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戒律Ⅱ:幸福婚姻的金科玉律
定价:36.00元
作者:艾伦 费恩(Ellen Fein), 雪莉 施耐
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55510296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20年畅销经典《戒律:全球恋爱约会圣经》的姊妹书。既然你们决定共度一生,就让他的眼睛再也离不开你!
从生活细节出发,43个行之有效的实战规则,帮助女性解决婚姻难题。
内容提要
本书是全球畅销的经典两性读物《戒律:全球恋爱约会圣经》的姊妹书。
这是一本专为即将结婚和已婚的女性服务的实战指南。因为婚姻中,处理夫妻情绪情感的工作主要由女性来完成,而非双方均摊。它探讨的,不是如何成就浪漫的爱情,而是在执子之手的共同岁月中,让他的眼睛再也离不开你。
书中提出了43个经过时间考验的戒律来帮助女性解决婚姻难题,告诉女人们在婚姻的道路上有哪些应该做和不应该做的事,旨在让她们的婚姻更加美满、幸福和牢固。
书中关于夫妻相处的极富建设性的妙语箴言随处可见,读罢令人拍案叫绝。每条戒律中都呈现出相应的真实夫妻相处案例,有理有据,真实靠谱。
目录
前言 我们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戒律1 筹备婚礼——淡定,淡定,再淡定
戒律2 相信自己与众不同
戒律3 注重自己的容貌,但要适可而止
戒律4 保留兴趣爱好,拥有自己的生活
戒律5 结婚年,要降低预期
戒律6 夫妻同心,共同进退
戒律7 丈夫下班后,先让他独处一刻钟
戒律8 全心全意支持丈夫
戒律9 让他做主
戒律10 切记,有些事你别管
戒律11 别老在他上班时给他打电话
戒律12 他送的礼物照单全收,不退不换
戒律13 别指望丈夫有同理心
戒律14 夫妻吵架是门艺术
戒律15 想说什么就说,但要注意委婉
戒律16 别把“离婚”挂在嘴边
戒律17 别大喊大叫,多吴侬软语
戒律18 别拿丈夫跟别人比较
戒律19 别向单身朋友请教夫妻相处之道
戒律20 每周至少组织一次家庭聚餐
戒律21 别强迫他说话
戒律22 不必细究他说的每个字
戒律23 懂得为爱妥协
戒律24 丈夫怎么说他家人都行,但你不能
戒律25 让他感觉自己是你生命中重要的人
戒律26 尽量听他的意见
戒律27 别妄想搞定一切
戒律28 定期享受二人世界
戒律29 卧室里的性爱戒律
戒律30 关于怀孕
戒律31 别一天到晚抱怨孩子不听话
戒律32 有些话只能留在心里
戒律33 别指望丈夫表扬你做家务
戒律34 别唠叨
戒律35 丈夫身上无关痛痒的毛病,请睁只眼闭只眼
戒律36 维系婚姻不易,再婚更难,且行且珍惜
戒律37 定期开展好女人周
戒律38 改变自己要适度,别太勉强自己
戒律39 婚姻咨询并非灵丹妙药
戒律40 丈夫出轨一次,婚姻就名存实亡
戒律41 离婚需谨慎,也需体面
戒律42 离婚后尽快投入新的恋爱
戒律43 再婚的戒律
[1 5 条额外提示]
[倾听男人心声]
[幸福女人的戒律感言]
后记 “戒律”系列丛书特许推介商现身说法
作者介绍
艾伦?费恩(Ellen Fein)
雪莉?施耐德(Sherrie Schneider)
被称为“美国约会教母”
均为杂志专栏作家
自从1995年出版《纽约时报》排名的畅销书《戒律:全球恋爱约会圣经》以来,已经出版戒律系列图书《戒律II:幸福婚姻的金科玉律》《在线约会的戒律》等,创办《约会戒律》杂志,开办“戒律”网站。
成千上万的女性因为她们的指导而找到自己理想的伴侣,从而开启幸福的人生。今天,“戒律”已成为相亲约会恋爱中的一个专有名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品位的体现,封面那种低调的奢华感,用料扎实,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踏实感。我尤其喜欢它扉页上的那段引言,措辞古典却又不失现代的洞察力,让人在正式翻开正文之前,就对作者的文学功底和思想深度有了一个初步的预判。装帧的内衬纸张选择了略带纹理的米白色,印刷的字体清晰锐利,排版上采用了大量的留白处理,使得阅读过程中的视觉疲劳感降到了最低。整体感觉就是,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收藏价值非常高。从触感上来说,书脊的处理非常平整,即便是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有那种书页松散的担忧,看得出在装订工艺上是下了大功夫的。那些细小的设计元素,比如章节标题的字体变化,以及页码的排布方式,都透露着一种对阅读体验的极致追求,让人在享受阅读内容的同时,也沉浸在美好的物理接触中。
