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新注(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 楼宇烈 中华书局 9787101127256

荀子新注(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 楼宇烈 中华书局 978710112725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荀子
  • 先秦诸子
  • 儒家
  • 中国古典文学
  • 哲学
  • 思想史
  • 中华书局
  • 楼宇烈
  • 译注
  • 名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学人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27256
商品编码:29976288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 名:荀子新注(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
作 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2
版  次:
页  数:0
ISBN :9787101127256
定价:56 元 本店价:45.36 元
折扣:【81】 节省:10.64 元
分类:  →  
货号:1746100
图书简介 本书是著名学者楼宇烈先生为先秦经典《荀子》所作的注本,以清王先谦《荀子集解》为底本,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对《荀子》现存三十二篇进行了全面的校勘注释,解释词义、疏通文句,深入分析荀子思想,并对部分旧注加以评论。每篇前又有《说明》,对本篇的基本内容作以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作者简介 目   录 插图和节选
《老子新解》 作者: [此处填写作者姓名,例如:王守仁] 出版社: [此处填写出版社名称,例如:商务印书馆] ISBN: [此处填写ISBN,例如:9787100058902] 丛书系列: [此处填写丛书系列,例如:中国古代哲学经典译注系列] --- 内容简介: 《老子新解》是对先秦哲学家老子所著《道德经》的一部全新、深入的解读与阐释。本书旨在超越传统注释的窠臼,以现代的视角和严谨的学术精神,重新审视这位奠定道家思想基石的伟大人物及其核心著作。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文本校注、思想阐释与现代启示。 第一部分:文本校注与精审 本书对《道德经》的现存版本进行了细致的比对和校勘。我们采用了目前学界公认的几种重要版本,包括帛书甲、乙本以及通行通行本,并结合出土文献的最新发现,对原文中的一些疑难字句进行了考证和订正。 一、 逐章精析: 本书逐章对《道德经》的每一章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不同于仅停留在字面意义的解释,我们着重探讨了特定语境下古籍中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道”、“德”、“自然”、“无为”等核心概念的演变路径被细致梳理。例如,对于“道可道,非常道”的解读,本书不仅探讨了“道”作为本体论意义上的“不可言说性”,也结合早期文献,分析了其在政治哲学层面的指导意义,即“常道”作为一种治理的规范性原则。 二、 结构梳理与篇章关系: 传统的《道德经》常被分为“道经”和“德经”,本书在保持这一既有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上下两篇在思想逻辑上的内在关联性。我们认为,《道德经》的结构并非简单的随机排列,而是体现了一种从宇宙本体论(道)到个体修养论(德),再到社会治理论(“无为而治”)的层层递进的辩证体系。 三、 译文的准确性与可读性平衡: 在译文的撰写上,本书力求在保持原文思想的准确性与现代汉语的可读性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译文避免过度使用晦涩的古代语汇,同时坚决抵制为了追求“新奇”而对原文进行过度阐释或曲解的做法。译文力求清晰、准确地传达老子思想的精微之处。 第二部分:老子思想体系的深度阐释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对老子思想体系的全面重建和深入剖析,重点关注其形而上学、方法论和政治哲学三个维度。 一、 形而上学:本体论的再认识 老子的“道”是理解其哲学的关键。本书超越了将“道”简单等同于“自然”或“规律”的肤浅理解,将其视为一种超越经验、创生万物的终极实在。我们详细探讨了“有”与“无”的辩证统一关系。特别是对“无名”、“无为”的探讨,揭示了老子思想中超越二元对立的思辨深度。老子哲学中蕴含的“辩证法”思想,即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对立面的相互依存与相互转化,被置于核心地位进行阐释。 二、 方法论:顺应自然与柔弱胜刚强 老子的方法论集中体现在“不争”、“知足”和“守柔”上。本书着重分析了“无为”在实践层面的意义,它并非消极的无所作为,而是一种顺应事物自身规律、不妄加干预的积极姿态。通过对“水”的意象的深入分析,我们阐释了老子推崇的“柔弱”如何成为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和适应性的生存智慧,以及这种智慧在个人修养和应对复杂环境中的指导价值。 三、 政治哲学:小国寡民与治世之道 老子的政治思想常被误解为反社会或主张倒退。《新解》则认为,老子的“无为而治”是一种高度成熟的、针对早期社会弊病的深刻批判。他反对过度的制度设计、严苛的法令以及对民众欲望的强制性引导,主张回归淳朴、减少干预,让社会在“道”的指引下自发运行。本书将老子的政治观置于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的历史背景下考察,理解其作为一种“反向工程”的治理智慧。 第三部分:老子思想的现代启示与跨文化对话 《老子新解》不仅是对古代经典的梳理,更尝试架设古今对话的桥梁。 一、 现代性困境的镜鉴: 在当代社会高度功利化、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老子的“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为现代人提供了抵抗过度焦虑和资源无限扩张欲望的哲学解药。本书探讨了老子哲学在环境伦理、可持续发展理念中的潜在价值。 二、 与西方哲学的参照: 本书对老子的“道”进行了与西方哲学中如斯宾诺莎的“实体”、海德格尔的“存在”等概念的比较研究,旨在凸显其思想的普适性和超越时代的深刻性。通过跨文化对话,使老子思想在世界哲学图景中重新定位。 三、 学术传承与创新: 本书的注释部分详尽,参考了自宋代以来历代重要的《老子》注本,如河上公注、王弼注,并吸纳了近现代以来如陈鼓应、冯友兰等大家的精粹观点,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独到的解释体系。附录部分还收录了若干重要篇章的早期手稿影印件和相关考古发现的简要介绍,为读者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材料基础。 结语: 《老子新解》是一部旨在让当代读者能够真正“读懂”和“体悟”老子思想精髓的学术著作。它既是严谨的学术研究成果,也是一份面向大众的智慧指南,引导人们在喧嚣的尘世中,寻找到那份宁静、自足而又充满力量的“道”的内在秩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次的“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整体的系列风格我都很欣赏,它们似乎有一种共同的追求——让经典“活”起来,而不是被束之高阁。这套《荀子新注》也不例外。我发现,它在处理古代的礼制、战争、教育等具体议题时,往往会加入一些相关的历史背景补充,这极大地帮助读者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时代图景。阅读这些文本时,我仿佛能看到战国末年百家争鸣的恢弘场面,荀子是如何在其所处的社会现实中,提出他的“隆礼重法”的主张,而不是孤立地看待那些文字。这种将文本置于历史洪流中的处理方式,让原本抽象的哲学论述变得鲜活可感,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代入感和历史厚重感,让人在了解其“义理”的同时,也触摸到了那个时代的“烟火气”。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哲学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在寻找一个既权威又不至于过于艰涩难懂的荀子读本。市面上很多版本要么是过于学术化,充斥着密集的引文和术语,让人望而却步;要么就是太过通俗化,虽然易读,但却失去了原典的韵味和思想的精髓。而这个新注本,恰恰找到了那个绝妙的平衡点。它的注释体系非常完善,初学者可以依赖详尽的白话译文和基础释义快速进入文本;而有一定基础的读者,则可以深入研读那些精妙的“会注”和“析义”,从中体会到不同时代学者对同一段文字的理解差异与演变。这种多层次的解读结构,使得这本书的阅读价值大大提升,它不再是一本静态的工具书,而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记录,让人在吸收知识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学术研究的魅力所在。

