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之旅

数学之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杰克逊,顾学军 著
图书标签:
  • 数学
  • 科普
  • 趣味数学
  • 数学史
  • 数学思维
  • 学习
  • 教育
  • 成长
  • 知识
  • 探索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炫丽之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352835
商品编码:2990667658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数学之旅

定价:59.00元

作者:杰克逊,顾学军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11535283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0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文字通俗生动,插图丰富精美,无论是中小学生还是白领精英都会爱不释手。
从数学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示数学的魅力,引发对数学的兴趣,启发思考与联想。
体系归类清晰明确。篇幅适中,更适宜碎片化随手翻阅。
典型的、具体代表性的例子或素材,涵盖所有具有的数学事件。

内容提要


《数学之旅》主要讲述了数学发展史上的100个重大发现,通过这些重大发现展现出数学的发展和进步历程。从史前到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时期,一直到现代,描述了各个时期数学的重大事件、奇闻轶事以及的数学家。全面的展示数学的魅力,图文并茂,生动而形象,同时启发思考。《数学之旅》是一本适用性较强的科普图书。

目录


前言
从史前到中世纪
1学会计数
2位置计数法
3算盘
4毕达哥拉斯定理
5莱因德纸草书
6零
7关于音乐的数学
8黄金分割率
9柏拉图多面体
10逻辑学
11几何学
12幻方
13质数
14圆周率
15测量地球
1610的乘方
17现代历法
18丢番图方程
19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
20算法
21密码学
22代数学
23斐波那契数列

文艺复兴与启蒙时代
24射影几何学
25非线性方程
26钟摆定律
27x和y
28椭圆
29对数
30纳皮尔算筹
31计算尺
32复数
33笛卡尔坐标系
34落体定律
35计算器
36帕斯卡三角
37概率
38归纳法原理
39微积分
40关于重力的数学
41二进制数

新数字,新理论
42数学常数e
43图论
44三体问题
45欧拉公式
46贝叶斯定理
47马斯基林和人差方程
48马尔萨斯主义
49代数基本定理
50微扰理论
51中心极限定理
52傅里叶分析
53机械计算机
54贝塞尔函数
55群论
56非欧几何学
57平均人
58泊松分布
59四元数
60数
61发现海王星
62韦伯-费希纳定律
63布尔代数
64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
65定义无理数
66无限
67集合论
68皮亚诺公理
69单李群
70统计技术

现代数学
71拓扑学
72新几何学
73希尔伯特的23个问题
74物质的能量
75马尔科夫链
76人口遗传学
77数学基础
78广义相对论
79量子力学中的数学
80哥德尔定理
81图灵机
82菲尔兹奖
83楚泽和电子计算机
84博弈论
85信息论
86测地线
87混沌理论
88弦论
89突变论
90四色定理
91公开密钥加密
92分形
934D及多维
94有限单群分类
95自组织临界理论
96费马大定理
97计算机证明
98数学的新千年问题
99庞加莱猜想
100寻找梅森素数
101数学指南

