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妈妈,我就要那块大蛋糕:博弈思维教子法,奠定影响孩子一生的双赢行为模式
定价:39.80元
作者:[美]+保罗+雷伯恩(Paul+Raeburn)[美]+凯文+佐尔曼(Kevin+Zollman)著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212097134
字数:
页码:
版次:
装帧:
开本:
商品标识:25084555
编辑推荐
*次突破性地将博弈思维用于儿童教育自如应对各种情境,大人孩子都欢迎!+孩子总是想要大的、多的、好的,不愿意吃亏,应该怎么办?孩子把小妹妹逗得哇哇大哭,自己却觉得很有趣,还对你发出的制止话语完*不加理会。+孩子眼巴巴地看着猫儿,央求你把猫抱回家,还承诺将喂猫的活儿*包了,该答应他吗?孩子担任足球队队长,正发愁怎样为自己的球队挑到*好的球员,父母该如何支招?*次突破性地将博弈思维用于儿童教育
自如应对各种情境,大人孩子都欢迎!
孩子总是想要大的、多的、好的,不愿意吃亏,应该怎么办?
孩子把小妹妹逗得哇哇大哭,自己却觉得很有趣,还对你发出的制止话语完*不加理会。+
孩子眼巴巴地看着猫儿,央求你把猫抱回家,还承诺将喂猫的活儿*包了,该答应他吗?
孩子担任足球队队长,正发愁怎样为自己的球队挑到*好的球员,父母该如何支招?
相信天下父母有一个共识:每个孩子都是极度聪明的谈判专家!如何才能使孩子与家人、伙伴融洽相处,化解纷争,实现双赢呢?本书的两位作者经过大量的实践与案例分析,突破性地将博弈思维用于教育,成功打破了“争吵
—+无效调解”的死循环,找到了能灵活应对各种情境的实用而有效的策略,令孩子与家人、伙伴之间的相处更轻松、快乐!
本书有助于大人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给出的方法也更具针对性。书中提供的各种策略可引导孩子自己思考并解决问题,令他们以灵活的方式应对各种情境,帮他们及早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和主动学习、冷思考等行为习惯,养成一生受用的协作、利他、公正等良好的品德,快乐、健康地成长。
本书语言诙谐幽默,将博弈思维应用于教育中的方法令人耳目一新。如果你付诸行动,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显示*部信息
内容提要
目录
前+言+与孩子一起成长+1
+
第1+章+合理分配:我切,你挑+1
+
蛋糕、糖果、玩具,样样都是孩子们的心头好,怎样才能分得妥妥帖帖,既公平又不引起嫉妒?孩子们都想看自己喜欢的电视频道,听从了妹妹的意思,哥哥就受了委屈,应当怎么办?爸爸和妈妈谁该喊孩子们起床,谁该哄孩子们睡觉?应该怎样分配家务?……热闹的大家庭里,考验家长智慧的事情还真不少,且看博弈论专家为你巧妙支招。
+
博弈论,你和孩子都可以玩转!+2
“我切,你挑”法:既公平切分,又免除嫉妒+6
妙用零和博弈中的极小—极大原则+8
效用度:羞答答的大人和坦率的孩子+12
考虑偏好:1/4+块蛋糕更好!+14
修整法,让蛋糕变成渣+15
前+言+与孩子一起成长+1
第1+章+合理分配:我切,你挑+1
蛋糕、糖果、玩具,样样都是孩子们的心头好,怎样才能分得妥妥帖帖,既公平又不引起嫉妒?孩子们都想看自己喜欢的电视频道,听从了妹妹的意思,哥哥就受了委屈,应当怎么办?爸爸和妈妈谁该喊孩子们起床,谁该哄孩子们睡觉?应该怎样分配家务?……热闹的大家庭里,考验家长智慧的事情还真不少,且看博弈论专家为你巧妙支招。
博弈论,你和孩子都可以玩转!+2
“我切,你挑”法:既公平切分,又免除嫉妒+6
妙用零和博弈中的极小—极大原则+8
效用度:羞答答的大人和坦率的孩子+12
考虑偏好:1/4+块蛋糕更好!+14
修整法,让蛋糕变成渣+15
选球员,就用轮流法+18
平衡交替法搞定看电视之争+21
第2+章+归属难题:别把孩子切成两半!+25
崭新的游戏机买来了,谁应当先玩?漂亮的房间装修好了,应该先给谁住?家里领养的狗狗该用谁起的名字?这可实在太难了!只要稍有不慎,*然引来孩子们“不公平”的大叫……别着急,博弈论专家为你祭出各式“拍卖”大招,总有一款适合你。
分配难题再升级:谁先玩?+26
所罗门王的智慧:真假母亲+28
抛硬币法:简单粗暴但有用+29
竞价拍卖法:只为*想要的你+31
抛硬币VS+拍卖+35
各式拍卖大法,总有一款适合你+37
以家务替代拍卖要付的钱+39
第3+章+事关公平:他有一套乐高积木?这不公平!+45
孩子们动不动就会大喊:这不公平!那么,“公平”到底是什么意思?和“公正”有何区别?孩子们的公平意识又是如何发展的?他们什么时候才会主动放弃对己有利的分配方式呢?家长们又有哪些方法,可以促进公平的实现?
