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我误解你了吗?(加藤嘉一亲笔)
定价:36.00元
作者:(日)加藤嘉一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750753220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旅居中国多年,对中国人、中国的变革与文化,尤其对中日两国间的差异有其独特而深刻的理解。他经常在众多知名媒体发表言论,也经常在电视节目中侃侃而谈,他的见解和观点,已然成为中日关系民间交流的重要声音。1.加藤嘉一来自日本,虽然年纪轻轻,但他似乎有着与生俱来的敏感与深刻,而他关于中日关系的言论早已成为中日双方决策者的重要参考;2.他被称为 “中日交流的民间大使”,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南方周末》等知名媒体发表文章或接受访谈;并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Vista看天下》、《瞭望东方周刊》和凤凰网等担任专栏作家。仅2009年在中外媒体上共接受了318场正式采访,发表了200篇文章。更多好书尽在湛庐文化专卖店
内容提要
他从川端康成笔下美丽的伊豆走来,却说着一口流利的京片子,又能写出一手让许多中国专业记者都嫉妒的好文章。
他只是个“80后”高大帅气的大男孩,却已是未来中日关系的一个大人物。
他在学习、游历与教学,甚至是平凡的生活中,亲历、观察、记录着中国式变革的欣喜与阵痛。中日关系、“80后”、的力量、记者的红包……
在日本,别人骂他是卖国贼;在中国,他是“可怕的中国通”;有人说他是潜伏在中国心怀叵测的间谍,而他自己却说要永远献身于中日两国的外交事业,把“民间外交使者”的角色扮演下去……
目录
部分 我看中国人
第1章 中国人到底是保守还是开放
第2章 中国的女性为什么强势
第3章 中国的“ 80后”是否能“ 30而立”
第4章 中国人为什么热衷于“价”
第5章 中国人为什么爱闯红灯
第6章 中国大学生真的爱国吗
第二部分 我看中国社会
第7章 中国为什么要让日本反省历史
第8章 中国到底是不是一个“自由”的国家
第9章 中国已经是一个稳定的经济大国了吗
第10章 中国社会为什么总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第11章 中国的“当官”和“从政”是一回事吗
第12章 中国的网络环境是否已经成熟
第13章 中日友好关系为什么很难建立
作者介绍
加藤嘉一,1984年出生于川端康成笔下美丽的伊豆,3岁遭遇车祸, 13岁开始打工送报为父母分忧。 2003年“非典”高峰时,在没有人民币、没有中文基础、没有朋友的“三无”状态下,他只身来到中国,从“零”开始在北京生活。 7年来,他已然成为“中日交流的民间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书名,让我一开始就对它充满了期待,因为“误解”这个词,仿佛是一种信号,预示着作者对中国有着一种深刻的探索,甚至可能带着一种自我反省的意味。加藤嘉一的名字,我多少有些耳闻,他的文字总是能触及一些中国社会深层的东西,但又保持着一种审慎和客观。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他者”的视角,能够看到一些我们自己可能忽略的细节,或者对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提出新的解读。比如,他会不会在书中探讨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所面临的社会转型和文化冲击?又或者,他如何理解中国人在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之间的摇摆?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看到一个更立体、更 nuanced 的中国,而不是一个被简化或标签化的形象。它可能不会给出标准答案,但它会提出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引导我们去思考“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次真诚的对话,让我们有机会反思自己对中国的理解。
评分我带着一种批判性的眼光去阅读这本书,因为“误解”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而加藤嘉一作为一位外国学者(再次强调,虽然他是日籍),他的观察角度难免会有其固有的文化背景和认知框架。我希望他能够超越一些刻板印象,去挖掘中国社会更深层的逻辑。这本书可能不会像一些学术专著那样严谨,但如果它能提供一种新鲜的视角,比如他如何看待中国的“关系学”,如何理解中国的“人情社会”,或者他对中国历史演变的独特解读,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我期待他能提出一些我们自己可能习以为常,但从外部看却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比如,他会不会讨论中国在追求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处理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或者,他如何理解中国年轻人普遍存在的“内卷”现象?这本书能否帮助我们从一个更广阔的视野来审视中国,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国内的讨论框架中?我希望它能引发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甚至是对我们自身价值观的挑战。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有一种被深深触动的感受,但这种触动并非全然的赞同,而是一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加藤嘉一的文字,带着一种温和但又犀利的观察力,他并没有用居高临下的姿态去评判,而是以一种近乎谦卑的态度去探寻。他提出的“误解”,并非是对中国的不满,更多的是一种对自身理解局限性的反思。在书中,他可能会提到一些中国社会的“悖论”,比如在快速发展的背后,那些被掩盖的失落;在集体主义的文化中,个体价值的艰难体现;在开放的姿态下,潜藏的文化焦虑。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可能会用一些具体的案例,比如某个地方的拆迁故事,某个小人物的奋斗经历,来折射出中国社会更深层次的动态。他所捕捉到的,不仅仅是经济数据上的增长,更是那些隐藏在数字背后的人文温度和情感变化。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们对“中国”的定义,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正在不断生长、变形、充满矛盾却又充满活力的生命体。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感觉是它的装帧设计很朴素,没有太多花哨的元素,反而透着一种沉静和思考的质感。封面上“中国,我误解你了吗?”这几个字,字体不算特别大,但透着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加藤嘉一这个名字,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探索东方文明的西方学者(虽然他是日籍,但其研究视角和国际影响力常常让我有这种联想),他总是在试图搭建一种跨文化的理解桥梁。我希望这本书不会是那种流于表面的游记或者泛泛而谈的论调,而是能够深入到中国社会肌理中的一些观察和思考。我特别好奇,他会不会提到一些中国当下正在经历的变革,比如科技进步带来的社会影响,或者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亦或是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和挑战。我期待的是一种“旁观者清”的视角,能够看到我们自己可能忽略的细节,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联系。这本书会不会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自身可能存在的盲点?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新的思路,而不是简单地重复我们已经知道的东西。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一开始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带着一种略显挑衅的意味,似乎在预示着一场关于“中国”这个概念的深度对话。加藤嘉一这个名字,我之前在一些财经或国际关系类的文章中接触过,总是能看到他对中国有着独特的观察视角,甚至有时候会让人觉得他比我们自己更了解中国。所以,当看到这本书以“中国,我误解你了吗?”为名,并且是他亲笔,我立刻就产生了一种好奇心。这不仅仅是对书本身内容的期待,更是对他这种“局外人”身份下,如何去审视和解读中国的一种好奇。我脑海里会浮现出很多画面,比如他会不会用一种非常客观、甚至带点批判性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的经济发展,或者他如何理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变化。又或者,他会不会触及到一些我们中国人自己都习以为常,但从外部视角看来可能很奇特或者难以理解的社会现象。这本书的名字就像一个引子,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究竟是什么让他产生了“误解”的疑问,而他又将如何通过这本书来解答这个疑问,或者进一步加深我们对“中国”这个复杂概念的理解。我期待的是一场思想的碰撞,一次不同文化视角的交锋,希望能从他的笔下看到一个不同以往的中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