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宇宙知识一本通
:28.00元
作者:中一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6-01
ISBN:9787516403792
字数:
页码:19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宇宙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是物质世界,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客观存在,并处于不断运动和发展中。宇宙是多样又统一的:多样在于物质表现状态的多样性;统一在于其物质性。《宇宙知识一本通》是一部介绍宇宙知识自科普图书,主要从基础宇宙知识、宇宙的奇思妙想、宇宙运用、探索宇宙、寥廓的空宇等诸多方面向读者展现浩瀚宇宙的无穷魅力!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在古希腊,也存在着类似的见解。例如留基伯就提出,由于原子在空虚的空间中做旋涡运动,结果轻的物质逃逸到外部的虚空,而其余的物质则构成了球形的天体,从而形成了我们的世界。◎宇宙物质的多样性
当代天文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宇宙是有层次结构的、物质形态多样的、不断运动发展的天体系统。
行星是基本的天体系统。太阳系有八颗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目前已被从行星里开除,降为矮行星)。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卫星围绕其运转。地球有一个卫星——月球,土星的卫星多,已确认的有26颗。行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都围绕中心天体太阳运转,构成太阳系。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其直径约140万千米。太阳系中大的行星是木星,它的直径约14万千米。太阳系的大小约120亿千米(以冥王星作边界)。有证据表明太阳系外,也存在其他行星系统。2500亿颗类似太阳的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了更巨大的天体系统——银河系。银河系中,大部分恒星和星际物质,集中在一个扁球状的空间内,从侧面看很像一个“铁饼”,正面看去,它则是一个巨大的旋涡。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太阳位于银河系的一个旋臂中,距银河系的中心约3万光年。银河系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常简称星系。星系也聚集成大大小小的集团,叫星系团。平均而言,每个星系团约有百余个星系,直径达上千万光年。现在,科学家已发现上万个星系团。包括银河系在内约40个星系构成的一个小星系团,叫本星系群。若干星系团集聚在一起,构成更大、更高一层次的天体系统,叫超星系团。超星系团往往具有扁长的外形,其长径可达数亿光年。通常情况下,超星系团内只含有几个星系团。只有少数超星系团,拥有几十个星系团。本星系群和其附近的约50个星系团构成的超星系团,叫做本超星系团。目前天文观测的范围,已经扩展到200亿光年的广阔空间,它称为总星系。
太阳系天体中,水星、金星表面温度约达700K(K是热力学单位,零度是-273.15℃),金星表面笼罩着浓密的二氧化碳大气和云雾,气压约50个大气压。水星、火星表面大气却极其稀薄,水星的大气压甚至小于2x109毫巴。类地行星(水星、金星、火星)都有一个固体表面,类木行星却是一个流体行星。土星的平均密度为0.70克/立方厘米,比水的密度还小,木星、天王星、海王星的平均密度略大于水的密度,而水星、金星、地球等的密度则达到水的密度的5倍以上。多数行星都是顺向自转,而金星则是逆向自转。地球表面生机盎然,而其他行星则是空寂荒凉的世界。
在恒星世界中,太阳是颗普遍而又典型的恒星。科学研究已经发现,有些红(当一颗恒星度过漫长的青壮年期步入老年阶段时,将首先变为一颗红)的直径,为太阳直径的几千倍。中子星直径,只有太阳的几万分之一。
……
序言
章 认识宇宙概述
宇宙是什么?
宇宙是如何发展的?
宇宙物质的多样性
宇宙的运动发展
宇宙星系的产生
宇宙是如何起源的
不平衡的宇宙
宇宙面临的问题
宇宙诞生前的样子
宇宙图景
分层次的认识宇宙
宇宙观念的发展
宇宙的大小
宇宙的形状
宇宙的年龄
宇宙的多样性
宇宙的运动和发展
宇宙大爆炸
大爆炸宇宙模型
暗物质和暗能量
黑洞
“弦理论”是“宇宙”诞生的真正原因吗
拼源宇宙
宇宙
宇宙喷泉
第二章 宇宙天体
天体是什么?
