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二程书院教育活动寻迹 |
| 曾用价 | 79.00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31 |
出版时间 | 2017年03月 |
开本 | 128开 |
作者 | 黄思记 |
装帧 | 平装-胶订 |
页数 | 252 |
字数 | 250 |
ISBN编码 | 9787030522047 |
目录
目录
序(李申申) i
第*章 二程档案 1
第*节 生活时代 1
第二节 何方人士 3
一、安徽说 3
二、湖北说 3
三、河南说 6
第三节 人生简历 8
第四节 阶段划分 10
第二章 东京为师 二程书院 12
第*节 东京开封 12
第二节 二程居汴 14
一、东京科考 15
二、程颢居汴 21
三、程颐居汴 26
第三节 二程书院 36
一、书院地标 36
二、历史沿革 39
三、何去何从 43
第三章 晋城兴学 程颢书院 46
第*节 誉满晋城 46
一、今古晋城 46
二、为政晋城 47
第二节 程颢书院 51
一、石碣为证 51
二、走进书院 52
三、历史影响 56
第四章 扶沟扬道 大程书院 60
第*节 执政扶沟 60
一、桐丘扶沟 60
二、在扶时间 61
三、扶沟身影 62
第二节 大程书院 66
一、走进书院 67
二、历史沿革 77
三、遗诗赏析 84
第五章 居洛讲学 程氏书院 85
第*节 西京洛阳 86
一、圣城洛阳 86
二、历史沿革 87
三、西京洛阳 89
第二节 二程居洛 93
一、同在洛阳 94
二、余弟居洛 95
三、鸿儒之交 98
第三节 程氏书院 118
一、书院特点 118
二、讲学著述 121
第六章 洛学重地 嵩阳书院 128
第*节 嵩阳书院 128
一、嵩山之阳 128
二、历史沿革 129
三、走进书院 136
第二节 洛学重地 149
一、讲学嵩阳 149
二、传播洛学 153
第七章 点易传经 沟深书院 154
第*节 点易之洞 成就圣典 154
一、编管涪陵 154
二、点易洞瞻 157
三、《程氏易传》 159
第二节 钩深书院 文脉代传 175
一、北岩十景 175
二、文脉绵延 177
第八章 著书讲学 伊川书院 179
第*节 伊 川 书 院 179
一、历史沿革 180
二、书院现状 188
第二节 著书讲学 190
一、著书立说 191
二、收徒讲学 203
三、伊川赞歌 206
第九章 春风明道 书院景贤 209
第*节 春风书院 209
第二节 明道书院 210
一、户县明道书院 211
二、上元明道书院 213
三、濮阳明道书院 214
结语 二程书院教育活动基本特征与历史影响 217
一、基本特征 217
二、历史影响 223
参考文献 227
附录 230
一、明道先生行状 230
二、伊川先生年谱 235
致谢 239
在线试读
第*章 二程档案
程颢,字伯淳,号明道,生于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卒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享年54岁; 程颐,字正叔,号伊川,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卒于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享年75岁。程颢、程颐为同胞兄弟,世称二程。二程是我国杰出的哲学家、教育家,程朱理学的奠基人,陆王心学的启蒙者,兄弟二人共同配享孔庙先贤,这在中国儒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是的,可谓“旷世双贤”。
第*节 生活时代
程颢、程颐兄弟二人生活在北宋中后期,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帝,具体时间是从宋仁宗明道元年至宋徽宗大观元年。
大唐帝国坍塌后,中国进入了战乱不休、民不聊生、信仰崩溃、武力割据的五代十国。赵匡胤建立的大宋王朝不但顺应了求统一、求安定的时代诉求,而且开创了中国古展史上又一辉煌时代。
北宋的疆域东部和南部临大海;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与辽相交;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与西夏交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与青藏高原、大理国交界,以广西与越南交界。北宋政权从960年建立后,先后与辽、金、西夏对峙。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次年,即1127年灭亡,共历九帝168年。
