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古代乐器
定价:25.00元
作者:王欣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504485847
字数:
页码:18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古代乐器》首先介绍中国乐器发展演变的历史,其次介绍传统的打击乐器、吹管乐器、弹拔乐器和拉弦乐器。后简单介绍一下不同乐器的合奏演出形式。《中国古代乐器》所选的乐器,并不是中国古代乐器的全部,而是其中有生命力、也有代表性的。书中也适当提及了中国少数民族的常用乐器。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认为,对于中国古代乐器的了解,是理解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和艺术的一把重要钥匙。而这本书,恰恰就是这样一把开启宝藏的钥匙。它的内容详实,论述严谨,但又不乏生动有趣。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叙述中融入的那些历史典故和传说。比如,在介绍“笙”的时候,书中不仅仅是描述了它的构造和发声原理,还提到了“笙”在古代宫廷雅乐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在民间婚礼、庆典中常常扮演的角色,这些细节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笙”在不同场合所承载的情感和意义。此外,书中对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乐器的介绍,也让我感受到了中国音乐文化的丰富多样性。从北方的胡琴,到南方的越剧,再到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每一个介绍都充满了地方特色和人文气息。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音乐博物馆,亲眼目睹了那些历经沧桑的乐器,也亲耳聆听了那些穿越时空的乐声。书中配有的插图,无论是乐器写真的高清大图,还是古代绘画中的乐器形象,都为我的阅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本能够引发读者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产生濃厚兴趣的引路书,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所传承下来的不仅仅是旋律,更是历史、文化和情感的结晶。
评分我怀着一种略带挑剔的心情翻开了这本《中国古代乐器》,毕竟我对中国古代乐器算得上是略知一二,也看过一些相关的书籍。然而,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惊喜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首先,其内容涵盖的广度令人赞叹,从宫廷雅乐中的编钟、编磬,到民间广为流传的丝竹乐器,再到与宗教、戏曲紧密相连的各类乐器,几乎无所不包。作者在介绍每一种乐器时,都力求详尽,不仅描述了乐器的形制、材质、发声原理,更重要的是,深入探讨了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演变和意义。例如,书中对“鼓”的论述,就不仅仅停留在其作为打击乐器的层面,而是将其与战争、祭祀、庆典等重要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展现了鼓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多重而重要的角色。同时,作者还对许多鲜为人知的乐器进行了细致的介绍,比如一些已经失传的乐器,通过史料的考证和考古的发现,尽可能地还原了它们的面貌和声音,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具有极高的价值。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乐器演变过程的梳理,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乐器是如何受到外来文化影响,又是如何与本土文化融合,最终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音乐体系。这种宏观的视角和微观的细节兼顾,让这本书显得格外厚重和有分量。对于那些真正想要深入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宝典。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在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上,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之前对中国古代乐器的了解,大多停留在一些比较浅显的介绍上,比如知道有琴、瑟、筝,但对于它们各自的特点、演奏方式以及在历史上的具体地位,都知之甚少。这本书则以一种非常系统和清晰的逻辑,带领我一步步走进这个奇妙的世界。作者并没有将所有乐器打乱,而是根据乐器的种类、功能,甚至年代,进行了合理的划分和介绍,使得整个阅读过程非常流畅,也更容易理解。例如,在介绍弦乐器时,作者会先从最古老的琴、瑟开始,然后过渡到更为普及的筝、琵琶、古筝,再到后来出现的二胡、中阮等等,这样的编排,使得读者可以循序渐进地建立起对各类乐器的认知。而且,书中并非是枯燥的文字堆砌,而是穿插了大量的历史故事、诗词引用,甚至是古代绘画中的乐器形象,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内容的层次感,也让阅读变得更加有趣。我尤其喜欢那些关于乐器制作工艺的介绍,从木材的选择,到音孔的开凿,再到音律的调校,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古人的智慧和匠心。这些细节的展现,让我更加敬畏这些流传下来的艺术瑰宝。这本书就像一位渊博的老师,用耐心和智慧,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古代音乐殿堂的大门。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是被这本书的装帧所吸引,那沉甸甸的纸质和考究的排版,就已经让人觉得这是一本“有料”的书。然而,真正让我着迷的是它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介绍乐器,更是在讲述一段段与音乐相关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生活风貌和精神追求。我读到关于宫廷乐舞的描写,那些恢弘的场景,那些庄重典雅的音乐,让我感受到了古代王权的威严和礼仪的庄重。我也读到了文人墨客在月下抚琴,在山水间吟唱的雅趣,那些充满诗意的乐声,让我体会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闲适和超然。更有意思的是,书中还探讨了乐器与民间生活、节日庆典的紧密联系,比如过年时热闹的锣鼓,婚嫁时喜庆的唢呐,这些都让我看到了音乐在中国古代人民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作者在考证历史时,引用了大量的史料,包括文献、碑刻、壁画等,并进行了细致的解读,这使得书中的内容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趣味性。我觉得这本书最棒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将乐器孤立地看待,而是将它们置于整个中国古代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这样我们就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这些乐器的价值和意义。这本书不仅增长了我的见识,更让我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了由衷的自豪感。
评分这本书,我实在是太喜欢了!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被它厚重的质感和精美的封面所吸引。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历史充满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伴随着历史长河流传下来的绝美音乐,总让我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古朴典雅的气息,仿佛能听到穿越千年的丝竹之音。书中对各种乐器的介绍,不仅仅是简单罗列名称和形制,而是深入挖掘了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阶层中的地位、用途以及相关的传说故事。比如,对于古琴的描写,作者细致地梳理了它的起源、演变,以及文人雅士如何将情感寄托于琴音之中,那些关于伯牙子期的知音之曲,在文字的描绘下显得格外生动,让我不禁想象,在那个没有电子设备的时代,一把古琴如何能连接起两颗灵魂。书中对琵琶的描述也让我印象深刻,从最初的胡乐传入,到唐朝时期的盛行,再到各种演奏技巧的演变,仿佛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我眼前展开。每一种乐器,都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它们不再是冰冷的物件,而是承载着民族记忆和情感的载体。这本书的设计也非常人性化,配以大量的精美插图,许多都是从博物馆珍贵的藏品中遴选而来,让我们可以直观地欣赏到乐器的真实面貌,那些繁复的纹饰,精巧的工艺,无不展现出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仔细端详那些图片,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乐器图录,更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百科全书,让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