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基辅1941:史上大的合围战
定价:59.80元
作者:张向明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1681145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基辅战役是一场很特殊的战役:一方面,从战争的直接结果来看,苏军一个方面军被围,超过66万人被俘,43个师被歼灭,虽然德军也损失惨重,但苏军大败无可厚非;但另一方面,基辅地区的战役有效地将德军进攻莫斯科的时间足足推迟了一个月,并扰乱了德军统帅部的原定作战计划,为苏军赢得莫斯科保卫战打下基础。也正因为此,才有了领导层面对这次战役截然不同的评价,例如,希特勒沾沾自喜第称该战役是“世界战争*大的围歼战”,而哈尔德则认为这是“东方战役中一个*的战略性错误”。至于苏军为何惨败,德军为何能在东方战场上取得这次胜利,历来众说纷纭,本书以严谨翔实的史料,一步一步、一点一点解开这个谜团。
内容提要
基辅战役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的一场合围战,整个战役历时约3个月,苏联共损失65万人有余。《基辅1941:史上*合围战》主要从苏军角度出发,描写1941年7月至9月间发生在乌克兰西南方向的激烈战斗,详细介绍了基辅战役期间苏德双方战场形势和兵员的变化。本书还在历史照片、苏军兵力配备表、各筑垒地域简介、苏联红军主要装备插图、苏军将领人物生平等的辅助下,呈现了苏军在基辅战役期间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目录
作者介绍
张向明(彼得堡的肥天鹅),早年曾留学俄罗斯圣彼得堡,毕业于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由于在俄罗斯生活和学习多年,对俄罗斯产生了浓厚的感情。作者从小受家人熏陶,酷爱阅读历史书籍,对二战历史研究颇深。曾在“凤凰历史?兰台说史”中发表文章《切尔诺贝利发生了哪些荒唐的错误》。
文摘
序言
读完这部作品,我的脑海中久久回荡着那些铁与火的交响。作者的叙事功力简直是化腐朽为神奇,原本可能枯燥的军事部署和兵力调动,在他的笔下却成了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我特别欣赏他对战役中那些“局内人”视角的捕捉。那些来自前线士兵、地方文职人员乃至平民的零散记录,被巧妙地编织进了宏大的叙事框架中,使得整场合围战不再是冰冷的数字和地图上的箭头,而是充满了血肉和泪水的真实历史。这种多维度的叙事策略,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厚重感和可读性。它成功地将一场教科书式的失败案例,转化成了一堂关于信息不对称、后勤保障以及政治干预对军事行动影响的深刻课程。
评分坦率地说,这是一部需要耐心品读的力作。它不是那种轻松的快餐读物,而是要求读者投入心神去理解其间错综复杂的军事博弈和政治角力。作者的考据工作令人敬佩,即便是最细微的部队番号更迭、补给线的波动,都被清晰地记录在案。这种扎实的基础,使得后续的论证极具说服力。它成功地将“合围”这一军事概念,从一个抽象的战术名词,具体化为无数士兵在泥泞中挨饿、在炮火下挣扎的具象场景。这本书不仅是讲述了一场战役的胜负,更是在探索如何在信息时代前的战争中,有效应对突发性的、毁灭性的战略失误。对于任何一个对军事史或20世纪历史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视角和深度。
评分我必须承认,在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查阅了地图和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这恰恰说明了作者构建的场景是多么引人入胜,需要读者主动去探究更多细节。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其无与伦比的细节密度和对历史背景的深度挖掘。作者似乎挖掘了每一份尘封的档案,每一个幸存者的口述,并将它们融合成一个逻辑严密、情感充沛的故事线。特别是在分析苏军高层在战役初期对德军意图的误判时,那种层层递进的分析,令人拍案叫绝。它没有简单地归咎于某一个人的过失,而是深入探讨了体制性、文化性因素是如何共同促成了这场灾难。读罢此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东线战场的理解,无疑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人欲罢不能,一气呵成地读完了。作者对于历史细节的把握极其精准,仿佛能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1941年基辅保卫战的残酷与悲壮。那种身处绝境、孤立无援的氛围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每一次战略决策的失误、每一次士兵的牺牲,都让人心头一紧。尤其是在描写战役初期德军装甲部队的突进速度和苏军防线的迅速瓦解时,那种压迫感简直让人窒息。书中对于双方指挥官心理活动的刻画也十分到位,让我们看到了这场人类浩劫背后,那些在决策桌前承受着巨大压力的个体。那种对战役进程的掌控感,从宏观的战略布局到微观的战术执行,都展现出作者深厚的历史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它不仅仅是一本军事史著作,更是一部展现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抉择与挣扎的史诗。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带着一种沉稳而略显苍凉的历史回顾感。它没有采用那种煽情或猎奇的笔法,而是用一种近乎冷静的笔触,描绘了最极端的混乱与绝望。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关键转折点时的克制。比如当苏军主力被分割包围后,如何在绝境中尝试突围的那些片段,作者没有渲染过多的英雄主义色彩,而是聚焦于生存的本能和战术上的徒劳挣扎,这种真实感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它像一面历史的镜子,反射出战争机器的冷酷无情,以及在宏大历史洪流中小人物的无力感。读完后留下的不是激昂的口号,而是对生命代价的深沉反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