天体的形状和自转
太空天体
星系
银河系
太阳星云
太阳系
星座
恒星
行星
卫星
彗星
流星和陨石
……
第三章 宇宙理论
第四章 宇宙探索
第五章 宇宙天文与灾变说
最近有幸接触到一本让我脑洞大开的书,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但仅仅是翻阅,就足以让我对宇宙的浩瀚和我们所处世界的奇妙产生更深的敬畏。它没有落入俗套地去描绘某个遥远的星系或者某个未解之谜,反而更像是一扇窗,通过它,我得以窥见那些隐藏在日常事物背后,却又深刻影响着我们认知的东西。比如,它里面讲到了光速的极限,这让我突然意识到,我们现在看到的星空,其实是它们在过去某个时刻发出的光。这不仅仅是一个物理概念,更是一种哲学上的思考,关于时间、关于存在。我还在思考,如果宇宙的膨胀是加速的,那么我们所能观测到的范围是否在不断缩小?这些想法以前只是零星的碎片,但在这本书的引导下,它们似乎开始连接起来,形成了一幅更宏大的图景。而且,它对物质的基本构成元素,比如夸克、电子等,也进行了相当生动且易于理解的阐述,让我不再觉得这些是遥不可及的科学术语,而是构成我们自身和周围一切事物的基石。那种感觉就像是,突然间,你明白了自己身体里的每一个原子都在讲述着一段古老的宇宙故事,这真是太迷人了。
评分这本书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地球。它并没有直接歌颂地球的美丽,而是从更根本的层面去探讨了地球之所以能够孕育生命的那些“恰到好处”的条件。我记得它里面提到了一些关于行星形成初期,地球轨道稳定性的重要性,以及大气层是如何逐步形成,并提供了一个适宜的保护罩。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它还谈到了地球磁场的作用,这个我们平时几乎不会去在意的东西,竟然是抵御太阳风侵害的关键。这些细节汇聚在一起,勾勒出一个极其脆弱而又精巧的生命摇篮,让我不禁感叹,我们能在这里呼吸、生活,是多么不容易的幸运。它没有炫技般的去介绍各种外星文明的可能性,而是把目光聚焦在“这里”——我们的家园,并从更宏观的宇宙尺度去解析它的独特性,这种视角转换非常有启发性。读完这部分的感悟,我看向天空,不再只是看到蓝天白云,而是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对地球生命奇迹的深深理解和珍惜。
评分在翻阅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被它对时间概念的探讨深深吸引。它没有简单地把它当成一个线性的流逝,而是从多个维度去解析了时间的本质。我读到了一些关于时间膨胀的有趣的例子,虽然不是物理教科书式的严谨论证,但足以让我这个普通读者理解到,时间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绝对。比如,它用生动的比喻描述了引力如何影响时间,让我一度想象自己站在黑洞边缘,感受着时间在自己身边缓慢流淌的奇特景象。此外,书中还触及了时间旅行的一些理论猜想,虽然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但它并没有止步于奇思妙想,而是试图从理论物理的角度去解释这些可能性,这让我对科学的边界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开始思考,我们对时间的感知,是否也受到我们自身意识的影响?这本书就像一个引子,激起了我对时间这个最熟悉又最陌生的概念的无限好奇,让我开始质疑那些习以为常的认知。
评分这本书的某些章节,以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探讨了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它没有用冰冷的数据和艰涩的公式来堆砌,而是试图用一种更具故事性的叙述方式,去描绘那个混沌而又充满活力的开端。我读到了一些关于大爆炸的猜想,以及早期宇宙是如何从一个微小的奇点膨胀到现在的规模。让我觉得有趣的是,它还提到了一些关于宇宙大尺度结构形成的理论,比如星系的聚集和黑洞的形成,这些宏大的过程被描述得就像一场壮丽的宇宙交响乐,让人身临其境。更让我着迷的是,它还探讨了宇宙的最终命运,关于“热寂”或者“大撕裂”的可能性,虽然听起来有些悲壮,但这种对未知终极命运的探索,本身就充满了科学的魅力。它让我意识到,我们对宇宙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而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认识这个过程的一扇窗。
评分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惊讶于它如何将一些看似遥不可及的宇宙奥秘,转化成引人入胜的思考。它并没有直接给我答案,而是像一个睿智的向导,带领我在知识的森林里穿梭。我记得它里面提到的一些关于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猜想,这些神秘的存在占据了宇宙的大部分,但我们对它们的了解却微乎其微。它没有强行去解释这些未知的领域,而是呈现了目前科学家们提出的各种理论和假说,让我充分感受到了科学探索的边界和挑战。这种开放式的呈现方式,反而激起了我更强烈的求知欲,让我开始主动去搜寻更多关于这些“看不见”的物质的信息。而且,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关于宇宙常数的讨论,这些看似微小的数值,却对宇宙的演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小”与“大”之间的奇妙联系,让我对宇宙的精妙设计感叹不已。这本书没有给我灌输任何“宇宙知识”,而是教会了我如何去“思考”宇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