北宋是当时世界上经济zui繁荣的国家。根据研究,北宋时的国民生产总值为265.5亿美元,占据世界经济总量的60%,而清朝在鸦片战争前的1820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286亿美元,占据世界经济总量的32.9%。北宋,中国人均生产总值为2280美元,西欧人均生产总值则为427美元,而1820年,清朝人均生产总值为600美元,当时已经完成第*次工业革命的英国人均生产总值为1250美元。
宋朝是继春秋战国之后中国文化发展的又一鼎盛时期。北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晚唐以来将近一个世纪的乱局。在劫余的残烬中,颓弊已极的中国文化竟能在短时间内重放异彩,堪称历史文化史上的奇迹。在论及中国文化的演进历程时,陈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太祖曾要求其子孙恪守永远不得杀害文人,使文人的地位在宋朝得到了空前提升,重文轻武的风气在宋朝达到了极*,“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等俗谚都出自宋朝。宋真宗时,状元出身的陈尧咨拒绝出任官级更高的武职。在理学的兴起、宗教势力退潮、言论控制降低、市民文化兴起、商品经济繁荣与印刷术的发明等一系列背景下,宋朝文人辈出,知识分子自觉意识空前觉醒。史尧弼在《策问》中认为:“惟吾宋二百余年,文物之盛跨绝百代。”陆游在《吕居仁集序》中也认为:“宋兴,诸儒相望,有出汉唐之上者。”北宋时期,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等文坛巨*争相出现;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等一代贤哲共酿理学,二程则成为程朱理学的奠基者,程朱理学成为宋后期至民国之前中国的主流文化,并影响到日本、韩朝及东南亚诸国。
由于时代久远,北宋的行政区划、官位设置与今已有很多不同之处,为了更好地解读二程,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简要介绍。
北宋的行政区划与现在不同,既有名称上的差异,也有辖区上的不同,例如我们现在的河南省不能等同于当时的河南府,当时的河南府不含开封,开封府与河南府东西相邻。概要说来,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基本上是两级制,即府、州、军、监为一级,县为一级。少数民族地区则延续了唐朝的羁縻 州县制度,可谓当时的民族自治。同时在地方设置路,路是直辖于中央并高于府、州、军、监的一级监察区。至道三年,共分十五路,后析为十八路,又析为二十三路。宋朝的地方官均以中央官吏派出任“知XX事”,高级官吏则称“判XX事”。以州为标准单位,多称“知X州军州事”。除知州外,每州设“通判”一人,其地位类似隋朝通守。州一级发出文件必须通判签署才能生效。程颢曾做过县令、太子中允,在北宋充其量也只是八品小官。
第二节 何方人士
关于二程及其家族的祖籍,自宋元以来即聚讼纷纭,有河南洛阳、河北中山和安徽徽州三说。有学者在考证后认为,就影响和文化认同而言,河南洛阳说更胜一筹;从宋代程氏家族史而言,河北中山更为合理;就祖述先人、追溯族源而言,安徽徽州更为久远而无争议。但二程的出生地应为湖北黄陂,以黄陂为二程祖籍zui为合理。
从上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学者对二程为何方人士颇有争议,而在各地的二程纪念场馆对此界说也不统一。不过,当前主要聚焦于“安徽说”“湖北说”“河南说”三种观点。
一、安徽说
这一说法认为二程是徽州人,详址为现在的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屯光镇。冯剑辉、刘伯山等 人对这一说法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考证,而御赐“洛闽溯本”则是二程为徽州人的zui高官方依据: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十二月六日,乾隆皇帝应徽州籍京官的奏请,“赐安徽篁墩二程子、朱子祖居祠御书,扁曰‘洛闽溯本’” 。
基于此,河南省嵩县二程故里如是介绍:“程颢、程颐兄弟,是宋代杰出的理学家、教育学家。安徽人,唐代先祖皓公迁中山博野,即河北定县。高祖羽公佐宋太宗有功,赐第京师。父珦公居洛,是为洛阳人。”这里首先认定了二程是安徽人,而后为洛阳人。此说应该是二程祖籍安徽。
二、湖北说