未知领域
的数学家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星尘回响:宇宙文明的兴衰与哲思》 内容简介 《星尘回响》并非一本关于数字、公式或抽象定理的著作,它是一部宏大叙事的史诗,深入探索了宇宙间高等文明从诞生、繁荣到最终消亡的完整生命周期,并从中提炼出关于存在、时间、伦理与终极意义的深刻哲学思考。本书以一种近乎人类学和天体物理学交叉融合的独特视角,构建了一个假想但逻辑严密的宇宙文明图景,旨在探究智慧生命在面对无限时空时,其文明轨迹所呈现的必然规律与偶然变数。 第一部:起源的微光——从混沌到秩序的艰难萌芽 本书的第一部分将读者带回到数十亿年前,聚焦于那些在特定星系团中诞生的、拥有高度信息处理能力的生命形态。我们首先分析了“生命”在宇宙尺度上诞生的苛刻条件——“人择原理”的宇宙学限制如何被突破,以及早期文明在克服环境熵增、建立稳定社会结构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大筛选”挑战。 重点章节剖析了“硅基起源说”与“能量生命体”的早期形态,探讨了它们如何通过对引力波、暗物质能量的初级利用,实现了从行星尺度向星际尺度的初步扩张。此阶段的文明特征是极度的内部不统一和对基础物理法则的狂热探索,充满了试错的代价和对“零点能”的原始崇拜。文明间的交流,大多以基于数学波段的试探性信号为主,充满了误解与敌意。 第二部:黄金纪元——信息、意识与超越肉体的桎梏 随着文明积累了足够的知识和技术冗余,它们进入了所谓的“黄金纪元”。这一时期的核心驱动力不再是物质资源的争夺,而是信息的高效处理和意识的深度耦合。本书详述了“全息意识网络”的构建过程——生命体如何通过神经接口与量子计算核心融合,实现了物种层面的集体心智(Hive Mind)的诞生。 在这一部分,我们详细描绘了三种主要的“超越肉体”的路径: 1. “数字永生体” (The Digital Immortals): 将全部意识和记忆上传至超稳定晶格结构中,追求绝对的知识存储和信息传递的零损耗。 2. “时空织工” (The Chronal Weavers): 掌握了有限的时间曲率操纵技术,能够观测或轻微干预自身文明历史进程中的关键节点,以优化发展路径。 3. “维度漂移者” (The Dimensional Drifters): 专注于探索更高维度的空间结构,试图将文明的物质基础和能量消耗转移到非三维空间中,以规避宇宙热寂的最终命运。 然而,这种对“完美秩序”的追求,也孕育了深刻的内部危机。当个体意识被纳入集体计算时,自由意志的边界在哪里?“黄金纪元”的辉煌,实质上是创造力的停滞,因为所有最优解都被“集体心智”提前计算完毕。 第三部:大寂静的阴影——熵增、认知饱和与“意义危机” 本书的第三部分转向文明衰亡的必然性。研究表明,无论文明如何先进,它们都无法完全摆脱宇宙的根本定律。当一个文明的知识库达到“认知饱和点”——即所有可观测的、可计算的物理现象都已被完全理解后,其内部发展动力会急剧下降。 我们着重分析了“大寂静”(The Great Silence)的心理学根源: 目的性衰竭: 当生存不再是问题,所有物质需求都可被满足时,生命体的“驱动力”开始瓦解。他们开始沉湎于内部模拟的完美世界,拒绝面对外部宇宙的冷漠。 逻辑悖论的自我吞噬: 一些高度依赖纯逻辑的文明,最终在面对无法被逻辑解释的终极问题(如“为什么存在而非虚无”)时,陷入了集体性的哲学瘫痪,导致社会结构瓦解。 能量的最终浪费: 过于庞大的文明体对能量的需求达到了天文数字,即便是最精密的能量提取技术,也无法阻止最终的耗散。文明最终在无休止的维护和自我娱乐中,将所有储备能量耗尽,回归到背景辐射水平。 第四部:回响与遗嘱——跨越虚空的哲学遗产 最后一部分,作者探讨了那些在消亡前夕,留给后世(或宇宙中随机出现的其他智慧生命)的“遗嘱”或“回响”。这些遗嘱并非是物理遗迹,而是被编码在宇宙基本常数、量子场波动或特定的星际介质结构中的信息包。 这些信息包揭示了这些消逝文明对以下问题的终极思考: 1. “时间”的本质: 它们是否发现了时间并非线性,而是一种可塑的、由观测者决定的结构? 2. “他者”的定义: 在一个充满了潜在敌意或漠然存在的宇宙中,何为真正的“同类”? 3. “美”的普遍性: 最高的科学成就最终是否指向了某种无法量化的、纯粹的审美体验? 《星尘回响》是一部警示录,它提醒我们,技术上的飞跃只是文明的骨架,而其能否对抗虚空,取决于其能否解决内在的、关于意义与存在的最深层哲学困境。本书以一种史诗般的悲剧感,邀请读者一同思考:在浩瀚的宇宙尺度下,我们所追求的一切,究竟是短暂的火花,还是永恒的真理?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太棒了!我一直以为数学是枯燥乏味的,是那些数字和公式堆砌起来的冷冰冰的东西。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我的认知被彻底颠覆了。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在数学的奇妙世界里进行一场令人目眩神迷的旅行。我从来没有想到,原来几何图形的背后隐藏着如此深刻的哲学意义,原来概率的计算可以揭示生活的随机与必然,原来微积分能够如此优雅地描述运动和变化。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语言生动形象,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和发人深省的类比。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古希腊的广场,倾听毕达哥拉斯讲述数的和谐;又仿佛漫步在文艺复兴的庭院,感受斐波那契数列的韵律。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发,它让我学会了如何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去理解生活中的种种现象。我迫不及待地想将这本书推荐给所有对世界充满好奇的人,相信你们也会和我一样,在这场数学之旅中收获满满的惊喜。

