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四库存目子平汇刊7 新校命理探原
:48.00元
作者: 袁树珊;郑同 注
出版社:华龄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516906309
字数:280000
页码:25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四库存目子平汇刊7 新校命理探原》是为一般民众入门而作,由浅入深,分门别类,易学易懂,为初学者提供了明白的进阶途径。全书共分八卷,前五卷以本原、起例、强弱、神煞、宜忌、用神、化合冲刑、评断、六亲、妇幼、杂说等为纲领,而将古代命理典籍中的有关论述,一弋择要收录其问。第六卷为先贤命论,第七卷为润德堂存稿,收录包括作者自己在内的三十多则命造,详加解说,以便初学。第八卷为星家十要、星家事实丛谈。八卷之外,尚有补遗事实丛谈。《命理探原》一书,极深研几,探赜索隐,引证赅博,无美不备,不失之偏,亦不失之杂;不失之简,亦不失之繁。且有发前人所未发者。论其浅,则初学可以循序入门;论其深,则高明可以升堂入室。是为近代命学中**本有价值的命理通论性*作。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对这种汇刊性质的学术整理一直抱有一种复杂的情感。一方面,希望它能最大限度地整合不同版本和批注的精华,为研究者提供一个相对完备的“集成”版本;另一方面,又担心在汇集过程中,原貌的细微差别会因为过度“现代化”的校对而被抹平。然而,阅读《四库存目子平汇刊7 新校命理探原》的过程中,我发现它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到位。它不是简单地把不同年代的注本堆砌在一起,而是融入了“新校”的视角,这在命理学研究中至关重要。每一次对原文的考订,似乎都经过了缜密的推敲,力求还原作者的本意,而不是迎合某种当代的解读倾向。这种严谨度,让我想起早年间那些老先生们对着孤本字斟句酌的情景。尤其是在处理那些涉及术语演变的关键段落时,能明显感觉到编校者在原文和注释之间搭建了一座坚实的桥梁,让深奥的理论变得更容易被现代读者理解和接受,但又不失其原典的厚重感。这种在“继承”与“发展”之间寻找黄金平衡点的能力,使得这部汇刊在众多命理古籍的整理本中,显得尤为珍贵和可靠。
评分这部书的装帧设计,说实话,挺让我眼前一亮的。现在的古籍整理出版,往往要么过于追求复古的素雅,要么就是用力过猛地搞成了花里胡哨的豪华版。但《四库存目子平汇刊7 新校命理探原》这个版本,恰到好处地把握住了平衡。纸张的质感摸上去很舒服,不是那种廉价的光滑,而是带着一种沉稳的亚光感,很适合长时间阅读。尤其是封面和书脊的字体选择,既保留了古籍的韵味,又经过了现代排版的优化,辨识度很高,放在书架上,一眼就能从一堆现代书籍中跳脱出来,透露出一种深厚的底蕴。内文的排版布局更是下了功夫,页边距的处理得当,使得每一页的留白都恰到好处,眼睛不会感到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注释和校勘部分的清晰度。要知道,这种汇刊性质的古籍整理,最考验出版方的功力,如果注释字体太小或者排版混乱,阅读体验会大打折扣。但这一版,正文与批注的区分明确,引文的标注规范统一,使得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在研读过程中,也能清晰地追踪到袁树珊先生和郑同先生的考证脉络,体现了出版方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尊重与细致入微的匠人精神。这种用心,光是捧在手里翻阅,就能感受到出版人对这门学问的热忱,绝非敷衍了事就能达成的效果。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我最看重的是阅读的“可操作性”和“启发性”。很多古代的命理著作,虽然理论精妙,但由于年代久远,其行文风格和举例方式往往与现代人的思维习惯存在隔阂,导致实践起来总感觉隔了一层纱。但这部汇刊,在“新校”的过程中,似乎也兼顾了对现代读者的友好度。我特别留意了那些在汇刊中被特别标注或用不同字体呈现的“校注”部分,它们的作用不仅仅是订正错误,更像是对古代语境的一种现代“转译”。例如,在某些关于格局判断的复杂描述下,校注部分往往会用更现代的逻辑或更清晰的范例来辅助阐释,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将理论应用于现实分析的人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它没有牺牲原著的学术价值,却大大降低了理解和应用的门槛。这种对阅读体验的人文关怀,是很多纯粹学术导向的整理本所欠缺的,也让我更愿意沉下心来,系统地学习袁树珊先生的学说。
评分说实话,我对命理学典籍的阅读习惯是比较挑剔的,特别是涉及清代大家的著作时,总担心会遇到一些因时代限制而留下的逻辑断层或者术语上的模糊不清。但这次翻阅《四库存目子平汇刊7 新校命理探原》,感受到了某种拨云见日般的清晰度。这本书在解析复杂的概念时,不仅仅是停留在字面意义的解释上,而是似乎融入了对袁树珊先生治学理念的深入理解。比如,对于一些核心的“探原”论述,它不是简单地复述,而是通过精妙的串联,将分散在不同章节的理论碎片重新整合,让读者能够构建起一个更加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这种整理的价值,远超于简单的文字校对,它实际上提供了一种更高层级的“理解工具”。读起来,不再是孤立地阅读某一个章节或某一个命例的分析,而是能感受到作者整体的理论框架是如何一步步搭建起来的,仿佛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旁边循循善诱,指点迷津。这种对内在逻辑结构的梳理和强化,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和深度。
评分这部汇刊的装帧和内容之外,它所承载的文化重量也让我印象深刻。当我们面对清代命理学集大成者的著作时,很容易被其浩瀚的体系所震慑,从而产生一种敬畏而不敢深究的距离感。然而,这本《四库存目子平汇刊7 新校命理探原》通过精心的编排和郑同先生的注校工作,似乎拉近了我们与先贤之间的距离。它不像是一本高高在上的“圣典”,而更像是一份经过精心梳理、便于后学者深入挖掘的“研究资料库”。我尤其欣赏它对某些争议性论断的处理方式。它不会简单地偏袒某一方,而是会并列呈现不同学派或不同批注者对此问题的看法,然后用“新校”的视角给出审慎的考量。这种多元视角的呈现,极大地激发了我主动思考的欲望,而不是被动接受既有的结论。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一种固定的理论,不如说是在参与一场跨越时空的学术对话,这对于任何追求知识深度的人来说,都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