这一说法认为二程出生在湖北黄陂,黄陂应为二程故里。如李银安经过考证认为:“程颢于北宋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程颐于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出生于淮南西路黄州黄陂县(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具体地点就是当时建在黄陂县城草庙巷尉厅里的思贤堂,即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文教巷内。”
现在对于二程出生于湖北黄陂的说法越来越成为共识,看下面一段文字:
作为首部二程传记文学《理学双凤?程颢程颐》的作者,裴高才在论坛上作了题为《开封走马黄陂县,祖孙三代六十载》的发言中。他以正史、方志、宗谱与诗文名篇等经典为依据,系统地介绍了二程的祖父程遹从开封来到黄陂任县令、其父程珦在黄陂任县尉,以及二程生长于斯、学于斯的经历。并引用旅美学者、程颐第二十九世孙程德祥的说法:“黄陂是二程第*故里。”引起了两岸三地及海外学者的关注,台湾史学博士耿慧玲教授说:“原来只听说二程是洛阳人,听了裴先生的介绍才知道二程是地地道道的湖北黄陂人。”
涂怀章教授在《理学双凤?程颢程颐》序言中也写道:“可是,至今仍有不少人以为二程是河南人。殊不知,他们是地地道道的黄陂人。二程祖孙三代在黄陂生活了六十多个春秋;二程生于斯,长于斯,也达十四五载。黄陂为‘二程第*故里’毋庸置疑。”
关于二程生在黄陂,历代亦有诗文留下,其中清代文人屠达的《游理趣林》就有对“望鲁台”“双凤亭”遗迹的描述,该诗内容如下:
孔颜乐处复何寻,淡淡春光理趣林。
望鲁苍茫连海岱,前川浩渺接三浔。
孤亭耸立留残碣,双凤长归断好音。
为仰先生遗范在,肃然瞻目整衣襟。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有“双凤亭”“望鲁台”“程乡坊”“聪明池”“二程书院”等历史遗迹。现在,黄陂区以双凤亭为中心建立了双凤公园(见图1-1,图1-2),成为黄陂纪念二程和市民游玩的重要场所。现在双凤亭已成为黄陂的重要地标之一,以“双凤”命名的有“双凤大道”、“双凤大桥”、“双凤中学”(图1-3)等。其中位于双凤亭旁的黄陂区双凤中学既是对二程的纪念,更是对二程文化的传承,在该校题为《源远流长的二程文化,与时俱进的双凤中学》的文化长廊中写道:“理学缘‘双凤’,弹指一挥间,‘二程文化’绵延千年,她已成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瑰宝,更是双凤中学可持续发展的基因。”文化长廊中设有二程遗风、二程故事、二程励志箴言等专栏。其中对“双凤的由来”作了如是介绍:“程氏原籍河南,因其祖父程遹为黄陂县令,而留居此地。传说程母梦双凤投怀,于明道元年(1032年)、明道二年先后生下两子,长子名颢,子伯淳;次子名颐,子正叔,他们就是后来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着显赫地位的北宋‘二程夫子’,因此,名‘双凤’。”可见,黄陂人正以实际行动纪念和传扬着二程与二程文化。
图1-1 湖北黄陂双凤公园
图1-2 湖北黄陂区双凤公园双凤亭
图1-3 黄陂区双凤中学
以上可见,“湖北说”的实质是二程出生于湖北,依据“出生地论”可以说二程是湖北人。
三、河南说
二程故里在河南具有普遍的历史性认同,主要表现“二程故里”的认定、二程纪念馆的相关介绍等。
二程故里在河南。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自伊川鸣皋迁居嵩县陆浑山,开始向弟子尹焞、张绎传授《伊川易传》。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九月十七日庚午,程颐患风痹症卒于家中,享年75岁。程颐在陆浑的居住地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嵩县田湖镇程村。程颐去世后,后人在此建祠纪念。明景泰六年(1455年)皇帝下诏将程村命名“两程故里”。二程祠(图1-4),总面积4392平方米,为三进院的宏大建筑群。大门为棂星门,中心建筑为道学堂,道学堂内有程颢、程颐二人雕塑,并悬有三副匾额:清康熙御书“学达胜天”、光绪赐书“伊洛源渊”和慈禧太后赐书“希踪颜孟”。院中的“程门立雪处”见证着这里是程子的讲学遗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程村二程祠后院改为程村小学,前院改为村室(大队部)。现二程祠已复建,村室和小学已搬出,祠内已无村室遗迹,不过后院建筑上依稀可见“列宁语录”“三个面向”等墙字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香火在该所延续的历史。现在,程村小学的院墙上绘有“程门立雪图”,而且孩子们还把程门立雪的故事改编为话剧进行表演。可见,二程遗风在其故里是代代续延,从而也证明着二程为河南人。 暂时没有内容介绍,请见谅!
关联推荐
二程书院教育活动寻迹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