评分

我特别关注译注的精准度和深度,这一点上,楼宇烈先生的版本确实展现了深厚的学术功底。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他对荀子原文中一些晦涩难懂的词句,给出了非常贴切且符合时代背景的解释。不仅仅是简单的字面翻译,更多的是对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政治理念的深入挖掘。例如,在阐述“性恶论”的部分,译注不是简单地复制前人观点,而是结合了作者自己对儒家思想整体脉络的理解,提供了一种更具现代视角的解读框架,这对于理解荀子在先秦思想史上的独特地位至关重要。很多其他版本的注释,有时为了追求简洁,反而牺牲了对思想深层逻辑的剖析,但这一版在这方面做到了很好的平衡,既保留了原文的力度,又为现代读者搭建了理解的桥梁,读起来酣畅淋漓,总能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对传统的敬畏与超越。

评分

谈到实际使用体验,这本书的索引和检索功能做得非常人性化。在阅读过程中,我经常需要对照查阅某些特定的概念,比如“性”、“伪”、“法”、“礼”等核心范畴。这本新注本在书后提供的详尽的篇目提要和人名地名索引,为我节省了大量查找时间。更值得称赞的是,它的注释往往会互相印证,如果你在某一句上产生了疑问,翻阅到后文可能就会发现相关的解释或引申,这种内部的逻辑闭环设计,使得阅读体验非常连贯和完整。它不仅仅是一本供人从头读到尾的书,更是一部可以随时取用、深度挖掘的学术伙伴。对于希望系统学习荀子思想的读者来说,这种结构上的严谨性,是选择一本优秀注本的关键要素,而这本新注本无疑在这方面做得极为出色,是值得长期置于案头的良师益友。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中华书局一贯的出品,质量是有保证的。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阅读时,那种墨香和纸张的触感,让人不由得心生敬意。这次的《荀子新注》在设计上明显下了不少功夫,字体大小适中,行距也处理得恰到好处,即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过于疲劳。这种对细节的打磨,体现了出版方对经典文献应有的尊重。特别是注释部分的排版,清晰明了,关键术语和典故的解释都标注得井井有条,这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学者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很多古籍版本的注释往往过于拥挤或者跳跃性太大,使得阅读体验大打折扣,但这一版显然在这方面做了充分的考量,保证了阅读的流畅性和信息获取的便捷性,让人忍不住想要静下心来,好好品味一番这千年前的智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