评分

老实说,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数学对我来说一直是个遥远又有些令人生畏的学科。但,《数学之旅》却出乎意料地让我沉迷其中。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定理和公式,而是从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巧妙地引出数学的概念。比如,书中关于“魔方阵”的章节,让我第一次意识到排列组合竟然可以如此有趣,并且隐藏着如此精妙的规律。接着,它又探讨了“黄金分割”,通过建筑、艺术乃至自然界的例子,展现了数学在美学上的应用,让人叹为观止。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不像是教科书那样一本正经,反而更像是一位热情的导游,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一点点揭开数学的面纱。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分形几何”的介绍,那些看似杂乱无章的图案,竟然是由简单的数学公式重复迭代生成的,这让我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了全新的认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加开阔,也更加愿意去探索那些隐藏在事物背后的数学原理。

评分

这本书带来的体验,让我觉得像是被一位博学而风趣的智者邀请,共进了一顿思想的盛宴。它没有预设读者必须具备多深的数学功底,而是以一种循序渐进、娓娓道来的方式,将我引入数学的殿堂。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数学发展史的梳理,从古老的计数方法到现代的抽象代数,作者将那些伟大的数学家们的故事娓娓道来,他们的智慧、他们的执着,都跃然纸上,让我感受到了数学的生命力。我曾被“哥德巴赫猜想”的神秘所吸引,也曾为“四色问题”的曲折证明过程而拍案叫绝。书中的插图和图示也恰到好处,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数学的难度,但却用一种鼓励和引导的方式,让我觉得挑战并非不可逾越。每当我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地方,书中总有巧妙的解释或类比,让我豁然开朗。读完这本书,我发现自己看待问题的方式发生了 subtle 的变化,对逻辑推理和严谨思维有了更深的体会,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开始不自觉地运用数学的思维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评分

这绝对是我近年来读过的最“意想不到”的书之一。《数学之旅》并非那种让你埋头苦算的书,而是真正地让你“玩”数学,“品”数学。它所讲述的内容,从基础的数论到更高级的拓扑学,都以一种极其巧妙的方式呈现。我一直对“对称性”这个概念感到好奇,而书中对它在不同领域(从物理到生物)的广泛应用进行了精彩的阐述,让我大开眼界。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竟然能将“博弈论”这样听起来很“专业”的学科,用生动的例子,比如囚徒困境,解释得通俗易懂,甚至引发了我对自己人际交往模式的思考。书中的一些小故事和脑筋急转弯,更是增添了阅读的趣味性,让我时常捧腹大笑,又时常陷入沉思。我从来没有想过,数学的优雅可以体现在如此多样的形式中。它不是冷冰冰的公式,而是连接宇宙万物的隐秘纽带。这本书让我对数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亲切感,感觉它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只是需要一双发现的眼睛。

评分

要我说,《数学之旅》是一次智识上的“奇遇”。它没有枯燥的公式推导,也没有令人望而生畏的抽象概念。取而代之的是,作者以一种充满智慧和洞察力的方式,将数学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书中关于“无限”的探讨,让我脑洞大开,从阿基米德的芝诺悖论到康托尔的集合论,让我看到了人类思想在探索未知领域时的伟大。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统计学”的部分,它不再是冷冰冰的数据分析,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统计学如何帮助我们理解世界的不确定性,如何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作者的叙述充满了人文关怀,他将数学与哲学、艺术、甚至人类的情感联系起来,让我觉得数学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构成我们认知世界重要基石的一部分。读这本书,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种“启蒙”,它点燃了我对数学的好奇心,也让我看到了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巨大潜力。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那些对未知充满好奇,渴望拓宽视野的读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