积木事件引发的公平问题+46
“公平”的新定义:*须实现帕累托*优+48
*后通牒博弈:行动不得不比思维更公平+51
厌恶不公平:卷尾猴实验+53
将独裁者博弈变成*后通牒博弈+57
8+岁孩子的神奇举动+59
从严格交替法、平衡交替法到调整赢家法+66
不同*的孩子对公平的理解+70
第4+章+有效*惩:你不会是说真的吧?+73
面对熊孩子的各种行为,是时候给他们一点威胁了。可是,你的威胁竟然被熊孩子无视?因为,他早已看清你的威胁根本不可信!那么,来点“可信威胁”吧!甚至*要时,要建造“末日*”。有时候,你不*真的实施惩罚,就能达到目的。
“不可信威胁”吓不倒熊孩子+74
连锁店博弈中的无奈结局+77
“可信威胁”改变故事走向+80
建造“末日*”+82
如何让威胁更有说服力?+87
实施有效惩罚+88
惩罚与*励,同一枚硬币的正反面+90
第5+章+诚实与谎言:狗狗吃了我的作业+97
孩子们常常会撒谎,这与你的教子方针可谓水火不容。然而事实上,家长们制定的很多规则会引诱孩子们撒谎……如何识别孩子的谎言?如何培养孩子的诚实品质?博弈论专家从对动物的研究中获得了有益的启示。
有些规则会引诱孩子撒谎+98
女巫萤的诱食法:竞争导致欺骗+99
父母和孩子之间冲突的根源+101
妙用索引法,识破孩子的谎言+105
家雀的徽章:撒谎带来惩罚+107
海燕的喂养安排:改变博弈,鼓励诚实+110
雄孔雀累赘的大尾巴:不利条件原则+113
第6+章+走向合作:是他先开始的!+121
如果孩子们学会了合作,身为家长的你*然心中乐开了花——不但家中的冲突大大减少,而且合作精神也将作为孩子们身上的*品质,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孩子们怎样才能学会合作?在什么样的情境下才愿意合作?博弈论同样在此大显身手。
化冲突为合作+122
孩子们能学会合作吗?当然可以!+126
重复囚徒困境:“以牙还牙”带来合作+130
合作的开启需要引导+137
“宽容性以牙还牙”策略+140
恶意可能扼杀合作+141
第7+章+不要“道德伤害”:为什么不该买的单千*不能买?+145
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尽力了吗?这真是一个让家长们头痛的千古谜题!怎样让孩子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怎样的*惩措施既不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又能鼓励他们发挥*大潜力?在*励孩子时,怎样避免“道德伤害”?通过委托—代理模型,博弈论专家为你寻找并设计*好的激励机制。
孩子学习尽力了吗?+146
委托—代理模型+147
赛马: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离奇结果+149
合理的制度设计+151
恰到好处的激励机制+155
角色互换:孩子们也在聘请我们+158
道德伤害:好心办坏事+160
第8+章+执行协议:你是说,你不相信我吗?+167
如果让你家孩子参加“棉花糖测试”,结果会怎样?你会不会战战兢兢,生怕孩子在测试中“落败”?别担心,博弈论专家对这件事有着贴心的解读!他们还会为你支招,培养孩子的长远目光,助你在家中设计无?
