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三国志(线装大字本)
定价:2980元
作者:(晋)陈寿 撰,(宋)裴松之 注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9-7-1
ISBN:9787101067996
页码:全26册
装帧:盒装
开本:16开
编辑推荐
《三国志:线装大字本(套装共26册)(繁体竖排版)》由中华书局出版。
内容提要
《三国志:线装大字本(套装共26册)(繁体竖排版)》内容简介:1977年,我局曾特制出版《三国志》大字线装本一种,它字体俊美、版式宏阔、审美效果极好,由于印量极少,如今已经成为收藏中的精品。为满足社会各界的需求,我局特予出版。该书共五函二十六册,线装,外套精美木函。
目录
三国志:第1册
卷一 魏书一
武帝操
卷二 魏书二
文帝丕
卷三 魏书三
明帝叡
卷四 魏书四三少帝
齐王芳
高贵乡公髦
陈留王奂
卷五 魏书五后妃
武宣卞皇后
文昭甄皇后
文德郭皇后
明悼毛皇后
明元郭皇后
卷六 魏书董卓
李催
郭泛
袁绍
子谭
子禽
袁街
刘表
卷七 魏书士
吕布
张邈
陈登
臧洪
陈容
卷八 魏书八
公孙瓒
陶谦
张杨
公孙度
子康
弟康恭
……
三国志:第2册
三国志:第3册
三国志:第4册
三国志:第5册
三国志:第6册
三国志:第7册
三国志:第8册
三国志:第9册
三国志:第10册
三国志:第11册
三国志:第12册
三国志:第13册
三国志:第14册
三国志:第15册
三国志:第16册
三国志:第17册
三国志:第18册
三国志:第19册
三国志:第20册
三国志:第21册
三国志:第22册
三国志:第23册
三国志:第24册
三国志:第25册
三国志:第26册
作者介绍
作者:(晋代)陈寿 解说词:(宋代)裴松之
这套《三国志》大字本,初拿到手时,那厚重的宣纸触感便让人心头一震。我一直对古代经典有种近乎苛刻的追求,尤其是对阅读体验的要求极高。市面上很多版本的线装书,要么纸张过于光滑,墨色洇得人心浮躁,要么字体偏小,看得久了眼睛干涩酸痛。可这中华书局的版本,真是做到了匠心独运。那大字印刷,简直就是为我这种需要仔细品味每一个字的人量身定做的。每每翻开,那微微泛着古朴微黄的宣纸上,墨色沉稳地铺陈开来,仿佛能闻到一丝若有若无的墨香。装帧上采用的线装,更是极大地还原了古籍的韵味,每一次小心翼翼地翻页,都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说实话,这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的物理载体,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我特意找了个安静的下午,在落地窗前,伴着一杯清茶,开始细读,那种沉浸感,是电子阅读器无论如何也无法比拟的。尤其是在阅读那些关于曹操、刘备、孙权谋略交锋的关键段落时,大字的清晰展现,使得那些复杂的军事部署和政治博弈的脉络,一下子变得井井有条,让人心领神会。
评分说实话,线装书的实用性常常被人诟病,毕竟它不如平装本耐摔耐翻,而且一旦用力过猛,书脊就容易受损。这套二十六册的套装,初看之下,数量着实惊人,让人担心日常翻阅是否会成为一种负担。然而,这套书在“大字”与“线装”之间找到了一个奇妙的平衡点。它的每一册都相对适中,拿在手上既有分量感,又不会重到让人难以持久握持。更重要的是,宣纸的特性使得内页的韧性非常好,即便是多次反复翻到特定篇章查阅,书页依然保持着平整和坚固。我试着将其中一册放在桌面上摊开,它能相对稳定地保持在接近平坦的状态,这对于需要频繁对照阅读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这解决了许多传统线装古籍因书脊过紧而难以摊开的弊端。这说明,制作者在设计之初,已经充分考虑到了“使用”这一环节,而非仅仅将其视为“陈设品”。这种对读者实际阅读场景的体贴,是许多“复古”产品所欠缺的。
评分这套书的整体呈现,给我带来了一种精神上的富足感。它不仅仅是一套历史资料的集合,更像是一座精神上的“纪念碑”。我将其郑重地放置在书房最显眼的位置,那种厚重的气场,无形中提升了整个阅读空间的格调。宣纸特有的质感和那种历经岁月沉淀般的色泽,即使不打开阅读,仅仅是目视,也能感受到一种安定人心的力量。在如今这个信息碎片化、阅读浅薄化的时代,拥有一套如此精良、制作考究的实体书,本身就是一种对知识的敬畏和对传统文化的坚持。它让我体会到,真正的阅读,需要仪式感,需要环境的衬托,需要载体的配合。这二十六册,每一册都承载着沉甸甸的历史分量,它们安静地并列着,等待着被开启、被研读。这不仅仅是投资了一套书,更像是为自己的精神世界添置了一处永不褪色的栖息地。
评分我对“繁体竖排”的接受程度,是经历了一个心路历程的。起初,面对满页的竖行文字和繁复的汉字写法,我的阅读速度明显慢了下来,不得不时常停下来辨认一些不常用的异体字或古体结构。但这恰恰是阅读《三国志》原貌的乐趣所在。它强迫你慢下来,去感受古人记录历史时的节奏感和思维方式。这种“慢阅读”的体验,与现代社会追求效率的快餐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透过这些繁体竖排的文字,我仿佛能瞥见当年抄写和阅读此书的士人风貌。这种文化上的“代入感”是简体横排本无论如何都无法提供的。此外,由于是“大字本”,即便是那些略显晦涩的繁体字,其笔画的结构也清晰可见,有效降低了初次接触竖排古籍读者的门槛。它既保留了历史的“原汁原味”,又通过字号上的优待,为现代读者铺设了一条舒适的入门阶梯,可谓是既尊重了传统,又体恤了今人。
评分我习惯于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历史书籍的排版和注释,毕竟陈寿的原文浩如烟海,缺乏精准的校勘和详实的注释,对于现代读者来说,阅读门槛实在太高。这套《三国志》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出色,展现了中华书局深厚的学术功底。繁体竖排本的设置,固然是对原著风貌的尊重,但真正让我惊喜的是其校注的精细程度。它并非简单地提供白文,而是在关键处做了详略得当的注解和引文出处标注。我特意对比了几个争议性极大的地方,比如关于某个事件的记载差异,这套书的处理方式既保持了陈寿的原始面貌,又通过注释清晰地指引了读者参考其他史料的可能方向,体现了极高的学术审慎性。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在阅读时能够建立起对史实的信心,不会因为某些模糊不清的表述而感到困惑。对于一个醉心于三国历史细节的“老饕”来说,这种兼顾古雅与现代学术规范的平衡点,实在难能可贵,让人可以放心地沉浸于史实本身,而不必担忧被错误的或是未经考证的细节误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