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汉语拼音词汇(专名部分)
:90.00元
作者:董 琨 姜岚 杜翔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3264328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汉语拼音词汇》(专名部分)是配合国家语委《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具体实施的规范性文件,同时也是国际标准组织的规范性文件,由国家语委、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鲁东大学、商务印书馆和上海辞书出版社共同研发,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系列中的一种,解决了汉语中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拼音的分词连写问题,对于汉语拼音教学、注音读物、正字法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等,都有广泛的使用价值。
内容提要
《汉语拼音词汇》(专名部分)是《汉语拼音词汇》的专名部分,收录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专有名词约3万条。其汉语拼音拼写,遵循国家技术监督局2012年6月29日批准、发布,2012年10月1日实施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逐一列出各自的汉语拼音拼写形式,特别是分词连写,给出所有词目的汉语拼音标准拼写,是语言文字的国家标准之一,供文化教育、编辑出版、信息处理工作者及广大读者参考使用。
《汉语拼音词汇》(专名部分)收录的专有名词,主要取自《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课题组编,商务印书馆2008年)、《辞海》(辞海编辑委员会编,上海辞书出版社)、《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汉语新词语》编年本(周荐、侯敏、杨尔泓主编,商务印书馆)、《新词语》(鲁东大学文学院收集,Word普通版本)、《中医药学名词》(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编,科学出版社)。《汉语拼音词汇》(专名部分)收录的专有名词包括地名、人名、作品名、报刊名、机构组织名、事件名、建筑名、历史古物名、节名、族名、奖项称号名、宗教教派名、工程名等。全书按汉语拼音音序编排,正文前有词目首字《音节表》,正文后有《词目首字笔画索引》。目录
作者介绍
主编董琨,《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课题组组长,现任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博士生导师。治学领域较为广泛,在古代汉语、汉字和汉字史、辞书和辞书史、书法史、汉语教学等方面都有研究成果。主要论著有《古代汉语漫谈》、《汉字发展史话》、《商周古文字读本》(合著)、《中国汉字源流》、《汉语讲义》(主编)、《古代汉语》教材(合编)等;发表的学术论文很多,研究问题涉及各个方面。在辞书编写方面,参与了《现代汉语词典》的修订和《多功能通用成语词典》的编纂工作。
姜岚,鲁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工作者,山东省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组成员,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培训主讲教师、视导员,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员,山东省语言学会会员,省级“十一五”强化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骨干成员。主要从事汉语研究,汉语方言,词典编纂,中文信息处理等领域的研究。
杜翔,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致力于汉语词汇史、词典学等的研究,参与了《现代汉语词典》的修订等。文摘
序言
这本《汉语拼音词汇(专名部分)》简直是学习中文路上的一座灯塔,尤其对于我这种对地名、人名这些专有名词的准确读音一直感到困惑的外国人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记得有一次跟一位教授交流,我对一个著名历史人物的姓氏发音总是搞错,场面一度非常尴尬。翻开这本书后,我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以来的理解存在偏差。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了词条和拼音,更重要的是,它似乎在背后蕴含着一套严谨的规范体系。比如,在处理一些多音字在专名中的特殊读法时,它给出的解释非常清晰,没有那种生硬的规则堆砌感,而是带着一种“为什么是这样”的逻辑引导。我特别喜欢它在解释一些古地名时所采用的注解方式,虽然篇幅不大,但那种历史的厚重感似乎透过那薄薄的纸页传递出来。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考究,字体大小适中,查找效率极高,这对于需要频繁查阅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它让原本抽象的、令人望而生畏的专有名词读音,变得触手可及,极大地增强了我开口说中文的自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体例设计,可以说是为提高效率而生的典范。我是一个效率至上的使用者,阅读工具书最怕的就是那种“绕圈子”的解释和冗余的装饰性文字。这本书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它直奔主题,结构清晰得令人赞叹。如果说通用拼音词汇是公路,那么专名部分就是那些复杂的城市立交桥,需要更精细的导航。这本书提供的导航系统,清晰地标示了每一个“出口”的正确读法。我尤其欣赏它在词条下方的那些简短的注释——它们不是用来解释词义的,而是用来澄清其拼写或发音的特殊性。例如,对于一些多音节的少数民族译名,它不是简单地给出整体拼音,而是可能在某些音节上进行了重音或声调的特殊强调,虽然这种标记在书的整体风格上不突出,但对于需要精准把握的人来说,却是关键所在。这本书,真正体现了工具书的“工具”属性,它帮助我迅速定位问题,解决问题,而不会因为过多的背景介绍而分散注意力。
评分我尝试着用这本书来校对一些老旧的文学作品中的专有名词翻译,效果出乎意料地好。很多旧译本的专有名词拼写已经不符合现行的规范,但由于历史惯性,许多人仍在沿用。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现代规范”的参照系,帮助我们识别和修正这些过时的拼写。它不是简单地“矫正”,而是提供了一种“过渡”的视角。例如,对于一些历史上的音译变迁,书中会巧妙地用脚注或旁注的方式,指出旧有拼法和现行拼法之间的微妙关系,这对于理解语言的演变过程非常有启发性。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超出了单纯的“查字典”范畴,它更像是一部关于“专名拼音规范演变史”的侧记。它让读者在学习如何正确读写专名的同时,也隐约感受到了汉语拼音系统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对的挑战与适应过程,这一点,是我在其他任何同类书籍中都未曾体验到的深度和广度。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文字工作的文字编辑,我对任何关于规范性的书籍都有近乎苛刻的要求。在我看来,《汉语拼音词汇(专名部分)》这本书的出现,至少在专有名词的规范化方面,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过去,我们部门内部对于一些不常见的专有名词发音常常争论不休,最终只能求助于最新的官方文件,效率低下且容易产生遗漏。这本书的出现,极大地减少了这种内部沟通成本。它带来的最大好处是“统一性”。当所有人都以这本书为准绳时,稿件中的人名地名拼写误差率显著下降。而且,它的内容似乎更新得比较及时,对于近年来涌现出的新机构、新地点的拼写也做出了规范性的收录,这体现了编纂团队对时代脉搏的紧密跟进。它不仅是查阅工具,更像是成为了我们部门的“内部标准手册”,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对外输出文本的专业度和准确性。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汉语拼音词汇(专名部分)》的时候,内心是抱着一丝怀疑的,毕竟市面上关于拼音的书籍汗牛充栋,大多是泛泛而谈,很难抓住真正的痛点。然而,这本书的“专名部分”这个定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平时工作中经常需要处理大量的公文和新闻稿件,里面涉及到的机构名称、会议地点、人名,往往是拼音规范的重灾区。很多通用的拼音规则在这里根本不适用,比如某些特定的人名会遵循特殊的约定俗成。这本书最让我惊艳的是它的收录的广度和深度。它似乎不仅仅收录了当代常用的专名,还对一些历史遗留的、在当代文献中偶尔出现的旧译名或特定译法做了标注和对比。这对于做研究或者需要追溯历史文本的人来说,价值不可估量。它的编纂者显然是下了大功夫去梳理那些细微的差别,而不是简单地套用通用词典的标准。这种对细节的执着,成就了这本书的专业性,让它超越了一本简单的工具书,更像是一份权威的参考档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