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启示,更是一种全新的育儿心态。我之前总觉得自己作为家长,应该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永远要扮演“正确”的角色。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育儿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过程。那个想要“大蛋糕”的孩子,其实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那个充满渴望的自己。而那位智慧的妈妈,则是我们希望成为的那个能够理解孩子,并引导他们成长的自己。书中关于“交换”和“让步”的论述,让我深刻地理解了亲子互动中的动态平衡。它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可以通过智慧的沟通,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等待”的描绘。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似乎越来越难以忍受等待,也越来越难以让孩子学会等待。这本书却用一个简单的故事,展现了“等待”的价值,以及如何通过“等待”来培养孩子的耐心和毅力。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远比直接说教来得更有效。它让我意识到,教育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场需要耐心和智慧的马拉松。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长期以来,我一直认为教育孩子就是要“讲道理”,要“循循善诱”,但事实证明,孩子并非总是能理解那些大道理,尤其是在情绪激动的时候。这本书的“博弈思维”理念,颠覆了我固有的认知。它并没有教我如何“赢过”孩子,而是强调如何在冲突中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比如,当孩子因为想要某件玩具而哭闹不休时,我之前可能会选择哄劝、转移注意力,或者直接拒绝,这些方法往往治标不治本,甚至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而这本书中提到的“让步与交换”原则,则让我看到了新的希望。它鼓励家长在理解孩子需求的基础上,设置合理的条件,让孩子通过努力、等待,或者做出其他积极行为来“赢取”自己的愿望。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交换,更是一种价值的传递,让孩子明白,任何美好的事物都需要付出努力去争取,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书中对妈妈角色塑造的细致入微,让我深有共鸣。她并非一个完美的圣人,她也有疲惫,有无奈,但她总能在关键时刻保持冷静,用智慧去化解孩子的“攻势”。这种真实的描绘,让我感到亲切,也让我相信,我也可以做到。它让我学会了如何倾听孩子更深层次的需求,如何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带来的后果,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思考能力。
评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它没有直接列出“如何做”的清单,而是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将教育的智慧融入其中。当孩子对那块“大蛋糕”发出强烈的渴望时,我感同身受,因为我的孩子也曾有过类似的执着。而妈妈的处理方式,则让我眼前一亮。她并没有简单地满足或拒绝,而是通过一种“博弈”的方式,引导孩子去思考,去权衡。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关于“让孩子自己选择”的部分。很多时候,我们害怕孩子做出错误的选择,于是就替他们做决定。但这本书告诉我们,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利,并让他们承担选择的后果,是培养他们责任感和独立性的重要途径。虽然这需要家长付出更多的耐心和信任,但其回报是巨大的。它让我看到了,原来教育可以是一种“赋能”,而不是一种“控制”。通过这种“博弈”式的教育,孩子不仅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如何去争取,如何去思考,如何去承担。这对于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位常常感到在育儿路上“摸着石头过河”的家长来说,这本书无异于雪中送炭。它用一个孩子对“大蛋糕”的执着,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极其普遍但又常常让人头疼的场景。作者巧妙地将“博弈思维”融入其中,让我眼前一亮。我之前一直以为,教育就是要“对”,就是要“讲道理”,但现实往往是,道理在孩子的情绪面前不堪一击。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它教我如何“玩”转亲子关系,如何在看似“拉锯战”的互动中,找到让双方都满意的“平衡点”。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妈妈如何引导孩子理解“等待”和“付出”时所用的方法。不是强硬的命令,不是简单的替代,而是通过提问,通过设置一些小小的“游戏”,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去领悟。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比任何说教都更能深入人心。它让我意识到,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的满足,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积极面对挫折的态度。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如何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如何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并用一种更具建设性的方式去回应。它让我对未来的育儿之路充满了信心,也让我期待着和孩子一起,在这场智慧的“博弈”中,共同成长。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接地气”。它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也没有艰涩难懂的理论,而是把“博弈思维”这个概念,巧妙地融入到孩子想要“大蛋糕”这样一个生活化的场景中。我读的时候,脑海中不断闪现自己和孩子之间的互动片段,很多时候,我都觉得自己处理得不够好,不够智慧。这本书就像一位良师益友,它告诉我,当孩子发出强烈的需求时,不要急于否定或满足,而是要学会“倾听”背后的声音,并用一种“博弈”的方式,去引导他们找到更优的解决方案。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沟通”的强调。它不仅仅是语言的交流,更是情感的传递和理解的建立。通过“讨价还价”、“交换条件”等方式,家长可以更有效地与孩子建立连接,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尊重。这不仅仅是关于如何获得一块蛋糕,更是关于如何建立一种更加健康、更加平等的亲子关系。它让我明白,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博弈思维”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工具。