评分我最近翻阅了一些关于古代哲学如何应用于现代情感维护的译著,但大多都显得过于晦涩难懂,要么是佶屈聱牙的学术语言,要么就是过于口号式的速成指南。然而,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却有着一种奇妙的平衡感。作者似乎拥有将深奥的道理融化在日常叙事中的魔力。它没有急于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构建的情境对话,引导读者自己去探寻问题的根源。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关于“角色期待错位”的那一章,它没有用生硬的心理学术语去定义,而是通过描写一对夫妻在共同规划家庭预算时产生的微妙摩擦,将问题剖析得淋漓尽致。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远比直接的灌输更具穿透力,让人读完之后,总能找到可以立刻在生活中实践的微小调整,而不是那种遥不可及的宏大目标。
评分从结构布局上来看,这本书的逻辑推进非常流畅,像一条精心铺设的河流,时而开阔,时而曲折,但始终保持着向前的动能。作者似乎深谙读者的“注意力曲线”。在几个比较沉重、需要深度思考的章节后,总会穿插一些简短的案例分析或者幽默的插图(当然,这些插图也是极为克制的,绝不喧宾夺主),起到很好的“换气”作用。我特别欣赏它在处理“冲突解决”部分时的处理方式,它不是简单地告诉读者要“沟通”,而是细致地拆解了沟通失败的各个环节,从非语言信号的误读,到倾听时的防御性反应,每一步都进行了细致的解剖。这种层层递进的分析,让人感觉作者不仅是理论家,更是实践中的老手,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深远的感受是它对“永恒性”议题的处理。很多关于关系的探讨,最终都指向了如何“维持”和“修补”,似乎婚姻或伴侣关系是一个随时可能破损的机器。但这本书却引导我思考了一种更具生命力的视角:关系是流动的、进化的。作者用了相当篇幅讨论“共同的愿景重塑”以及“个体成熟对共同体的反馈效应”。它强调的不是如何避免风暴,而是如何学会与风暴共舞,并且在每一次风暴过后,让关系以一种更坚韧、更适应新环境的状态重生。这种积极的、面向成长的哲学观,完全颠覆了我过去对“稳定”的刻板理解。它让我认识到,真正的持久,源自于持续的、有意识的、双方共同参与的“再创造”过程,而非僵化的维持。
评分这本书的编辑团队无疑是专业的,或者说,他们对读者的心态把握得极其精准。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的观点并非是铁板一块、不容置疑的。恰恰相反,很多关键论点后面,都附带着作者自己也承认的局限性,或者引用了反方的观点进行辩证。这种开放式的探讨态度,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说服力,因为它承认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情境的多变性。例如,在讨论“个人空间与亲密度的张力”时,作者用了整整一个章节来列举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界限感的理解差异,这表明作者的知识储备是全球性的、多元的,而不是囿于某种单一的文化模型。这种思辨的深度,让这本书从众多同类读物中脱颖而出,因为它不是在教你“怎么做”,而是在帮你“怎么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