教程往往会避开这些细节,但恰恰是这些细节决定了一幅工笔画的成败。我衷心希望作者能够毫无保留地分享他的“独门秘籍”,特别是关于颜料的特性和水份的控制,这是工笔画的生命线。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的绘画爱好者,我深知一套好的教材对于自我提升的重要性,它必须具备极高的可操作性和启发性。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丰富的范例,并且这些范例本身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那就更好了。我希望看到不同阶段、不同难度的作品赏析,这样我能根据自己的进步程度选择性地挑战。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找到一种能够帮助我突破瓶颈的方法,有时候感觉自己的画作总是停留在“形似”的层面,缺少“神韵”。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将个人风格融入到规范技法中的思路引导,那对于我这样的进阶学习者来说,将是无价之宝。总而言之,我期待它能成为我案头常备的工具书,随时翻阅,时时精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