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眼球,那块超大的、仿佛要从书页中溢出来的蛋糕,瞬间就勾起了我对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也勾起了我作为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深深思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教育理念层出不穷,我常常感到无所适从,面对孩子的哭闹、撒娇,或是争执,我总是试图用道理去说服,却常常发现自己陷入了无效的沟通泥潭。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股清流,它没有枯燥的说教,也没有空洞的理论,而是用一个生动的故事,将“博弈思维”这个看似高深的词汇,巧妙地融入到了亲子互动的日常场景中。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述孩子想要那块大蛋糕时的细腻笔触,那种强烈的渴望,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着,其实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经历的情绪?而妈妈的回应,则不仅仅是简单的“给”或“不给”,而是通过一些巧妙的提问和引导,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权衡,去理解“得到”的代价和“放弃”的可能。这种引导方式,在我看来,比直接命令或惩罚,更能触及孩子的内心,更能帮助他们建立起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满足一时的欲望。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教育不是一味地满足,也不是一味地压制,而是一场充满智慧的“博弈”,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和孩子都在学习,都在成长。它让我看到了另一种教育的可能性,一种更加平等、更加尊重、也更加有效的亲子关系。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就足够吸引人,当读到内容时,更是惊喜连连。它并没有提供一套僵化的教条,而是以一种生动的故事化形式,将“博弈思维”这样一个听起来有些复杂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而且实用性极强。我过去常常因为孩子的一时哭闹而妥协,事后又会后悔,觉得这样会纵容他们的任性。这本书让我明白,这种妥协并非完全不可取,关键在于如何“妥协”,以及在妥协中传递什么样的信息。书中对妈妈如何处理孩子对“大蛋糕”的强烈愿望,有着非常细致的描写。她并没有立刻满足,也没有生硬地拒绝,而是通过一些巧妙的互动,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权衡。这不仅仅是关于如何获得一块蛋糕,更是关于如何让孩子理解“选择”和“后果”,培养他们的“延迟满足”能力。我最喜欢的是,这本书强调的是一种“双赢”的教育模式,它不是家长单方面的“教导”,也不是孩子单方面的“索取”,而是在互动中,双方都能够从中学习和成长。这种理念,对于改善当下许多亲子关系中的紧张和对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让我看到了,原来教育可以是一种充满智慧和乐趣的“游戏”,而家长,则是这场游戏中最重要的“引导者”。
评分作为一个常年与孩子打交道的教育工作者,我见过太多因为教育方式不当而产生的亲子矛盾。而这本书,以一种极其生动、极其人性化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全新的解决方案。它没有采用那些冰冷、抽象的心理学名词,而是通过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故事,将“博弈论”的精髓巧妙地融入其中。我特别欣赏作者对“让步”和“坚持”的平衡把握。很多时候,家长往往陷入两难:要么完全妥协,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这容易导致孩子任性;要么严词拒绝,让孩子感到挫败和不被理解。这本书告诉我们,这两种极端都不是最好的选择。真正的智慧在于,如何在坚持原则的同时,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和必要的空间。例如,书中描述妈妈在面对孩子对大蛋糕的执着时,并没有直接答应,也没有粗暴地拒绝,而是通过一些互动,让孩子自己去权衡,去发现“得到”蛋糕的“成本”。这不仅仅是关于一块蛋糕,更是关于如何让孩子学会权衡利弊,做出更明智的选择。这种能力,对于孩子未来的学习、工作乃至人生的方方面面,都至关重要。它让我看到,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博弈思维”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评分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空洞的理论,而是用一个非常贴近生活的故事,触及了家长们内心最深处的困惑。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我的孩子总是那么固执?为什么我讲道理他就是听不进去?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全新的答案。它用“博弈思维”这个角度,让我看到了孩子行为背后的逻辑。当孩子想要那块“大蛋糕”时,他们并不是无理取闹,而是在进行一种“表达”,一种“争取”。而家长,则需要学会如何“解读”这种表达,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去“回应”。我特别赞赏书中关于“底线”的设定。很多家长害怕拒绝孩子,害怕破坏亲子关系,结果导致自己常常处于被动的地位。这本书恰恰提醒我们,设定合理的“底线”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设定底线的同时,给予孩子理解和引导,让他们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底线,以及如何才能跨越这条底线。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更能让他们学会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处理冲突,这对于他们未来的社会化进程,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评分这本书的文笔非常流畅,读起来毫无压力,却又字字珠玑。它没有大谈特谈教育理论,而是把复杂的概念,用一个简单却极具代表性的场景——孩子想要一块“大蛋糕”——展现得淋漓尽致。我最感动的是,作者并没有将妈妈塑造成一个完美的、无所不能的形象,而是展现了她作为一个普通母亲,在面对孩子强烈要求时的挣扎、思考和最终的智慧。这种真实感,让我觉得书中传递的理念是可以真正落地的,而不是遥不可及的空谈。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讨价还价”的部分,虽然听起来有些“功利”,但它恰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亲子互动的本质。孩子用哭闹、撒娇来“交换”自己的愿望,而家长则需要用智慧和耐心来“回应”这种“交换”。这本书教我如何识别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需求,如何在这个“讨价还价”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它让我明白,教育并非一味地“给予”,而是一场双向的互动,是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一些教育方式,那些简单粗暴的拒绝,那些敷衍了事的哄劝,是否真的有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这本书,无疑给了我一个重新审视和调整亲子关系的机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